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邱中庸

欲窮易理,你一定要讀這篇文章.讓你能知過去未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8-15 22:48:19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各位,太精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2-19 23:01:47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聽過,得道者,可知前三百年、後三百年之事,
陰符經中"爰有奇器,是生八掛甲子",所說的奇器,就是自巳身體。
當經過修練,身體便會成為奇器,能探測世上每件事其太極運行之軌跡,即所謂身內為小宇宙之用!

[ 本帖最後由 erichnwong 於 2007-2-19 11:04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4-27 16: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在下到现在还不知如何入门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5 17:24:31 | 顯示全部樓層
I will support you forever!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9-7 13:49: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0-6 11: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文  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望大家深思之   
思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0-11 12:49:24 | 顯示全部樓層
心清及業清則明......直覺神
如靠理性邏輯解命題...也得業清才神


以前認識個女孩子....玩智力遊戲皆憑直覺..過關...如要他算數學則差矣






為甚我門明知道卻做不到才是問題




不過說真的在這網路時代
再天才大師的命解......也不依定可助人為善
因為一定聰明人會在網路上遇到也算高人的矛盾答案

這時誰準.................大師也有時錯

韋千里的命理故事及劉伯溫解答了真正業障逃不了...命變有限


太鑽研過度無益.....除非能帶來利益

[ 本帖最後由 ac01095881 於 2007-10-11 12:58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18 08: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邱中庸 於 2005-1-15 07:35 PM 發表。
<b><font color=red>版主模式: </font>用戶 邱中庸 0 → 1,
理由:威望加 1。
操作者: PATTON,本貼有威望操作記錄。</b>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此聖人心法也,吾?陰陽也,道也.萬物萬事 ...吾觀大家研究易學不知尋此心法而捨本逐末鑽牛角尖的去研究易經的運用學-山醫命卜相.豈不知此乃作繭自縛. 要了解宇宙萬事萬物皆由乾元坤元相交而生生不已.所以物物皆有乾坤人人皆有乾坤



是人,就是奇器,只因各個皆是未來佛陀,藉人身再渡塵海無非乘願而來,既是大願倒駕慈航,何不善盡肉身之用利民濟物,反而苦思人身結束後的道果?此如風水術中,棺停水上作屋暫厝,風來搖擺不定,無從定向,志向前後反覆有悔。莫若定心,是人就盡人事,掃廁是佛,天天跑三點半也是佛,習易習醫留下研究資料供解決生老病死之苦,緣何不是佛?釋迦摩尼佛見生老病死,大有醒悟,我們不過是來繼承未盡煩惱而已,未解決的煩惱,由未來佛的肉身,親身嘗受痛苦,此身乃承受佛的大悲,願來解決的奇器,不可白跑一趟!

我向不作佛家語,乃因空言更生幻境,不如盡心盡力解決身邊小事,來得實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18 11: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19 02:58:19 | 顯示全部樓層
吾友曾有此一問﹕

有一次我做在一棵樹下沉思,看到一片葉子從樹上吊下,我突然感覺我得到了個什么,究竟得到什么.我也說不清楚,后來我才知道,我得到了一個"理"字.花開花落,欣榮凋零是自然在行使道德之功,人們其實不必太在意了,現在我心頭常存"人有其生,焉能不死".后來讀周子<通書>,看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真是說得太對了.

我把"易卜生"(另一網友)的文章都打印了出來,仔細研讀,看到"以我心入圣人之心",我才知道"仁"是個什么東西,人其實是"仁"投射出來的,我之仁也就是你之仁,人不仁不能相知,仁的功用就是智,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推其根源都是一個仁,所以我曾發貼說"學易不處仁,均于不學"

吾答之﹕

如果王陽明在生﹐我想他會如此向君開示。您樹下突然一感﹐即天地一氣充塞一處﹐此身者也。此中主宰即心之自然發動﹐乃謂之意。當時一刻的無比充實感就是仁在活動﹐所謂天理流行。意之虛靈明覺﹐即有一知覺﹐知至致知﹐此時涉著者乃一落葉﹐君即在格物矣。所以君之所謂得一理字即有格致之意﹐但工夫(誠意)未足﹐仁未能全面發揮﹐所以只得生死一理﹐一葉而知一秋﹐格一物得一理而已。如果君能從天地一氣充塞一處﹐當下有“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之真實感﹐則仁乃充沛琉璃﹐良知至善矣。一葉豈止知一秋而已﹗《中庸》之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不亦中節而樂莫大焉乎﹖所以吾嘗謂《大學》之三綱八目是良知至善說又何嘗異于《先天易》之三畫八卦是四象之說。《易傳》之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即此之謂也。其實朱子從《大學》入手而及于《先天易》以為其理學形而上學之進路是有一定道理﹐但其不通于“易簡功夫終久大”終不免空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2-19 19:48:45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3-11 10:51:49 | 顯示全部樓層
版大的意思應該是在於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理
唯有無思無欲才能冷眼旁觀;明辨是非
唯有寂靜才能感覺到動向,才能觸類旁通
想要更加正確深入了解易經的內涵真義
必須要實踐"靜"的修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5-9 22: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真的嗎?

我以為易只是哲學

拜讀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5-14 13: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学怎么知道心易呢?在下不相信楼主不看书自己就知道乾坤二字是怎么写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入门方式,岂可统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7-28 14:3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感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5 12:54 AM , Processed in 0.02139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