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Mary Ann Liebert, Inc. (www.liebertpub.com) 出版的同行評審期刊《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糖尿病診斷技術與治療學)2008年第6期特別增刊(第10冊,增刊1)的一組最新報道,更頻繁地進行自我監測血糖水平並利用該結果來調整治療方法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可實現更好的血糖控制。該增刊在 http://www.liebertonline.com/dia 網站上可免費獲得。
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和健康科學中心 (Health Sciences Center) 醫學和兒科教授、醫學博士、主編 Satish K. Garg 在一篇增刊概要中寫道:“增加自我監測血糖的次數表明能顯著改善血糖控制。自我監測血糖不僅能彌補血紅蛋白 (A1C) 解結果,而且還能引導患者每日在家中對糖尿病進行自我管理。”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醫學博士 Shoba Subramanian 和 Irl Hirsch 在一篇題為《The Utility and Recent Advances in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Type 1 Diabetes》(1型糖尿病血糖自我檢測的效用和最近進展)文章中對經常進行自我監測血糖的支撐證據、血糖儀和自我監測血糖數據處理最近的進步、如何應用於更有效的1型糖尿病管理以及限制經常進行自我監測血糖應用性的潛在障礙進行了評論。
泰國佛統府 Silpakorn University(辛巴克恩大學)Nalinee Poolsup 博士 Nalinee Poolsup 和泰國曼谷瑪希隆大學 (Mahidol University) 藥學博士、博士 Naeti Suksomboon 和 藥學理學碩士 Warisara Jiamsathit 總結說,當自我監測血糖的結果被用來調整治療方法時,自我監測血糖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 HbA1C 水平顯著下降。他們在《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Benefits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on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自我監測血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益處的繫統評論)中描述了自我監測血糖的益處。
在一份題為《The Future of Self-Monitored Blood Glucose: Mean Blood Glucose Versu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自我監測血糖的未來:平均血糖值與糖化血紅蛋白)的前瞻性報告中,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edical School) Roger Mazze 博士強調了自我監測血糖在每日監測血糖類型的重要性,而非僅僅依賴 HbA1C 或平均血糖水平,這可能是治療效果的誤導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