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sender

全球變暖:都是人類惹的禍?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7-3-21 16: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506個美元。


污染及全球暖化導致大河陷危機
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指出,由於污染、過度開發及全球暖化等問題,導致世界各大河流面臨威脅,陷入危機。

「世界自然基金」公布一份全球河川危機報告,其中指出,全球前十大河川各因污染、船運、興建大壩、氣候變化及抽取灌溉等問題,使得百分之20的淡水魚種及水中植物瀕臨絕種,同時也造成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危機。

以流經歐洲多國的「多瑙河」為例,但是由於興建水壩及擴寬河道、以利航運,使得河流周邊百分之80的沖積平原及溼地流失。在中國,長江因工業廢水及下水道污水排入,而遭到嚴重污染。

在美國與墨西哥邊界的大河,因為農業灌溉過度抽水,使得河川水位下降,導致海水倒灌,河水鹽分增加,造成河中淡水魚種備受威脅。

在印度,源自「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河也因氣候改變,面臨乾涸危機,因為印度河的河水來自冰河,而全球暖化使得冰河面臨消失危機,一旦冰河消失,印度河也將成為一條無水河床。

在非洲,只要氣候有任何一點改變,就會造成河川水位及魚群產量巨幅變化,以「尼羅河」為例,數千年來,供應無數人飲用,但是全球暖化使得尼羅河到2025年時,水位將降到拉警報的低點。

「世界自然基金」呼籲各國政府將保護河川列為要務,以確保河水資源能夠平衡、持久的供地球居民使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21 16:22:05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觀光組織:觀光業既危害又受害氣候變遷
  「世界觀光組織」秘書長佛蘭加利今天表示,觀光業既是地球氣候變遷的「殺手」,也是受害者。

佛蘭加利在馬德里一場氣象學國際記者會中表示,航空業務巨幅成長,可謂是「氣候變遷的動力因素」之一。

根據世界觀光組織最新數字顯示,二零零六年,全球有八億四千二百萬人次出國旅行,其中有百分之四十是搭飛機旅行;這是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

佛蘭加利指出,但另一方面,觀光業也因為氣候變遷而受害。

他說,一些海岸地區、熱帶小島,諸如馬爾地夫等觀光勝地,高度倚賴觀光業收入,目前這些地區正面臨氣溫與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佛蘭加利表示,非洲半沙漠地帶,在旱災普遍增加情況下,沙漠化程度正逐漸爬升,威脅此一地區最貧窮的人的生計,這些人多數是倚賴觀光業生存。

他說,在西方國家,冬季運動觀光業也因為氣溫上升受害,很多中海拔高度地區的度假勝地缺少降雪。

他警告,已開發國家若「不採取行動」尋求降低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會對觀光業造成「不幸影響」。

世界觀光組織支持歐洲聯盟的因應氣候變遷方案,包括航空旅遊業,在二零一一年或二零一二年前,執行二氧化碳限量排放,以及研發可轉化碳化物,以降低溫室效應。

佛蘭加利舉例,諸如鼓勵航空公司對飛機製造商施壓,生產更具能源效率的飛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22 12: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高爾重返國會:美國是全球暖化一大元兇 議員冷回應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21日重回國會,這次不是推行政府政策,而是向議員們大聲疾呼,希望他們能秉持著道德良心,不要通過任何會導致溫室效應的法案。

不過他這個舉動卻被許多議員批評,是在為總統大選炒新聞。

時隔六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21日再度踏入國會,這次為的是環保議題。

高爾出席參議院的全球暖化議題聽證會,他呼籲對抗全球暖化的急迫性。

他說,「現在是一個關鍵時期,整個地球正面臨一個大危機,也許很多人認為我危言聳聽,但是這是真的。」

高爾認為,美國是導致全球溫室效應的主要國家之一,因此要求國會議員不要通過任何會引起溫室效應的法案,並且在2050年之前縮減90%的廢氣排放量。

高爾:「我們正在造成溫室效應,而且我們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們不行動,後果將不堪設想。」

面對高爾真情流露的告白,有人卻不怎麼領情,奧克拉荷馬參議員詹姆士就說,「我們有數以千計的學者都不贊成你的說法,難道他們全都錯了?只有你是對的嗎?」

高爾以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贏得兩座奧斯卡獎,旗下又有媒體公司護航,民意支持度極高,雖然他已經宣佈無意競選2008年的美國總統,仍然讓許多對手相當緊張,不斷揣測高爾動向。

面對這些輿論八卦,高爾表示,他現在最關心的還是如何維護地球的永續發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30 10:0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056個美元。


全球暖化?海拔10公尺以下淹沒 東京、上海、紐約都有份

因為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將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安全。

根據科學家最新的報告指出,如果人類繼續維持如此迅速的暖化速度,屆時全球將會有2%的土地被海水淹沒,六億人口將受到影響,其中更包括了上海、紐約、東京等重要都市。

全球暖化加速,使得美國紐約被海水淹沒,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的說法,根據英美兩國科學家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如果全球暖化再不減緩,全球有2%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6億人口無家可歸,這些被淹沒的地區包括了幾個國際大都市,如上海,紐約,東京等,亞洲地區就佔了75%。

這篇將在四月號「環境與都市化」期刊發表的報告指出,所有海拔10公尺以下的國家都在受威脅的範圍內,衛星資料顯示,2000年全球共有6億3400萬人住在沿海低地,這些低窪地區往往擁有極高的人口密度,若全球氣候發生變化,這些地區將首當其衝,可能發生的傷亡不容小覷。

全球暖化的影響還不只這些,在加拿大北部,由於氣候暖化浮冰提早融化,數千隻小海豹還沒有學會游泳就先被淹死,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成為當地最嚴重的生態危機。

人類所造成的地球暖化不但將可能帶來全球浩劫,屆時還可能造成數以萬計的物種受到影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30 10:04:45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3951個美元。


面對全球暖化 布希邀車商進白宮 鼓勵研究環保車

相信許多民眾放春節的時候,無論是到東京、紐約,還是上海,都被一點也不冷的氣候嚇了一大跳,這就是地球暖化嚴重的現象,針對如何防止地球暖化,在國家政策上,歐洲國家始終相當積極,相較之下,美國好像處處迴避,但是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還有自然環境的現實面上,總統布希也要讓步了。

布希總統26日邀請美國三大車廠執行長,帶著3台環保車一起到白宮,還親自替混合動力車加油,顯示大力支持開發環保車的決心,為何一向主張環保政策會阻礙經濟發展的布希,態度大轉變?

因為紐約一月櫻花盛開,各地都創下冬天最高溫紀錄,全球暖化現象已經影響到你我生活。

地球暖化危機為主題的電影,在今年奧斯卡中獲獎,片中的主角前副總統高爾更走進國會,用政治影響力將環保議題變為政治議題,讓布希不得不讓步,但是推行環保,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產業界。

這家北卡羅來納州的電力公司,主要火力來源是石炭,每天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大力反對美國簽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但是投資團體展開反彈,聯合發表聲明,沒有新的環保政策就不給錢,逼得電力公司也終於低頭。

世界最大廢氣排放國,美國在大自然反撲和民眾輿論的力量下,布希讓步了。

不過,美國仍然拒絕簽署《京都協定書》,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強國,似乎還是不願帶頭解決地球暖化問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30 10: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喜神大帝』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喜神大帝』贈送現金2343個美元。


抗全球暖化 雪梨將熄燈1小時

澳洲最大城市雪梨為了對抗全球暖化,預定31日周末晚間7時半 (台灣同日下午5時半)起熄燈一小時,屆時商業區多棟大樓、地標雪梨歌劇院、雪梨港大橋以及市郊2萬7000戶民宅將同步關燈,只留街燈等安全必要照明。

一旦活動成功,將是全球首度有城市出於環保而大規模熄燈。

這個「愛護地球一小時」活動主辦單位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各界反應熱烈,遠超乎預期,簽署加入行動的公司行號多達千家,包括澳洲股市多家重量級企業,連全球最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都願意把「金色拱門」招牌燈光關掉。

參加熄燈活動的不乏知名餐廳,屆時店內將以燭光代替燈光,並供應土產食材烹調的餐點,取代得空運或遠洋撈捕而消耗大量能源的進口食品。

澳洲世界自然基金會公關部門主管瑞德利表示,不是得住進洞穴吃冷冰冰的食物才能對抗全球暖化,只要有些簡單的作為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用到讓餐廳關門的地步」。

瑞德利說,雪梨一旦成功開創先例,未來將在全球其他各主要城市推動類似節能活動,熄燈一小時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希望能把雪梨2007年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減少5%。

法國巴黎於上月舉辦類似活動,讓地標艾菲爾鐵塔熄燈5分鐘。

澳洲是全球最乾旱的人居大陸,全球暖化勢將帶來嚴重影響。

澳洲政府上月宣布2010年前全面淘汰耗電的傳統白熱燈泡,改用省電螢光燈泡,首開全球先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30 10: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全球暖化導致糧食減產

美國日前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世界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從1981年以來,逐年下降。

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這項研究發現,從1981到2002年期間,全球小麥、玉米及大麥的產量每年減少四千萬噸,而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全球氣溫上升。

研究人員利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所提供的數據,分析1981年到2002年、全球糧食生產情形,把主要糧食產區的收成與當地平均溫度及降雨量等因素進行對比,結果發現,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往往都會因為氣溫升高而減產。

研究人員表示,顯然全球暖化對小麥、黃豆、水稻、玉米、大麥及高粱等糧食作物產生負面影響。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3-30 10: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抗溫室效應 中共下月公佈氣候方案

中共為對抗溫室效應 ,保護生態,下月將公佈〔氣候方案〕。

中共〔氣候變化協調小組〕主任〔高廣生〕說,他們下月24號公佈〔氣候方案〕,〔方案〕將包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政策,以及其他具體措施。

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跟能源大量消耗,一些專家認為,大陸今年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但〔國際能源總署〕原先的估計是,大陸將在2010年以前,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29:55 | 顯示全部樓層
IPCC發表報告 全球暖化效應嚴重
在人類的關切和憂慮之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 (IPCC)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公布了今年第二份報告,嚴厲警告全球暖化效應比過去所預測的要嚴重許多。

雖然在許多國家的政府介入後,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淡化了報告中的用字遣詞,但是,從非洲和亞洲的飢餓、動植物絕種到海平面升高,全球暖化正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程度,摧殘人類和地球。

而在IPCC的報告發表之前,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就提出警告,全世界十大自然奇觀正遭受全球暖化威脅,如果暖化趨勢不變,這些奇觀將面臨摧毀,其中包括喜馬拉雅山冰川、亞馬遜森林、澳洲大堡礁、加勒比海的玳瑁和中國長江等。

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的報告指出,如果平均氣溫比90年代的水平升高攝氏1.5度,就可能導致地球上三分之一的物種消失;氣候變暖將導致冰川和冰殼融化,超過10億人將因此受到用水短缺的威脅,而靠近海岸線的地區則可能面臨更多的洪水災害。

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則說,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在1990年的基礎上,上升攝氏2到3度,60%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將變成半貧瘠的熱帶大草原,一些物種很可能在被人類識別前就遭到滅絕。

除了呼籲各國政府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外,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也展開行動,保護世界自然奇觀和當地人的生活。針對長江水源短缺問題,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目前與中國政府及地方當局合作,降低氣候變遷的衝擊,其中包括在長江盆地推動氣候見證計畫,使受到影響的人可以發聲。

另外,從智利南部的太平洋海岸起,到南美洲南端阿根廷的雨林區,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基金會與地方合作,減少森林火災,並且調整保育計畫,使一些已經存在了3千年老樹的森林能夠得到保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34:00 | 顯示全部樓層
UN報告:氣候暖化將給人類造成重大影響
儘管事先發布的摘要已經引發爭議,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還是將如期發佈氣候變遷報告。

指出,地球氣候暖化,已經給大自然帶來巨大的影響。

德通社報導說,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即將發佈的這份報告,在發佈之前,曾經引發世界各主要國家的爭辯;不過最後都能順利解決,達成一致共識,報告因而能順利發佈。

根據媒體所得到的報告摘要顯示,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在報告當中警告說,人類社會很可能難以適應氣候暖化所造成的影響;報告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氣溫,比90年代的平均溫度,再升高攝氏1.5度的話,就可能導致地球上三分之一的物種消失;此外,氣候暖化有可能導致超過十億人無水可用,而海岸線地區,則有可能面臨更多、更大規模的洪水災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37:23 | 顯示全部樓層
奧地利冰河融化速度驚人本世紀末恐全消失
歐洲國家「奧地利」一個獨立研究組織今天警告說,奧地利境內阿爾卑斯山上的冰河,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如果不想想辦法的話,恐怕到這個世紀末,奧地利境內的冰河,就會全部融光了。

這個環境研究組織在他們所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奧地利境內的925條冰河中,去年有105條呈現後退趨勢,也就是融解了,平均融解長度是十六公尺,其中有一條冰河,融解長度更高達八十公尺,融化速度驚人;報告還指出,奧地利的冰河,每年平均的融解速度是十到十五公尺,專家說,奧地利境內的冰河,如果照這個速度繼續融下去,大多數的冰河,在本世紀末之前就會消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4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全球暖化?U.N.氣候變遷報告激烈角力 污染大國力圖淡化
聯合國(U.N.)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6日提出第二階段的全球氣候變遷報告,報告宣佈氣候變遷已經顯而易見,本世紀將對人類生活和自然界生物造成災難性後果。

在報告磋商過程中出現嚴重歧見,歐洲希望用強烈字眼警告暖化後果,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則企圖淡化。

這份報告是歐美100國的2500名科學家和政府代表經過五天閉門會議,甚至在5日徹夜馬拉松磋商後的成果。

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已經衝擊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降雨型態改變,暴風威力增強,乾旱擴大,以及冰河加速融化,水源耗竭,海平面上升持續數百年等,人類將難以完全適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

雖然報告提出的衝擊基本上是地球上所有人類都將面臨,但是熱帶窮國受害程度最高,特別是非洲,他們自工業革命以後的廢氣排放相對佔少量,卻是全球暖化的最大受害者,可能得花國內生產毛額的5%到10%來應付氣候變遷。

報告指出,地表氣溫較1990年代上升攝氏1.5度的話,全球1/3物種面臨日漸增加的無法挽回的滅絕威脅,10億到32億人缺水可用,水荒問題更嚴重,從而造成飢荒和疾病增加。

不過,這份報告提出的背後卻是污染大國企圖淡化暖化嚴重性的角力。

歐洲與美國、中國等國對報告中提出的氣候變遷後果肯定性和措詞程度有強烈歧見,一名草稿作者形容會議氣氛,「說難聽點是衝突,好聽一點是緊繃。」

與會人士透露,歐洲國家和澳洲主張採用強烈字眼和數據,警告全球暖化的危機,而美國、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印度則希望淡化。

對於增溫造成20%到30%物種滅絕的可能性,報告淡化嚴重性,從草稿中所稱面臨滅絕「高度風險」,修改為「非常有可能面臨日增的滅絕威脅」﹔報告中說北美部分地區有可能因為氣候變遷受到「嚴重經濟損失」也遭到美國拒絕納入。

中國試圖刪除大綱中所稱,已經「非常高度確定」氣候變遷正影響全球各大陸和部份大洋的許多自然體系,遭到科學家強烈反對﹔沙烏地阿拉伯則反對報告中列出全球增溫險峻後果及減少廢氣排放好處的對照表。

此外,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坦於2006年提出的報告,當中指出,現在就對抗氣候變遷,比毫無作為而承受後果要付出的代價還小,歐洲方面希望把史坦的報告納入,美國拒絕。

至於報告強化的內容,包括地球將在2020年「顯著喪失生物多樣性」如澳洲大堡礁,以及非州國家的衝擊。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是目前全球廢氣排放量前三名國家。

也因此,儘管這次報告終究達成共識,但是已經有部分擬定報告草本的科學家揚言,未來將不再參加這項會議。一名與會學者說,「作者輸了。很多作者將不會再參加IPCC的會議。我已經受夠他們了。」

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報告將在6月召開的八大工業國峰會上提出討論,也為未來幾年國際性環保政策定調,包括2012年京都議定書時效截止後,聯合國制定新的全球性環保協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4-6 22:46:51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693個美元。


聯合國專家警告全球暖化將加速危害社會與自然環境  
路透布魯塞爾電---頂尖的氣候專家周五警告,全球暖化所造成的損害將比以往預測的來得更為廣泛及迅速,影響所及包括在非洲及亞洲造成饑荒、物種滅絕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等。

由全球逾100個國家參與的聯合國氣候小組在經過徹夜的激烈討論後,終於對最終報告的內文達成一致,有部分科學家仍指控若干政府代表,將他們提交決策者參考的21頁研究總結報告草稿內容予以淡化。

「我們有了一份經過批准認同的報告。」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的主席帕卓里(Rajendra Pachauri)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會議後告訴記者。

這份由IPCC所提出的報告,將提供未來數年的政策指引,例如在京都議定書於2012年屆滿後延續協議等議題。IPCC是由2,500名頂尖科學家組成,是有關氣候變遷研究的全球最高權威組織。

整體而言,這項報告是歷來提出對氣候變遷威脅最為嚴酷的聯合國評估,它預測水源短缺將影響數十億計的人口,物種的滅絕消失、以及可能持續數世紀的海平面上升。

報告並稱,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並說氣候改變可能造成非洲地區的穀物產量急劇減少,喜馬拉雅山的冰河融化,而在歐洲及北美地區也將有更多的熱浪侵襲。

IPCC的報告稱,氣候改變已不再是糢糊而又遙遠的威脅。

「整體的氣候改變已是真確地在此時此地發生,而不是未來將要發生的事。」報告的領導作者,英國的艾格(Neil Adger)說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4-12 08:43:21 | 顯示全部樓層

地球太熱?我們太熱?

中國時報 2007.04.12 
江才健

    聯合國設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近年發表許多地球氣候劇變的報告。雖然這些作為是近代大氣科學數據加上政治妥協的產物,但行動背後顯現出的正視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思維,是可以肯定的。而近時主流的觀點,似集中於地球暖化問題,正如日前陳俊成教授在時論廣場發表的〈全球暖化:真理或迷思〉大文指出的,地球暖化的觀點確只是觀點之一端。

    現今以地球暖化為主流思維的大氣科學界,在三十年前的一九七○年代,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卻是,「地球是否要進入一個小冰河期?」

    寫過《侏羅紀公園》的著名小說家克萊頓前幾年有一本小說《恐懼之邦》,是一本有趣、有見地和勇氣的文學作品。寫這一本書時,作者曾花了三年研讀科學論文資料,是建基在嚴謹科學數據上的小說,有趣的描繪出全球暖化的政治炒作現象。小說中引用科學數據指出,南極冰山融解至少已持續有六千年之久,使得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拍攝的「不願面對的真相」電影中,那些怵目驚心的南極冰山崩解畫面,顯現出聳人聽聞的用心。克萊頓撰文所說的,科學界反對全球暖化最力的,多是已經沒有研究經費壓力的退休科學家,也點出了近代科學學術的一種「不願面對的真相」。

    地球暖化問題,還有範圍和時間尺度的不同思維。當今主流的大氣科學當然有許多見地,但古氣候學家則總持異議。就在今年二月間英國的《自然》期刊還登出一篇古氣候學研究的論文,這篇論文提出一些觀點,其中之一是指出近三千萬年以來,事實上是一個地球較冷的時期;三千萬年前在較暖時期的地球上,南極是一片草原覆蓋的地區。地球暖化如果是真的,也只是誰能得利的風水輪轉。

    大氣科學界也應該知道,近代大氣科學常用的電腦模擬預測,有許多的困境。就以人類約一百五十年對地球溫度的測量,和近十多年地球升溫的紀錄,來論斷有四十億年(誤差也許有上億年)的地球,就好比測量一個人二十四小時的體溫,在某一秒中發覺溫度上升了○.○一度,就論斷此人一個小時後會熱死一樣。

    人與自然的合諧共生,是人類不同文明共有的信仰,近代科學其實反是一個異數。前不久報紙上刊登吐瓦魯島國在南太平洋中的照片,說有被淹沒之虞,很像是八卦周刊的看照片說故事。「全球暖化」戴著科學的帽子,不啻是「曾參殺人」。(作者為《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7/04/10

全球暖化:真理或迷思

【陳俊成】

  「全球暖化」近來在科學界與政治界掀起了一陣旋風。自一九九七年京都議定書簽定起,至今年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獲獎達到高峰。全球暖化如廣告詞般雖然常出現於媒體中,但大眾的理解,大多仍停留在將面臨天災加劇的恐懼。其實全球暖化雖然原因複雜,基本上它是科學可驗證的主題。遺憾的是非主流的觀點很少為大眾接觸,如倫敦Channel 4的「全球暖化大騙局」訪談專家,或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報告研究但不願背書的科學家們的觀點。因此,筆者在此將正反觀點提出,以供平衡討論。

  全球暖化除了做為科學論證的主題外,由於牽涉能源、碳配額、貿易及風險管理,也因此同時是國際政經的重要議題。一般對於全球暖化的了解內容為:人類工業化後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人為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大量增加,而CO2會吸收地球反射太陽光熱能於大氣中,使地球表面像溫室一般,形成全球暖化現象。因全球暖化所衍生的現象則有各種推測,這些推測有些科學證據較充分,有些則較薄弱,甚至有些現象有相反推論的科學論證。

  常被提到的全球暖化可能造成的威脅包括,冰河與極地的冰棚加速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將遭淹沒或水患頻仍。氣候變化將更劇烈,颶風、熱浪、野火及乾旱的強度與頻度將加劇加頻。許多生物將因無法適應過大的氣溫變化或時序改變而滅絕;同時病菌與病媒因氣溫上升而大量孳生,使傳染病流行規模擴大。並可能破壞平衡的洋流循環,再牽動全球氣候與氣溫分布,造成如電影「明天過後」紐約被大雪冰封的場景。

  其實,關於全球暖化有三個基本問題:大氣溫度真地升高嗎?這是自然變動還是人為造成?全球暖化所可能衍生的天然災害真的會發生嗎?

  根據紀錄,二十世紀的氣溫的確有上升的趨勢,且與大氣中CO2的濃度變化呈正相關。而二十世紀正是人類有史以來工業規模成長最大的世紀,因此排放了有史以來最多的CO2。從以上的事證推論,全球暖化的確在形成中,而人類的超量CO2排放是最大元兇。不過從記錄中有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的CO2濃度是隨著氣溫而變化,並非氣溫度隨著CO2濃度而變化,這意味大氣溫度是主變數,而CO2濃度是因變數。

  海洋是CO2的最大儲存處所,地球溫度的上升會降低海水對CO2的溶解度,增加海中CO2的釋出,且將增進海洋生物的代謝作用,使CO2的生物排放量增加。人為的CO2的排放雖大,但只佔全球排放量很少的比例。又一九四○至一九七五年間是工業規模成長最大年代,亦是人為CO2排放量增加最多期間,但是在這段期間氣溫卻是下降的。從長期的氣溫紀錄也發現在中世紀亦曾發生暖化現象。因此,全球氣溫的確在暖化中,但其原因是否為人為排放CO2所造成,在科學上並無定論。

  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大氣溫度的變化呢?有科學證據指出太陽活動是主因。從紀錄上發現太陽黑子的變化時間與地球大氣溫度變化時間相當一致,而影響地球氣候除了日照外還有雲量因素。而雲量的變化也與含太陽離子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的量有關,是以太陽活動才可能是最終影響地球氣候的主因。

  至於地球暖化是否會加速極地冰棚融化,使海水上升淹沒低地的推論,依氣象學的基本原理,造成氣候變動的主要動力是極地與熱帶的溫差,溫差愈大則氣候變動愈激烈。若全球暖化成立,意味極地與熱帶兩地的溫差變小,氣候變遷將趨和緩而非加劇。另外,紀錄上地球溫升多發生在冬季,相對於極地冬季零下四○度C左右的氣溫,以二至三度C的溫升難以對極地冰棚融化有重大影響。

  而海水面上升的因素,科學家認為海水因溫升體積膨脹是較可能的原因,並非導因於極地冰棚融化。同樣極地冰棚融化是改變洋流循環的主因其可能性不高。另外,調查發現流行病的傳染與惡化多導因於環境衛生條件差,醫療資源缺乏,都市人口集中等非全球暖化因素造成。至於全球暖化是否造成部分生物滅絕,另外的科學家看法卻相反,他們認為暖化會提高生物與作物產量,促進生物多樣化,提高醫藥營養的價值。

  全球暖化原因雖有主流想法,但另類觀點也不可忽略。全球暖化並不是毀滅人類的最重要因素,核子威脅、戰爭、貧窮、恐怖主義、傳染病、人口膨脹、失去道德與愛心才是更嚴重的威脅。目前地球的確有暖化現象,我們要謹慎因應,根本之道無非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但都要從自己身邊做起。(作者為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7-5-1 16:4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隨著一聲新年到,『財神爺爺』看顧您了,
你獲得了『財神爺爺』贈送現金2619個美元。


地球暖化?稻米排放甲烷 菲律賓研究:疑為元兇!
稻米是許多亞洲國家不可或缺的主食,數十億的人口都仰賴它維生。

不過,根據菲律賓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稻米生長的過程會排放甲烷氣體,而這很有可能是地球氣候暖化的元兇!

國際稻米研究學院雷納瓦斯曼博士表示,稻米生長的獨特特徵,稻田在培育季節長時間被水覆蓋住,但沒有其它農作物和稻米生長過程是一樣的,而這非常有可能是與地球近年來溫室效應變化有關聯的。

科學家表示,甲烷是一種對環境殺傷力相當強的氣體,比二氧化碳多出20到21倍左右,科學家認為,要控制甲烷的排放量,就要在稻米澆水上有所控制才能達到效果。

但另外有環境專家認為,雖然甲烷氣體排放會造成地球暖化,不過,卻不是環境污染最大的元凶,綠色和平組織杰斯帕印樊德說:「最大的元兇就是使用石油,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

事實上,過去科學家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尤其調查發現牛羊等動物,連呼吸、打嗝、放屁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因此對於這樣的現象,科學家試圖藉由疫苗的研究方式解決環境問題。

由於稻米目前仍是不可或缺的糧食,科學家希望能找出更好的方法來培育,以防止農作物造成地球暖化危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2:09 PM , Processed in 0.0205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