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今天,四十多岁以上的人也许还能记得一些,“鞍钢宪法”的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鞍钢宪法”确定的不仅是保护劳工的权益,并把这种权利延伸到参加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入中国,全面质量管理的“三全”,即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后来管理学者们发现这是“鞍钢宪法”却是经历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过程又回到中国。日本人强调的“团队精神”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汲取“鞍钢宪法”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并没有提出“干部参加劳动”,但是它却体现重视了“工人参加管理”。重视工人在企业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这也就是丰田生产方式。
随后是欧洲和美国,许多工业管理学家认识到, “后福特主义”的精神实质也汲取“鞍钢宪法”的精髓,福特公司在改变管理的模式中把“僵化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分工理论”也注入“团队精神”。此后瑞典的voivo汽车公司,为了发挥“团队合作”的效率优势,于1988年开始,将“装配线”改造为“装配岛”,使工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在装配线上重复单一的任务,而是8至10人一组,灵活协作,组装整车。其实美国也不甘落后,1995年2月1日国会开始辩论“团队合作法案”。林林总总都是缘于“鞍钢宪法”的启迪。
如果说西方的管理学者在泰勒时代仅仅是关注科学的规范系统中人的活动,并进行设计,使这些任务的实施过程变得尽可能的简单、有效和便于控制。列宁对此的评价是:它“既是资产阶级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如果说泰勒把劳工称之为“经济人”,认为资本家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而开设工厂,而工人则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来工作,只有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大家都可以得到好处。那么提出“团队精神”之后的西方管理中却注入了“社会人”的概念,由此“社会人”的观点比“经济人”的观点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强调了人的社会需求,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鞍钢宪法”产于中国,却在西方的现代管理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天当我看到中国接连不断的发生矿难,于是我就想到了“鞍钢宪法”。中国频发的矿难中都渗透了经营管理者不顾劳工的安全的违章作业,为的是让井下工人创造更多的财富。获利者可能并不能用“资本家”概括,这些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他们的管理思想中只有一个概念,就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这种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的过程,不但没有“团退精神”,就连泰勒“经济人”的观点都不如。因为所做的一切连泰勒“最丰富的科学成就”都没有,不把劳工当人如果是资本家的最卑鄙的手段,那么这些出现了矿难的企业都是秉承了这最阴暗最丑恶的一面,也是最危险狠毒的一面,剩下就是如何瓜分劳工所创造的财富。
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政府有监管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安全的管理机构,同谁也监管维护劳工的权利,当这些机构一旦成为虚设的时候,出现频发的矿难也就是并不奇怪的事情。我在这里回顾“鞍钢宪法”和它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时,我想强调的不仅是一个“团队精神”,而是希望政府的监管部门要发挥自己的职能,维护职工的权利,这个权利不仅是劳动的权利,而且要包含在劳动过程中享有安全生产环境和保障的权利。如果我们能重新振兴“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那么发挥的效益不仅是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益,也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今天最需要维护这种权力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是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他们需要生存,从是矿井繁重危险劳动的劳动者多数是从农村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他们也是人,也需要做人的尊严。这对这个行业的特点,也针对中国的紧急发展中的这个现象,井下安全作业必须受到更大的关注。这也是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经营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国的改革是要发展竟经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改革不能把维护劳工权利改掉,也不能把劳工参加管理的先进理念改掉。犹如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了出去,而是要重振“鞍钢宪法”的精神,尊重劳工的权利,由此振兴中国的经济。
简答 “鞍钢宪法”议题
一、“鞍钢宪法”的历史成因和历史作用;它在经济社会管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鞍钢宪法”产生于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时期,他的作用是集中全社会全单位领导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劳动,管理,智慧,参与热情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他的地位和意义不可估量无可替代,可以变通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医疗,军事,工业农业各个领域。 二、在引进西方“现代公司制度”后,为何“鞍钢宪法”受冷落?它是否与西方“现代公司制度”不相容? 因为现代西方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要实现,少数人剥削多数人,是个人管理经济的模式,所以必然导致鞍钢宪法受到冷落。他与现代公司制度不容。就好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容。 三、西方“现代公司制度”是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 答:西方“现代公司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剥削人,人奴役人的企业管理制度。 四、“鞍钢宪法”受冷落的根本原因何在?工人阶级究竟能不能当家作主? 答:原因在于社会抛弃了社会主义方向,价值观,和人民当家作主。工人能当家作主,但是必须在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社会。 五、“鞍钢宪法”产生于中国,为什么后来会导致“墙内开花墙外红”?西方学者、企业界是怎样评价、利用鞍钢宪法的? 答:因为“鞍钢宪法”能增进企业的凝聚力,集中大家的智慧,所以西方也看中这一点。后一点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六、“鞍钢宪法”与“马钢宪法”、“福特制”、西方“现代公司制”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答:鞍钢宪法的短处是不适合目的为榨取利润的管理目的,现代公司制的长处是便于董事长经理操纵一切,个人管理经济一手遮天。让自己先富起来。 七、怎样看待“鞍钢宪法”在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八、怎样看待新中国60年来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就会丧失殆尽。党的路线决定一切。 九、为什么说,能否创造出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最先进的企业和社会的科学管理模式,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成败? 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个模式曾经不是创造出来了吗?中国现在还不是走了修正主义道路。 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汲取各家之长,创造出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最先进的企业和社会的科学民主管理模式? 只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真正的马列主义者的手中,踏踏实实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后面的一切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