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宏泓道者

修道心法衍繹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1:16:1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章 修道吉凶


   夫修道者事聖神仙佛於一誠,有者事事順心;有者諸事不順,同是修行人何以差別懸殊?須知事佛在於心誠意正,亦以此做佛事,諸天必有感而誠應;但因業不一,所逢報不同,宿世植福深,廣結緣,常喜捨,心慈悲,凡有困,必疏解;遇急難,適時扶,是以善緣廣結,雖當世難應,亦將報於後世。
   事佛何以多病厄?當知累世中殺生並害命。有者自不殺,反勸他人殺,須知如是人,罪業深重比自殺生者甚。亦有醫藥賣不真,因貪圖微利,致他人飲藥,病體非善反轉差,一病成嗚呼。


   事佛何以財福滾?宿植慈悲願,常災中施濟,常成人以百工。所謂助人善,不如助人如何為善;助人以財,不如助人習技在身也,是以如是人,事佛財不絕。何以事佛反財薄?當知如是人,福德未俱足。
   一入道中修,先消宿累業,再植後日福,此為天命定,個個走不脫。亦有如是人,先虔後成悔,半途而退卻,言謂修行苦,須知此等人,前功已盡棄,反造罪纏身。反觀世俗人,不知求修行,反言世無佛,有佛即感應,財利源不斷,如是諸般人,得富心歡喜,卻不知喜捨,或捨而不願,心中念念功,當知如此人,縱再生為人,下賤貧窮身。是以希大眾,意識要清明,吉凶禍福人人有,只差深淺或輕重。
   事佛禮神明,必要心歡喜,心誠一點靈;恭敬燃燈明,八供獻於前,見像誠禮拜,事之如在斯。習禮儀,求智慧,得謙卑,心禪定,行精進,念念起大悲,意意還大慈,身行喜捨與佈施,堪稱佛弟子。
budhha.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1: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一章 (仙師問答)

菩薩問:九天道友!諸人言道,不知道為何?
玄女答: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然道可道而非常道。道本無名亦無形色味,亦不可捉摸,但又與人左右未曾離也,故而僅能強名曰【道】。
菩薩問:既如是,道之包含又是如何?
玄女答:道之包羅萬象,展之可遍日月寰宇,卷之可藏於一粟,然其與日常息息相關,正所謂中庸謂之道。中立而不移,和之而不流。甚至於飲食之間,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凡事無過之與不及,是曰中庸,是謂道。
菩薩問:道既與日常不分,大眾如何修起?
玄女答:世人歷經六萬餘年無數世之轉輪,生生世世之習氣毛病或多或少未改,又受後天之環境社會家庭之種種不良習性滲雜其中,而成習慣不自知,若遇善知識善引導修行,當知是人,若願得度乃非常人也。乃於過去造善功德,禮無量諸聖神仙佛,而今受度方肯自精進也。
菩薩問:那又該從何處著手?
玄女答:當以修身為本,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始稱修也。
菩薩問:如何格其物欲?
玄女答:心有貪欲而性僻焉;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心有所痴奢而性盪焉;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是以欲格其心物,必戒貪慾,則扶性僻為正矣!息嗔忿,則僻性塞為通矣!消痴奢,收性盪為定矣!剷愛妄,挽性遷為止矣!能得如此,物慾可格,而方可學而知之,有知意必誠也。
菩薩問:皈依之意為何?
玄女答:皈依者,依止依靠之學習目標也。在佛曰:佛、法、僧。在道曰:仙師、人師、道書。但依各人之宿緣不同而皈依之所亦不同也。
玄女問:南海道友!世人念佛而不知其義者多,當如何?
菩薩答:念佛當以懺悔心,正心誠意,心無雜念來念佛,感應甚大,但不可以求感應念佛,求感應念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玄女問:若人心不靜,有雜緒,念佛又如何?
菩薩答:若人因心不平靜,雜思紛飛而念佛,亦可使其人藉念佛之力轉助念力而得心平氣和也。如若不能,乃知其人業重,但亦已植下深厚佛緣。
玄女問:如何禮拜最適當?
菩薩答:須以至誠之意、禮敬心、懺悔心、歡喜心去禮拜才得力。且在一佛名一禮拜中可培養謙卑之心,可消無量劫罪。以身體來說,在佛名禮拜中,使口與全身,尤其脊椎做了一程最好的運動,可消除許多人身之腰痠背痛。
玄女問:在人與人間,各有其性,各有其主意識,未必每一個人都有共識,當如何改善?
菩薩答:欲大眾有共識,除須了解彼此個性與觀念之外,更該多做溝通之程序,這些都是在日常間所必須做的。並且該同心協力分工合作,互諒互助,不可互為猜忌與攻訐誹謗也。
thCAKYAME3.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3: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二章 (仙師問答)

玄女曰:凡道場欲興盛,其必具向心力。
菩薩問:玄女道友!向心力如何顯發?
玄女答:當具同一共識,理念一致,目標一致,而在此原則下必須各有其儀禮之注意。
菩薩問:儀禮之道何在?
玄女答:禮者,互敬也,發之於內而形諸於外,也就是培養平易近人之修涵內德。儀者,外形之行動也,依各團體之規範而有不一,但總不脫其中道。故禮者,有其儀,而儀者亦須有其禮,不可形於外而忽內也。
菩薩問:一般修子與大眾常爭論素食,其重要性究竟如何?
玄女答:素食者,慈悲心之顯露也。但素食也僅是行君子之道該行之德也,所謂【君子遠庖廚】。
菩薩問:依此而言素食便是原本之天性?
玄女答:是也!此素食亦在斷其夙累殺業,不再造作也。
菩薩問:戒殺之故何?
玄女答:戒殺者,斷止造孽,斷其刀兵劫厄。減少其無故波及,更可斷諸般怨戾冤障之再植。
菩薩問:放生之殊勝如何?
玄女答:放生之人慈悲憫物,願見其生不忍見其亡。放生者合該有緣,亦是化解殺業刀兵、諸事不順及求長壽者之不二法門。若偶得機緣施放罹劫靈物,使其得續其命,修其性,增其慧,則於天地間再添靈性,其功莫大。
菩薩問:凡世間有許多人常突遭變故而頓失依怙,卻乏人問津,是何緣故?
玄女答:如此之人乃前生業重,善緣少,故突逢變故而乏人問津,正所謂【有財深山多親朋,落魄市街無人往】。是以人能多施予適時之助力,或可使其再造生機,使社會多一份慈善力量,少一份社會問題。
菩薩問:一入冬時人人綿襖加身保暖,餐餐有溫飽,但也有不少人正處衣薄食少之情形,何以故?
玄女答:此是夙累不知惜福米穀衣物,故常食少衣薄。故若人常施食濟人可得食之不缺也。施衣於人可得寒地身不凍也。是以常行施衣施食,所謂打齋賑荒,常得衣食不缺報。
玄女問:南海道友!世人多犯眼疾,何以故?
菩薩答:犯眼疾者,夙累常犯眼不淨業。所謂非禮勿視焉,或傷人眼而得此眼疾報也。亦有犯於後天之眼不淨業。亦有許多是因暗中看書,或受輻射所侵,或氣血不足而所致之。
玄女問:可有其法暫或止其眼疾惡化?
菩薩答:當然有方法改善;一則眼視淨處、禮處,常觀綠色植物,或於山中遠眺最好。再則少接觸輻射之地或物,就連世間之電視也應遠看才是。
        吾再示傳《佛說眼明經》:
        南無光明地藏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千手千眼觀世音。兩眼似金燈。佛座西方一座塔。如來會上一藏經。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象王。兩眼似天堂。人裏魔。眼裏魔。眼中翳障盡消磨。人裏膜。眼裏膜。眼中雲霧盡消落。人裏明。眼裏明。眼中斗點盡光明。有人誦得眼明經。生生世世眼光明。孔雀明王靈感應。觀音菩薩保安寧。唵悉殿多薄俱那。
        南無光明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thc.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3: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三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南海道友啊!世人常言【同門】,其意為何?
菩薩答:乃所謂眾人同依止一處言之,例如:同一道場求修謂同門;同一武道館習技謂同門;而世間同一工作場所謀生謂同事;同一種技術之團體稱同業。
玄女問:既然如此,其如何交誼?
菩薩答:甚好!交誼者有其必要性,亦是團隊和諧之動力所在。例如:同修間定要常聚會以溝通,有任何疑難問題,當藉聚會時予以提出以詢求眾人經驗,尋找解決之道也。無論在何種場所的同門皆應常做修道心得之交流,方能對道程有所幫助。
玄女問:懺悔心當如何顯發?
菩薩答:必以至誠之心求懺悔。也唯有懺悔才能求取冤親債主、天地之鑒納、諒解、赦罪,但此懺悔之動作必須是日日行持不懈不怠的。
玄女問:當以何法求懺悔?
菩薩答:當持以懺悔文科儀,發乎至性的求赦罪寬容。
玄女問:那行懺悔之人須有何心理準備?
菩薩答:當立誓不再重犯同一錯誤,也就是不貳過,也只有如此懺悔才有其力道功效。何以故?譬如破了洞之水桶在沙漠中取水,待水取回又漏得無一滴存在,白費工夫也。
玄女問:現今南瞻部洲,尤以台疆眾生常言謂:【焚化金紙、冥紙可供陰人,乃至於兵將受用。】不知意下如何?
菩薩答:世人以焚金紙、冥紙實有其功效所在,但乃限於一般亡靈,亦即執識已深之陰人收用,以及部份位階修行未達一定標準者得受用之。因修行者雖未至回歸本位,但天律明定准受人間香火,故亦有其用途也。
玄女問:世人多磨苦,此是何因?
菩薩答:多磨苦乃累世多造殺業食肉之因由也。也有者因後天心不正或行不良,正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故知萬般皆由心造,能降伏心識不起作用,便可制衡磨苦現前也。是以至希世上大眾明知悉,早悟而開智慧,智慧頓明開,以啟迷入悟,顯慧行持。
thCA96LJHV.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1 13: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四章 (仙師問答)

菩薩曰:九天道友!世人佛性迷茫久矣,三期末劫大開清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此是何意?
玄女答:此因六萬餘年來眾生幾經轉輪三善道或轉生三惡道,但於各道中各有不同之功過善惡福罪之造,而積累久遠無法一一報盡,故而皆於今末劫年做一次恩怨大清算,同時也因為以往三曹之業報安排之神祇較不足而有諸般漏失所在,所幸如今三曹各司人員較充裕得以各盡所職,各擅所專,方在因緣聚會之下開放因果大清算。
菩薩問:原來是因為職司上的原故,但可有其它原因?
玄女答:有之!憶上古以來乃至三代時民心至善,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豈知自秦漢以後,世道澆漓,人心頹靡,放逸不拘,而至明清更為嚴重,是以怨氣沖天久矣!而許多業報俱在隔世報為多,以此也有不甚公平所在,是以於今大開因果清算之門,可消諸怨於一時。夙累因果一世報,來生落得清閒人,但若今世再多造業因,恐因果難清也!
菩薩問:既然如此,有何方便法門,能使世人早消業愆?
玄女答:有也!第一、須虔求懺悔。再者,功課須固定且持恆。三者,可常持【七佛滅罪真言】及【地藏滅定業真言】與【藥師咒】(藥師灌頂真言)。持法之人必要正心誠意,不論有香無香,行、住、坐、臥無不可,只要念念於心不迷濛,行持中有任何動作皆應不執於心,再者若能做到止心念、止思惟,便不讓任何業障冤欠有機可乘。
        吾九天玄女另傳一咒,千古不輕傳,珍之。
       咒曰【九天玄女解業化冤金光明咒】。
       咒文如下:
       【嗡。悉殿多。曼圖羅。安普魯吽。幾娃古魯吽。米七盧舍吒。嗡。吽吽呸。】
       此咒不限時地,漱口可誦,手印可結蓮花指,左蓮右劍
17766286_78.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五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啊!觀今世事多變,眾生疾厄連連,其因不知為何耶?
菩薩答:今民疾之苦連連,大致可分先天所定與後天失調所致,何謂先天所定?諸如自母體出生後便有之諸般疾症;例如:小兒麻痺、嘴歪或手屈腳曲與缺少四肢等。出生即有之症狀謂先天症也。而後天症如感冒後之併發症,不知及時就醫,或根本未治癒而不去注意;有者,未至大病不就醫等稱之後天症。有些人平時小毛病不理會,拖延久來成慢性病症,皆為後天失調所致。後天失調又可分為時常性之睡眠不足,平時少飲水,常飲冰涼之物,或平時少做休閒性之運動,而使身體欠缺新陳代謝,及筋肉之伸展柔軟性而成失調也。如此者平時必然多病,常感疲倦腰酸背痛、手腳麻木。

玄女問:既如是,但常聞多病是受業障因果之纏擾所致,又為何因?
菩薩答:是的沒錯!如果後天能對身體及日常作息飲食做好均衡之調整,以增強抵抗力,亦可減少業病之干擾也。
玄女問:業障病可靠後天之調整與保養而避免,那又為何有許多人常感作息不好調整,或偏好一些冰冷食品呢?

菩薩答:這就勉強歸為業障蒙蔽吧!但只要自我下定決心便沒有什麼不容易改變的。
玄女問:一般冰品乃普遍為大眾所接受,何以菩薩言不可常食之呢?
菩薩答:因為冰品為非自然之物品,一般皆摻有人工加味之物,故不宜多食常食。若有需要當飲天然產物所搾之果汁,可充分使人體吸收也,也不會導致身體成涼性體質易多病也。
玄女問:依道友之見,目前台疆所流行之腸胃病毒是因何而來?
菩薩答:此乃上天鑑於人心世道衰微,暴力、色情事件及人倫之淪喪,故下令波旬魔王、五瘟神降災人間以做警世。

玄女問:但幼兒何辜?
菩薩答:此又可溯及累世之罪業深重所致。以後天因素而言,乃幼童在現今社會環境下,多數為小家庭之公寓住宅,幼童如籠中鳥一般,無展翅之地,而新陳代謝力道差,故會如此易患病也。反觀其他幼童經常性的在鄰里上跑跳便少有患病之機,當然除了小感冒以外。

玄女問:那累世之因果又是何因呢?
菩薩答:此症乃累世,尤其是民國初年,東瀛浪人偽政府軍團西犯中國而進行細菌戰,以做日化統治陰謀;須知細菌一物乃可遍及全身,傷害五臟。其中日人好用槍托、刺刀及拳腳傷華人腹胃,故此般日人因尚有因果未了,故稍有福者轉生台疆或其它地域,以了各自因果也!此外,尚有累世深積殺業,今併此以清算因果也。

玄女問:以道友之言,現今部分患有腸胃毒或將患腸胃毒,或已應此毒症枉亡者皆為日人所轉生了。但以現世人看來卻也可憐,可有減緩之道?
菩薩答:有之!如大眾能加強自身作息之調整及常保心神清靜,多飲溫水、多運動以增強自身抗病力及排毒功能,可預防此毒纏身也。然已患者,當知是平時少近佛光。若做家長的能多持誦【七佛滅罪真言】及【地藏滅定業真言】、【藥師咒】(藥師灌頂真言)及【六字大明咒】、【九天玄女解業化冤金光明咒】,可漸解此毒症之蔓延也!
9596205_114545079360_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六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南海道友!今時台疆風候水火不調,時起異象,此因為何?
菩薩答:乃因台疆一地人心微危,戾氣彌天,感召魔界頻擾人間,雖曰修羅受命於金闕做考道降災劫厄為使命,但人心衰敗更易召引魔界做梗,故四時若欲調和,須人心思善,人身行正,則魔王退卻不侵;是以故,正氣可調四時也。

菩薩問:九天道友:為乩生者必先天有根器始得成乩有緣有望,但如何讓乩生得悟心法要義?
玄女答:乩生若欲悟得深奧心法,必須用心參悟,如何參悟就是一門大學問。乩者必常與其它乩生或宮堂做接觸,如能用心則可從多方的接觸上悟得心法,做為自身瑰寶;再者與一些先進道子聊談之間,亦可求得另一層次之心法;再則便是博覽萬教經論,擷精補廢,也就是說在許多經論之中大都採引喻,方便學者了解其經義,故取其精華所在加以省思察研而悟便是心法,但最重要關鍵乃在以清心寡欲為基礎。

菩薩補曰:是的!唯有心不染著諸物慾,才能清明而無所掛礙。然而這還不是很容易做到,故而有邊修、邊學、邊化的方便法門。乩生的體悟必須是從身心意三方面去體悟,而不是從他處聽來或學來就叫做心法,故當知自身體悟而實用的方是心法。
        可!有道學問題可提出。

李生稟:一般修道子常將佛性比喻為一面鏡子,妄念比做灰塵,斷一分妄心,即見一分佛性;妄念斷盡,佛性光明即可出現。弟子疑問,若妄念從外邊來,與己何干,又何必去斷;若妄念從裡面生出來的,斷了又生,生了又斷,這是生滅法。因佛性不會起妄念,是不生不滅的,故弟子認為此種說法非佛性,不知恩師以為如何?

菩薩答:佛性本不生滅,因為本自俱足,蓋因落入凡塵,蒙受物質生活財利色慾所牽掣、所掩蔽,先天自性佛體因久習成染而成習性,此習性可於一瞬間消滅,也可存延無數阿僧祇劫而無稍減其習,此是由內而發,故此類歸為業重障深;另一類佛性受蒙蔽較淺,故僅是見景觸情,見色生淫,思迷而惑,耳聽靡音方起綺思,是故此等若隨善者,若入善處亦習善行,亦做梵行,這等人只要時時勤拂拭,不久可習以為常而達無處染塵埃境界,謂之明心見性。而業深之人則須以持恒之行持,也就是固定日常早晚功課,藉由外在經典之誦念而引開內心思想念頭,再加以梵音入耳,可清洗內在思慾,久之亦成習慣,不覺是在誦經,而是如三餐菜餚一般,必然的一段時日便會再自我精進,以達成平常無二,皆不覺有負擔,心無掛礙,便能如如不動,便是先天佛性之彰顯。
17766286_78.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七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世間所云念佛求生淨土,因緣為何?
菩薩答:念佛一門確有其事,何以故?念佛在藉佛聲不斷,求得如來垂憐慈憫,以求感應消業化冤,臨終更得佛菩薩接引往生淨土。

玄女問:可有其限制?
菩薩答:基本上無任何限制,亦即無年齡、男女、老幼、健殘、善惡之限制。
玄女問:意思是說連惡人都有機會藉念佛往生淨土?

菩薩答:正是如此!有其先決條件。
玄女問:有何條件?
菩薩答:須佛名不斷於心,不起紊念,念佛非但須口念亦須心念、意念,念念不離心,朝暮二六時中念念不懈,方有動力可抵業力之牽纏。

玄女問:那便是須一心不亂的念佛?
菩薩答:正是!念佛容易一心難,口念容易不亂難。

玄女問:難在何處?
菩薩答:試問逢人牙痛、睡眠不足、眼酸目澀、口破喉痛、債務臨身……等,其人尚能或尚會念佛否?縱能念佛,能否達一心不散亂或不牽於它處否?平時如是,何況臨命終時?可見於《地藏經》,凡人臨命終之時,於過去世或現在世所做一切欺奸巧誘、拐騙偷盜、殺生害命、惡口兩舌、綺語忿恨、恐懼……等諸般惡業歷歷在前,如投影般,一剎那間,一生種種,琳琅滿目,無一是漏,如何有勁念佛?有心念佛?因心散亂,隨而魂飄魄墜,直入九幽成陰人,如何往生淨土?故希持念佛法門者須時時懺悔刻刻守戒,斷惡行善,因知懺悔而持戒,持戒而知斷惡,如此懺悔方算有效,不然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知斷惡便能知行善,藉行善消過去罪業,植未來後福,果能依循而修,往生淨土有望。何以故?因實踐此法,臨命終時,縱然業力來臨,因已消去無量業、懺去無數罪,故業力阻障不甚影響,而能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於五、六、七日,心、口、意佛名不斷,感召佛菩薩接引西方。

李生稟:眾生本具佛性,即不生不滅,為何還有六道輪迴呢?
菩薩答:佛性本不生不滅,但因種種業牽於因緣聚會成熟,故有六道輪迴。所謂成佛一世須經無量阿僧祇劫之修行,於因緣聚會方引諸緣同護持而証菩提,因不昧因果,故智慧萌生,色、受、想、行、識皆受其教而得開悟,故佛性顯,不因環境惡劣而蒙蔽墜落,亦不因身處優越而散漫不知守戒,故佛性不生不滅。但六道生靈皆是眾生,佛者再轉六道渡未渡之眾生,卻不因身居六道而有所變初志,不變佛智,故佛處六道不生不滅。
        六道眾生實是過去萬千諸佛所化,因佛性障迷故稱眾生。因隨境變心,故佛性滅,故合該各依其業報投生六道;而人間本與天地無異,天上人間本一同,人間本是淨土,一切極樂本自俱足,蓋因久來受魔王波旬所惑,漸迷本性,並染著貪、嗔、痴,故天地無奈,與人界劃分界限,故有欲升天者必達三千功八百果始得証位初階果位。此乃佛性本光明、本清淨無礙無暇玼,故六道分矣!如能身處各道不昧於因果,始稱佛性不生不滅,餘者只稱因修行止惡行善所累積之照見真如本性,因經無量無數之生業、止業、消業所修練而成,故稱明心見性,返本還原。
17766286_7.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八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修行路上每一位修子莫不習靜功,但一般修子只知習靜而不知其禁忌,尚有勞道友開示是幸!
菩薩答:習靜坐之意義在於求靜,達入定工夫以顯佛性智慧;但終究不易,故可先得其體質改善為益,然其靜坐乃藉由坐功使身心清淨於無形之中,燃燒體內穢氣毒素,故靜坐之人較易發熱流汗,實為排除體內穢氣毒素也!其禁忌所在乃應避免冷風直吹身體。何以故?蓋因發汗之際,身體毛細孔擴張,此時若受冷風所侵,初時當然覺得痛快,久之將導致成風溼痛、關節炎等筋骨毛病,故須注意。因靜坐本使身體排毒,所以無須怕熱,更無庸擔心會中暑,因為靜坐是在排毒,不像工作之勞力會累積身體之酸質,故可放心去坐。雷雨天亦不適合靜坐,何以故?因雷雨天氣易使人煩躁,且雷電天靜坐易受驚,故不宜也!但若場所允許亦無不可。
        靜坐若使冷風直吹頭部,易患頭痛、偏頭痛、暈厥等頭疾;直吹手腳易患風溼症、關節炎等筋骨病;冷風直吹背部易患腰酸痛。而男子若受冷風襲及下陰,恐患倒陽不孕症;女子亦同之。故不可輕忽。

李生稟:應以何種方法從生滅門入真如門(無生滅者)
菩薩答:佛性本無生滅,若入後天乃覺生滅,欲無生滅,從心性著手。凡遇惡境、苦境,我不覺是惡境苦境,煩惱不生。凡遇善境、樂境,我不覺是善境、樂境。煩惱無滅,樂心不生,故稱無生無滅。學道之人當依此而行。

李生稟:宇宙真相是何等之境界?應以何種認識而得以明辨宇宙真相?
菩薩答:宇宙真相不可思、不可議,言之難盡,述之難明,故曰不可說,然在不可說中已說明一切。欲知宇宙真象當知逆來順受,順來戒慎而恐懼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知宇宙變化無常,雖曰無常,卻不失其軌,事事有其因,因結其果,果落返本還原。修行之人當知佛性本體靈光不增不減,不因時空地域而使改變,當下用心,當下悟得自性無外,由外覓不得佛,往外覓佛並非我佛,實乃他佛。他佛成就他佛功,我佛不覓一場空,故用意將心理明而性自清,此即宇宙真如法相
f31fbe096b63f624864156778744ebf81a4ca3a2.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九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現今天象異常何故?
菩薩答:此乃眾生惡習染著,貪婪、暴戾、欺詐、姦淫……等惡業積累不化,久之形成天象異常。在人力無法挽救之下,便須以天地本具之大自然力量做摧毀工作,藉以清算部分罪惡,留些善氣存世以化業戾也。

李生稟:造宇宙人類及萬物者究竟是誰?其實體(真面目)如何?
菩薩答:造宇宙萬物者實無名可言,亦無象可形之,因無形無象無名可稱,故號曰【自然】。宇宙為自然生成,雖自然生成,卻又行不失其軌,日月不失其明,花草樹木不失其本能,故勉而名稱【道】。道也者又無其名,可名曰道,亦為便於世人分別,故強名曰道。萬物之主宰三清五老,首推東木公、西金母,制宇宙行軌、制生靈乾坤以為道法傳衍,再下人間延演淨土,是以宇宙萬物本無所名、無所形,無可為主宰,因性良劣故,因資聰愚故,藉以分別,而推西王母為最高主宰,皆為應緣應運也!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別無它名可得。
李生稟:如何以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見性而解脫?

菩薩答:諸眾須知文字之由來始於黃帝,然前期之朝代皆以意傳意,故稱為傳說時代或神話時代;因上古神奇事蹟頻繁,但無文字可為依據,故上古傳承皆以心印心,以意傳意。黃帝之後始有文字,往後事事有記錄,便有歷史由來。達摩西來東土,因不諳語言,不諳文字,可稱之為異國人民,因難溝通之下故以心印心,此便是識人之廣,知人之深,察言觀色而知其性其品。今之時代資訊頻繁充裕又易流於所知障,因自恃高超自以為是,不願受教於他人,不肯低心下氣,因無謙卑心,遇文字差別,文詞有異,難辨真偽,一心執於文字,隨文字所轉。而智者豁達一切,知字詞有別,以心轉字,以心轉詞,諸般反覆,細察玄微,故心印工夫如此而已!
th.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道考有那些?
菩薩答:道考者,諸如病考、工作考、事業考、人事情誼考、金錢考、色考、感情考、意外考、心思考……等。其考核情況類似冤欠干擾,是以逢考諸子若不知低下心來省思考關,因而加強自修,便無法過關。如若將考關疑作冤欠干擾處理者,雖亦有排除之效,但考關未過則易落入迷幻思渺而不自知也!諸如病考,狀似冤欠索討,然若細察不難發現端倪所在。平時多用功、用心於三佈施,持恒日常功課之經咒行持,擴展己身光明,有助於抗陰抵冤。至希大眾知行合一,迴向項目可以迴向主要項目,附加迴向冤親債主及元辰光彩。

李生稟:佛家講佛性、真如法性即不生不滅,而老子之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真陰而抱陽,由陰陽萬物返歸三、二、一起返,返起又起返,有輪迴的,故為生滅法,非佛家講的真如本性,亦非佛性,不知恩師以為如何?
菩薩答:所謂真如本性,亦即佛性,本自俱足,本不生滅。然大道普傳本無二殊,習染久遠不知本性塵埃垢穢掩蓋佛性,三毒積深而成魔性,是以道德經云,一生二,二生三之後萬物生焉,再歸多於寡,再現無極,此係指稱人性之落入後天,久來佛性迷失,只成三毒五蘊六識習染之眾生,故須明悉大道之來由而更當復歸何處,此在闡明人心寰宇之應緣,在使世人知道而修,進德修業,悟得先天不昧之佛性。故開首便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亦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此偈正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正應驗萬物復歸一。

李生稟:一般眾所周知的無極理天之眾生,若有人六根動了凡念便會被打下凡,而墮落人間火宅,將來努力修道再生天上,而六根再動又會再墮人間,這樣來來去去不是有輪迴嗎?弟子以為無極理天亦非究竟歸依處,不知恩師以為如何?
菩薩答:無極理天乃至於各天淨土、各洞天福地、各桃花源境皆須清淨,起動凡念即心不淨,心既不淨,職權易泄沓,故打下凡塵再歷練,以消去凡性。正如佛家之遣派佛子度世,若同遣佛子或應度諸子未得回歸,便須再遣度世,直至責任了清,功圓果滿,方得復歸本位。在佛家曰【遣派】,在道家曰【應緣、觸緣】,各皆視其果品高低而論。所謂【刑不及上大夫】,故若佛道二家遇有高階觸緣,便僅僅以分靈下世再修再練,一旦修成,另成個體;而低階亦即基層果品,若犯戒觸規,起動凡念,各皆直遣下世,重新修練,待各自功圓果滿,方得復歸本位,三六原靈子亦即此類佛子是也!
thCA1X5SRU.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20:1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一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南海道友!所謂發放冤親債主索控討報,其年限範圍何在?
菩薩答:冤親債主之領憑索討,依輕重大小可分三年至四五十年之隨身索討期限。
玄女問:其討報輕重如何?
菩薩答:依所欠之事項不同而有差別,可分人命債(分直接、間接)使之喪亡、(分故意、誤失)使之枉亡;其中直接、故意害命討報較為嚴重,重者可至顛狂如痴,直至喪命,輕者亦導致災劫厄運連連;而間接、誤失害命,亦常使人醫藥罔效,常患無名疾症。再則有施恩未報,欠金錢未歸還或不足,此等討報常以金錢之關卡為最。又有畜道物命之濫殺,或殺害有修靈物,如狐仙……等,此類常現夢景,及常小病大病不斷。綜合而論,平時至少持誦一部經典及心咒佛號千遍以迴向冤親債主,消業解冤化戾,並同時迴向莊嚴淨土,以做化冤及日後往生淨土資糧。

李生稟:星期三大勢至菩薩降鸞開示:欲除業障上上之法為慎造業因,俗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弟子愚痴,不知此上上之法如何修,因起心動念無非是業,就連睡覺做夢也無法自主,若非有如佛菩薩之般若智慧,弟子實在想不出凡夫應該怎麼修。恭請菩薩開示!
菩薩答:以最簡便的方法即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凡諸視聽言動,日求中規中矩,常存正大之心,常養浩然正氣,人人若能依循而行,那怕造業有機,因為無念離斷,故念念求合於禮,至正無偏。

李生稟:弟子目前欲從事一新行業,依世俗做法而言,必須預定目標,設定計劃,然後努力去實行,可是佛法教我們要離三心、破四相,恭請菩薩開示,要如何做才能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而不相妨礙?
菩薩答:簡而言之,不因此而心中忐忑不安,僅憑一心之誠為人解說介紹,不因業務而談,一切但憑正心誠意,不做作,不勉強,不誑語妄言,即便離三心。
thCAFQI00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二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冤欠討報何時最劇?
菩薩答:乃以愈接近討報尾聲之此一期間討報最劇。

玄女問:冤欠討報以何為重?
菩薩答:冤欠之討以人命債為重,亦為主要。
玄女問:單一冤欠與多位冤欠之討報其情形各為何?
菩薩答:單一冤欠之討報情形較多臨時狀況,即突然生病而逾七日服藥未能好轉。而多位冤欠共同之討報情形可分突然昏倒,病況嚴重直入加護病房,再者有自言自語情況,未適時察覺做排解,將導致精神異常(精神病患)之症。再者亦有類似鬼通之象,但若不自覺,將成眼神怪異、言行突變,久之無形中陽氣受陰氣所染,亦成陰陽怪氣之怪人。
        然而冤欠中可分緣深、緣淺,緣淺者領取功德便離去,緣深者恐須費一番功夫之調解,亦有不肯接受調解,甘冒天律冥律之刑罰亦要將債務人纏擾至滿意為止(但此類較少)。無論所面臨之冤欠屬於何類,平日若能多行善迴向冤親債主,即使冤欠找上門,平時都在做還債,縱然催繳債務期到來,都很好排解的。只怕平常不歸還,臨時要求饒,總是不容易讓冤親債主罷休的。
        諸修子入道門學道求修亦各有一段時日,未知領悟如何?茲出考題:【資糧】、【積極夥伴】。以此二題用心做答,下期提出一份焚繳,一份留做存底,再由吾等做批示及最後總結。
thCA4OHVV4.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22:1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三章 (仙師問答)

玄女問曰:南海道友!前期所示考題【資糧】,其意為何?
菩薩答:資者,資格、資訊、資源;資為吸收之意。知識飽滿,人才俱足亦稱資。糧者,消化也。適時、適機、適地運用己身所有資訊以做圓融。資糧者,可言視廣多聞,一點一滴所累積,無論智慧也好,人才也可,萬般周全以做萬一。更重要之意義乃指業愆化消後所餘之往生功德資糧。眾人未識,以為所做皆功,所積皆德,實乃無所得。諸眾有情,身雖行功德之善,心卻生疑,於我何益!或心生不捨於錢財移做它用,或有口生妄語誹謗、綺言穢句、淫詞等,無不是在造業造罪,如此行功之往生資糧所在何處?光消現業或有不足,那來誇語我積功德,實是欺己騙佛。
玄女問:【積極夥伴】其意為何?
菩薩答:積極者,前進之力量也!做事之標準也!夥伴者,支柱也!鞭策之力道也!積極夥伴,除尋找自己之積極夥伴外,亦做他人積極夥伴。在此娑婆世界,人情冷暖,積極夥伴是精神支柱,是前進原動力。萊特兄弟有一賢妹是彼等積極夥伴,從未想過成功與否,只是給予支持、給予鼓勵,卻成動力而成舉世聞名人物。西洋亦有一畫者沒沒無聞,甚而潦倒窮困,卻有一弟百般支持與安慰,甚為作品藏家,若無此積極夥伴,何來梵谷成名?再曰孫文,時值滿清帝制嚴苛,民不聊生,始乃發奮推翻帝制,其中成員若非是有志之積極夥伴,民國開運何時來哉!是以故,莫輕忽每一個成功之機會與成就。
        積極夥伴,更是在無奈傷悲、突發事故時之安慰者、協助解困者,在道業上互為勉勵、探討心得、互規缺點、互糾以改正,方為積極夥伴。
        諸修子所呈卷,各有秋色,同錄本章。吾再出題:【神通解業與功德消業之損益】、【歡喜心】。同為下期繳卷,一份呈報,一份留底。
未-2_1~1.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3-6-24 09: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四章 (仙師問答)
玄女曰:南海道友,前期所示【神通解業與功德消業】,其意何在?
菩薩答:所謂神通解業,乃借助他力暫時解開業力之牽纏;而功德消業乃指以自身力量化消業力之纏擾。神通者,處理速度快且立即可見到效果;功德者,處理速度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神通解業正如向銀行先行借貸錢財來還債務,但債務還了卻另外欠下銀行的貸款及每個月應付之利息費用。功德消業正如分期付款,一點一滴慢慢償還債務,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欠人債務,但不必再另外欠下銀行的貸款及利息。神通解業永遠在借貸中迂迴,而功德消業所負債務卻日益減輕。何以故?神通解業如同子女缺錢可向父母伸手要,卻不知道要自己好好工作,因為缺錢向父母拿最快,但有朝一日父母不在,向來依靠慣了,不知工作,一旦從事工作卻好逸惡勞,又嫌賺得太少,工作太累,易導致觀念行為偏差而成為社會之罪犯。功德消業正如為人子女自有工作,一方面省吃儉用,一方面協助父母繳水電費、房屋稅等開銷,又知道儲蓄以應付不時之需,依二者之長期比較觀而言,功德消業最適合於娑婆眾生,乃至於佛菩薩。
玄女問:歡喜心如何?
菩薩答: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所在之處無妄加身、逢災臨難、遇劫懷厄,心中不起怨恨、嗔怒、妄語、攻訐誹謗之念,當生歡喜心,何謂歡喜心?無論遭遇何種挫敗、疾病難醫之症,當心生歡喜,也就是甘心接受,不怨天尤人。諸惡事加諸於我之時,當思我從夙累所加諸於他人身之苦痛、精神上之煎熬等,我今所受尚微不足道,若能持此念,心生歡喜,可遠離眾苦,自性即西方極樂淨土,諸苦惱魔無緣得住,是故大德當常生歡喜心,不受苦惱,人間淨土、西方極樂無有二殊。
        可!本書至此告峻,但願他日有緣再敘!
 
北極玄天上帝 降
為《修道心法衍繹》一書作跋
心法者,顧名思義,論心之法。所謂萬法唯心造,可知心之變化無常。本書旨在說明如何降伏妄心之方法;或引經據典,或作論,皆在道破心識之變現,如能深悟本書精奧而精修,終可達十地菩薩果位;故至希諸眾珍而惜之,研而悟之!行之!。
北極玄天上帝 跋於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戊寅年七月初七日戌時
dao ju.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11:51 AM , Processed in 0.0227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