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登福著作目录
A. 学术性期刊论文:
1 萧登福,1971/07, 禅道杂谈,文史季刊,1(4),P64-67,台北.
2 萧登福, 1971/04, 寒山诗浅谈, 慧炬月刊, 89, 19-23, 台北.
3 萧登福, 1974/04, 「聂隐娘」之浅探 (唐人传奇小说), 今日中国, 36,122-133, 台北.
4 萧登福, 1974/09, 老庄思想之比较,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7(9), 58-63, 台北.
5 萧登福, 1975/06, 魏晋南北朝之玄论, 今日中国, 50, 108-119.
6 萧登福, 1975/06, 漫谈佛理中之「我」观, 今日中国, 50, 120-125.
7 萧登福, 1979/04, 公安派文学论,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2(4), 55-63.
8 萧登福, 1979/07, 典论论文之探讨,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2(7), 85-86.
9 萧登福, 1979/10, 文学与文学批评,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2(10), 72-74.
10 萧登福, 1980/04, 名家与先秦诸子,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3(4), 17-32.
11 萧登福, 1980/05, 先秦诸子书中所见之名家论题, 成大学报, 15, 125-166, 台南.
12 萧登福, 1980/07, 名家之辩学,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3(7), 21-26.
13 萧登福, 1981/04, 从先秦诸子对论辩之主张上看诸子与名家,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4(4), 45-55.
14 萧登福, 1981/06, 公孙龙子坚白论探义, 成大学报人文篇, 16, 75-99.
15 萧登福, 1981/06, 公孙龙子通变论新解, 成大文心, 9, 17-28, 台南.
16 萧登福, 1981/09, 由几则论题中看先秦学术之相互影响,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4(9), 24-30.
17 萧登福, 1982/03, 列子与佛经, 成大学报人文篇, 17, 27-49.
18 萧登福, 1982/05, 列子的人生观, 鹅湖月刊, 7(11), 18-24, 台北.
19 萧登福, 1982/07, 列子的天道观-兼论魏晋之「自生」说,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5(7), 54-61.
20 萧登福, 1982/08, 列子生死观,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5(8), 29-34.
21 萧登福, 1983/08, 公孙龙子指物论探义,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6(8), 31-37.
22 萧登福, 1983/11, 鬼谷子真伪考(上),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6(11), 34-40.
23 萧登福, 1983/12, 鬼谷子真伪考(下),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6(12), 43-52.
24 萧登福, 1984/04, 鬼谷子其人及其著作,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7(4), 37-46.
25 萧登福, 1984/06, 鬼谷子诸篇要义初探(上),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7(6), 25-30.
26 萧登福, 1984/07, 鬼谷子诸篇要义初探(下),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7(7), 26-31.
27 萧登福, 1985/05, 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之撰写年代及其影响(上),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8(5), 52-60.
28 萧登福, 1985/06, 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之撰写年代及其影响(下),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8(6), 55-62.
29 萧登福, 1986/05, 西游人物溯原- 沙悟净与密教中的深沙大将, 东方杂志, 复 刊, 19(11), 66-72. 台北
30 萧登福, 1986/05, 唐世碑像变相及敦煌变文「铺」、「躯」等字义之探讨, 台 中商专学报, 18, 85-101, 台中.
31 萧登福, 1986/11, 先秦冥界思想探述(上), 鹅湖月刊, 137, 34-44.
32 萧登福, 1986/12, 先秦冥界思想探述(下), 鹅湖月刊, 138, 35-45.
33 萧登福, 1987/05, 由汉世典籍及汉墓出土文物看汉人的死后世界(上), 东方杂志, 复刊20(11), 17-27.
34 萧登福, 1987/06, 由汉世典籍及汉墓出土文物看汉人的死后世界(下), 东方杂志, 复刊20(12), 91-99.
35 萧登福, 1987/06, 两汉学者对「生死」问题的探讨, 台中商专学报, 19, 69-99.
36 萧登福, 1987/09, 汉代民间信仰中「人」与「鬼」之关系, 东方杂志, 复刊21(3), 32-37.
37 萧登福, 1988/06, 魏晋道教杨许《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经)》探原,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21(6), 42-54.
38 萧登福, 1988/06, 汉魏六朝佛教「天堂」说, 台中商专学报, 20, 91-162.
39 萧登福, 1988/08, 汉魏六朝佛教之「地狱」说(上), 东方杂志, 复刊22(2), 34-40.
40 萧登福, 1988/09, 汉魏六朝佛教之「地狱」说(下), 东方杂志, 复刊22(3), 23-30.
41 萧登福, 1989/03, 汉魏六朝道教经书开天创世说, 东方杂志, 复刊22(9), 12-19.
42 萧登福, 1989/06, 汉魏六朝道教天界诸神之阶次及其职司, 台中商专学报, 21,33-76.
43 萧登福, 1989/07, 列子与汉魏六朝道教之关系, 东方杂志, 复刊23(1), 12-18.
44 萧登福, 1989/08, 汉魏六朝道教之天界说(上), 东方杂志, 复刊23(2), 17-23.
45 萧登福, 1989/09, 汉魏六朝道教之天界说(下), 东方杂志, 复刊23(3), 23-27.
46 萧登福, 1989/11, 先秦神仙思想及神仙修炼术(上), 东方杂志, 复刊23(5), 29-34.
47 萧登福, 1989/12, 先秦神仙思想及神仙修炼术(下), 东方杂志, 复刊23(6), 28-33.
48 萧登福, 1990/02, 先秦载籍所常见之神与仙(上), 东方杂志, 复刊23(8),27-35.
49 萧登福, 1990/03, 先秦载籍所常见之神与仙(下), 东方杂志, 复刊23(9),32-38.
50 萧登福,1991/06, 从《大正藏》所收佛经中看道教星斗崇拜对佛教之影响,台中商专学报,23,105-155.
51 萧登福,1991/06, 道教符籙咒探原,鹅湖月刊,16(12),p28-39.
52 萧登福,1992/06, 道教符籙咒印对佛教密宗之影响,台中商专学报,24,p51-98.
53 萧登福,1996/07, 道教《黄帝阴符经》要义初探,宗教哲学,2(3),p129-145.
54 萧登福,1996/07, 道教《黄帝阴符经》探论(一),性与命,4,p84-90.
55 萧登福,1996/07, 论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响及佛经真伪,中华佛学学报,9,p83-98.
56 萧登福,1996/09, 敦煌写卷及藏经中所见受道教影响的星坛及幡灯续命思想,庆祝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p453-480,文津出版社印行.
57 萧登福,1996/10, 徐干《中论》在经学上的贡献,p445-461,王梦鸥教授九秩寿庆论文集,台北,政大中文系印行.
58 萧登福,1997/01, 由道佛两教《受生经》看民间纸钱寄库思想,《宗教哲学季刊》3(1),p93-110.
萧登福,1997/03,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探述,宗教学研究,总第36期.p49-65.大陆.四川成都.
萧登福,1997/04,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探述下,宗教学研究,总第37期.p30-39.大陆.四川成都.
萧登福,1997/12, 《玉皇心印妙经》与道教之内丹修鍊心法,性与命,7,p100-113.台北.
萧登福,1998/05,《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探述,宗教学研究,总第39期,p23-35,大陆.四川成都.
萧登福,1998/10,救劫宝经—《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一),行天宫通讯,35期,p7-11,台北.
萧登福,1998/11, 救劫宝经—《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二),行天宫通讯,36期,p7-10.台北.
萧登福,1998/12, 救劫宝经—《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三),行天宫通讯,37期,p4-7.台北.
萧登福,1999/1,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四),行天宫通讯,38期,p2-4.台北.
萧登福,1999/2,《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五),行天宫通讯,39期,p2-4.台北.
萧登福,1999/3,《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六),行天宫通讯,40期,p14-16.台北
萧登福,1999/4,《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七),行天宫通讯,41期,p24-25.台北
萧登福,1999/5,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八),行天宫通讯,42期,p25-26.台北.
萧登福,1999/6,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九),行天宫通讯,43期,p29-31.台北.
萧登福,1999/6,六朝道佛二教谶记中之应劫救世说--论李弘与弥勒,台中商专学报第三十一期,p11-32.台中.
萧登福,1999/7,《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行天宫通讯,44期,p30-31.台北.
萧登福,1999/8,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一),行天宫通讯,45期,p45-48.台北.
萧登福,1999/9,《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二),行天宫通讯,46期,p42-43.台北.
萧登福,1999/10,《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三),行天宫通讯,47期,p43-44.台北.
萧登福,1999/12,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四),行天宫通讯,49期,p45-46.台北
萧登福,1999/12,先秦子书所见之阴阳五行说,宗教哲学季刊,5卷4期,p15-37.台北.
萧登福,2000/1,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五),行天宫通讯,50期,p40-41.台北.
萧登福,2000/3,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六),行天宫通讯,52期,p47-48.台北.
萧登福,2000/4, 《玄灵玉皇宝经》今注今译(十七),行天宫通讯,53期,p46-48.台北.
萧登福,2000/6,《玉皇心印经》中所见的内丹修炼方式,性与命,第十期, p9-21.台北.
萧登福,2001/上半年,道教与拜斗民俗,弘道,第十期,p73-76.香港.
萧登福,2001/下半年,道教六十元辰君信仰与民俗安太岁,弘道,第十一期, p73-74.香港.
B.研讨会论文:
1 萧登福, 1991/06, 从敦煌写卷中看道教星斗崇拜对佛经之影响, 论文收入於《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p317-350,台北.一九九一年六月台北汉学研究中心出版.
2 萧登福, 1993/05, 道教与道家--兼论道教创立年代,第二届宗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台北淡江大学.淡江大学中文系主办.
3 萧登福, 1994/10, 《鬼谷子本经阴符》与道教之《黄帝阴符经》,全国首届鬼谷子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河南淇县,中国国防大学及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会等联合举办.论文收入房立中主编《新编鬼谷子全书》,学苑出版社,北京,1995年6月出版.p804-821.
4 萧登福, 1994/12, 道教司命司录系统对佛教检斋及善恶童子说之影响,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嘉义中正大学,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教育部赞助,论文收入於该会《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上册,p1-44.后又刊印成书,收录於《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该书上册,p85-128.一九九六年十月,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5 萧登福, 1995/03, 敦煌写卷《佛说净度三昧经》中所见的道教思想,全国敦煌学研讨会,嘉义中正大学,中正大学中文系所主办,教育部及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赞助.论文收入於《全国敦煌学研讨会论文集》p181-200.
6 萧登福, 1996/01, 道教影响下的佛教本土化地狱说|谈藏川的两种《十王经》,第一届宗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高雄佛光山,佛光大学筹备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该会论文集p582-633.论文后又被收入於《1996年佛学研究论文集》第4册,p337-385.一九九六年八月,佛光出版社出版.
7 萧登福, 1996/09, 由道佛两教《受生经》看民间纸钱寄库思想,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学术研讨会,大陆成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合办,论文刊登於该会论文集p44-61.后刊登於《宗教哲学》季刊第三卷一期,p93-110.台北.一九九七年元月出版.
8 萧登福, 1997/12,道教对日本佛教及神社的影响,新世纪的宗教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南投县鱼池乡,宗教哲学研究社主办.论文后又刊登於《宗教哲学》季刊第四卷第二期,p95-111.一九九八年四月出版.
9 萧登福, 1998/09,台湾现代社会中所见宗教方面的预言灾疾谶记书,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大陆南京,大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和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合办,论文见该会论文集p107-126.该文后又刊登於《宗教哲学》季刊第五卷第二期,p151-169.一九九九年四月出版.
10 萧登福, 1998/11,从六朝道经的传播看道教经书管理,第二届当代宗教学学术研讨会宗教与非营利事业,嘉义南华管理学院,南华管理学院主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协办.论文见该会会议手册p39-51.后又收录於《宗教与非营利事业》一书p65-94.2000年四月,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出版.
11 萧登福, 1999/03,谶纬古籍所见昆仑幽都与道教之仙鬼世界及生死寿命说,第二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南华管理学院主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协办.论文见该会论文集p245-296.后收入於《道教文化的精华》一书p107-158.南华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7月初版.
12 萧登福, 1999/12,玄天上帝神格及信仰探源,学术研讨会,南投县鱼池乡,宗教哲学研究社主辨,论文见该会论文集p141-165.后刊登於《宗教哲学》季刊第六卷第四期, p109-133.2000年12月出版.
13萧登福,2000/8,从道佛交流看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与道教养生,时媚说之关系,海峡两岸世纪之交的宗教与人类文明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社科院与台湾宗教哲学社合办. 见该会台湾学者论文集p243-265.
14萧登福,2000/10,北帝源起及其神格的衍变,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都,四川大学宗教所主办.论文收录於《道教神仙信仰研究》下册, p405-457.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主编.台湾中华道统出版社2000年10月初版.
15萧登福,2000/11,试论汉代佛教禅与般若两大系统东传及其流变,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佛光大学主办. 论文见该会所印单行本论文p1-22.
16萧登福,2001/11,藏经及敦煌写卷所见受道教避谷食气思想影响的佛典,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正大学主办.论文见该会所印单行本.
17萧登福,2001/12,道教「守一」修持法之源起及其演变,第四届纪念涵静老人学术研讨会,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举办,论文见该会论文集p28-46
18萧登福,2002/1,试论道教养生法-养神与养形,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研讨会,香港道教学院主办.论文见该会所印单行本.
C.专书:
1 萧登福, 1976/05, 嵇康研究, 自印, pp.166, 台北.
2 萧登福, 1984/10, 鬼谷子研究, 文津出版社出版, pp.306, 台北.1990年10月二版.
3 萧登福, 1984/10, 公孙龙子与名家, 文津出版社出版, pp.403, 台北.
4 萧登福, 1987/08, 鬼谷子, 金枫出版社出版, pp.196, 台北.
5 萧登福, 1988/07, 敦煌俗文学论丛, 商务印书馆出版, pp.316, 台北.
6 萧登福, 1989/11, 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 学生书局出版, pp.677, 台北.
7 萧登福, 1990/03, 列子探微, 文津出版社出版, pp.170, 台北.
8 萧登福, 1990/03, 列子古注今译, 文津出版社出版, pp.776, 台北.
9 萧登福, 1990/08, 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文津出版社出版, pp.450, 台北.2001年元月二版.
10 萧登福, 1993/04, 道教星斗符印与佛教密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pp.245,台北.
11 萧登福, 1993/04, 道教与密宗,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pp.618,台北.
12 萧登福, 1994/03, 道教术仪与密教典籍,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pp.501,台北.
13 萧登福, 1995/10, 道教与佛教,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出版,pp.325,台北.
14 萧登福, 1996/09, 道佛十王地狱说,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台北.pp.620.
15 萧登福, 1996/12, 黄帝阴符经今注今译,文津出版社出版,pp.242,台北.
16 萧登福, 1998/06,周秦两汉早期道教,文津出版社出版,pp.486.台北.
17 萧登福, 1999/5,南北斗经今注今译,台北行天宫文教基金会出版,pp.423.台北.
18萧登福,2000/6,谶纬与道教,文津出版社出版,pp.715.台北.
19萧登福,2000/8, 新编论衡(共三册),国立编译主编,台湾古籍出版社出版,上中下三册共pp.2695.台北.
20萧登福,2000/10,新编中论, 国立编译主编,台湾古籍出版社出版,pp.739.台北.
21萧登福,2001/2,易经新译,文津出版社刊印pp.1220,台北.
22萧登福,2001/4,玉皇经今注今译,台北行天宫文教基金会刊印,pp.420台北.
www.tars.org.tw/
[ Last edited by 中孚 on 2005-11-23 at 12:36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