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初中生

1949:和历史约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13 09:4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对于山泽的观点,本无太多置评的兴趣,谁知早茶时的闲聊,竟意外得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看法,看法来自于一个出生并成长在小城市的“平民家庭”,现在工作生活在广州的朋友!(这里强调平民家庭的原因,是由于这个朋友认定山泽是个小城镇的官二代
她认为在中国的现下就是同时存在两种集权模式:大城市的资本集权和小城市的政治(权力)集权!并且说,有个关于此的流行说法,叫“选择做沙丁鱼还是咸鱼”!我回来后查了一下,真的有这么个说法,大意是:
       是选择在北上广,被挤得像沙丁鱼,还是选择在老家当死咸鱼?逃离大城市的压力后,他们迷失于小城市的平庸与固化。
  在他们对城市做出选择的背面,是城市对他们的选择:北上广抑或是小城市,都拒绝这批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
  这些年轻人左右为难的旅程背后,是几乎一代普通青年艰难安放的前途与希望。
得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倒是真的很意外!后来又闲聊了一下华尔街游行的事,她的观点也颇有趣!看来,不要小视新生代对传统观念的解读能力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3 12:3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她认为在中国的现下就是同时存在两种集权模式:大城市的资本集权和小城市的政治(权力)集权

小城市也开始向资本集权模式发展和转变了,尤其在县一级的行政区划里,表现的很明显.我们这边,现在日子最好过的地方,其实是农村.政治集权模式向资本集权模式转化,这个很值得警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3 17:08:2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01010101 於 2011-11-13 12:36 PM 發表。
小城市也开始向资本集权模式发展和转变了,尤其在县一级的行政区划里,表现的很明显.我们这边,现在日子最好过的地方,其实是农村.政治集权模式向资本集权模式转化,这个很值得警惕.

可能是我懒于打字,造成你的理解与她的原意有些出入!她的意思是大城市虽然生存艰难,但比起要靠关系才可以的小城市,机会更多更均等更有希望些!虽然都艰难,但这里面有个比较关系!就好像一个小城市的平民,你要她或他,先获得这个小城市的权力地位,再依靠权力获得1000万价值的社会资源,这个难度比起在大城市先获得1000万,再回到小城市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起码她和我都认为后者可能性大一些!大概意思就是这样,打字好累,看看有限的文字是否可以让你理解她的原意吧!至于你说的农村,其实是由于资源稀少,各种势力懒于角逐于此,但以获取资源的角度看,也确实不是那么理想的地方,当然,非法开矿的那些人是不这样看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3 18:32:52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吧好吧,大家都来了,那么我们开始讨论吧。

29楼的观点我“整理”了一下,如下:

货币代表一般人类需求,这个需求在人类社会早期以食品为主,以粮食为代表,现代社会的货币代表的是与需求相关联的实物,即财富。

货币的信用以币值稳定为基础,币值不稳定的货币其实是经济掠夺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货币信用社会”,而非“工业生产社会”。

货币作为一种虚拟的需求,其价值大小与货币绑定的东西有关,比如石油、稀土、粮食、火星移居权。。。。。;与货币绑定的某种实物的被需求程度,决定了该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成立与否,比如美元依靠石油确立其国际地位;

货币的发行权,其实是一种“财富掠夺权”,因为货币发行缺少有效监督。

世界各国围绕货币发行权展开的斗争,叫做货币战争,也叫经济战。

这么一整理,29楼的观点就好看多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3 18:39:01 | 顯示全部樓層
记得1919年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上刊登的一片文章里面写道:

决定这个社会框架的东西有三个,分别是金钱、武力和知识。

按照我的理解,三者都是金字塔形的存在,与阶级相对应。

两位兄弟说的,分别相当于金钱和武力(行政权力是武力的延伸)。关于谁当家做主,那自然看金钱为谁服务、代表谁,武力为谁服务、代表谁。

所以兄弟们,既然我们不是大资本的掌控者、大武装的指挥员,那就让我们团结起来,用知识、舆论的力量,唤醒更多的人,以此来影响前二者的力量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3 22: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她的意思是大城市虽然生存艰难,但比起要靠关系才可以的小城市,机会更多更均等更有希望些!虽然都艰难,但这里面有个比较关系!就好像一个小城市的平民,你要她或他,先获得这个小城市的权力地位,再依靠权力获得1000万价值的社会资源,这个难度比起在大城市先获得1000万,再回到小城市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起码她和我都认为后者可能性大一些!

-----------谢谢麻兄提示。我觉得要看目标设计到多大,如果把目标定到1000万甚至更大的话,确实是在这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4 16: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知识要发挥作用也要有呼吸的空间,象印度的种姓,总给我奴隶社会生为奴世世代代为奴的意味,极大的遏制积极性创造性!有学历史的朋友没有,对比介绍一下奴隶 农奴到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他们可以获得的机会!我历史比较差,就不班门弄斧了,先表示感谢!
再说回欧美模式,金融立国的典范不是美国,而是英国!但其实欧美模式里面还有德国模式!既然谈欧美,就不应该把德国模式“遗忘”了!加入德国模式后,又应该怎样用资本集权来解读欧美模式?德国的犹太人都被纳粹杀害了?那也太搞笑了吧!希望有了解的朋友,全面介绍一下德国模式!感谢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4 16:35: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01010101 於 2011-11-13 10:07 PM 發表。
谢谢麻兄提示。我觉得要看目标设计到多大,如果把目标定到1000万甚至更大的话,确实是在这样。


大家一起聊天嘛,搞得客气了多有压力!
那你看看,如果不是设定为个人的1000万目标,而是设定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但不可以靠卖地卖资源,一定要是那种戴旭说的:可以转化为国防力的经济发展!
哪种环境更容易做到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5 10:15:5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1-14 04:17 PM 發表。
希望有了解的朋友,全面介绍一下德国模式!感谢先!


感谢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5 21: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 於 2011-11-15 10:15 AM 發表。


感谢先:)


不合适了吧!要论博览群书,这个网站你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跟着我“感谢先”,是不是有点不够意思哈!
这几天忙着开会讨论分析拉加德的事情,忙的一塌糊涂!你要是有些空闲,就把德国模式这个事解决了吧!要是也忙,先开个头也是好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5 22: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1-15 09:02 PM 發表。

不合适了吧!要论博览群书,这个网站你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了,跟着我“感谢先”,是不是有点不够意思哈!
这几天忙着开会 ...

得了,这个读书多的帽子一口下来,就是要把我当驴拉磨了。论多读书,实在是不敢当,论坛里大牛都潜水呢,而且我早些年读书最好的时光看了一肚子文艺,经济是荒废了,这个莱茵模式,我先看看书咂摸咂摸,如遇到有价值的资料再贴贴,但是论发言权,我是没有的,绝对没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6 00:56: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1-13 09:44 AM 發表。
后来又闲聊了一下华尔街游行的事,她的观点也颇有趣!看来,不要小视新生代对传统观念的解读能力啊!

她说了些什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6 00:5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1-15 09:02 PM 發表。
这几天忙着开会讨论分析拉加德的事情。

你们山寨里的弟兄们有什么看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6 07:46:04 | 顯示全部樓層
党内关于“分田到户”的激烈争论——刘仲侯的回忆

刘仲侯,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

到江西工作之后,就遇上“分田单干”问题,这个问题在党内争论是激烈的,从1979年就开始了。1980年,中央召开各省第一书记会议,各省派两个人参加,江西是江渭清和白栋材两个​人去的。

那时,华国锋还没有下台,但是已经不掌实权了,华国锋到会做了开题讲话。因为江渭清是文革前的老省委书记(初中生按:江渭清在1956年即已担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有点威信,也敢讲话,于是大家就公推他第一个讲。他在讲话中,明确不同意“包产到户”,支持一种“分工分业”,主张按多种经营方向,分小组承包搞养殖业、种植业、林业​、工业等等;支持“承包到组”,反对“到户”。吉林的王恩茂讲话也是很鲜明的,反对“包产到户”。

我把他们带回来的会议发言记录,一篇篇地看了,印象很深刻,只有内蒙古的周惠、辽宁的任仲夷、贵州池必卿三个人坚决支持“包产到户”,而反对“包产到户”的是大多数。——这个会议发言记录可能还没有进档案馆,应该​还在各省委办公厅手里,有熟人的话,应该可以借出来看看。


但非常奇怪的是,这么重大的政策问题,中央一直不做正式的明确决议,而是暗地里一直慢慢地往下推行,同时还在全国报章、​电视、广播上越来越露骨地宣传“大包干”就是“包产到户”!为什么老是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呢?

省里面是白栋材一直主张“包产到户”,我在一次省委常委会议发言中说:“中央肯定是有人支​持搞‘分田’!”我说,应该就这个问题向中央提出意见!毛主席曾经说过:“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记得在江苏工作的时候,刘顺元还曾经传达过毛主席的一句话:“管他马、恩、列、斯、毛,在实际中间行不通的,都不是真理!”但是,等到他们那​些人掌权的时候,真正的共产党人往往连真话都没有办法讲了,就算是讲了,也不起作用!——这次省委常委会议后,江渭清下来对我说:“老刘,你以后不要再这样讲话,要是传到中央去,有人会整你的!

杜润生曾经到过江西,与白栋材来往密切,而我是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陪着他去看了几个地方。——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说不完的,光是水利建设的成就就不得了,分田之后,搞得千疮百孔,要不是当时的成就,现在哪有饭吃!

很多基层干部都明确表示了反对“单干”的意见,提出“单干”很难​解决的许多大问题,例如水利问题、机械化问题等等。我也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意见,跟杜润生交换过看法,讲了自己的观点和道理。杜润生他也不反驳你,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工农群众有些坚决要求“火烧冬宫”,列宁说,尽量劝阻、尽量做说服工作,要是实在说服不了就烧罢,之后可以再起!

我不知道列宁是不是有这么个说法,也没有办法考证是不是有那么回​事。他的意思是“先这么着算了,以后再说!”——这推销的是一种与毛泽东的主张截然相反的处事方式。

后来搞“市场经济”,好多人还是迷惑不解的。“分田到户”这个问题,党内的争论是很多的,当时搞“单干”是有很多人明确反对的。但是,越到后来,政治压力越大!——《人民日报》说:“中央积极、群众积​极,中间有个顶门杠,要拆掉这个顶门杠!
胡耀邦跑到湖南去蹲点,蹲了几个月,要湖南把田分下去!——湖南是顶得最久的,到1984年才分田。

他们那伙人为了推行错误路线,执行起组织​路线是毫不手软的,把反对他们少数派意见的干部全部撤掉,如果不是毫无原则地施加这样的政治压力,让那些县、乡、大队干部能够按照实际办事,全国农村的集体经济至少要保存三分​之一以上!

有什么样的政治路线,就有什么样的组织路线相配合,因为我跟他们有不同意见,就把我从省委班子里赶出来,而我当年才58岁,是省委班子里最年青的。出来之后,就让我开始筹备中共江西省顾​问委员会,让我担任筹备小组副组长,1985年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后,我是副主任,可以参加省委常委会议。在会议上,该发言的我还是发言!1992年,顾问委员会撤销,我就正式离休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6 07:5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1-16 12:56 AM 發表。

她说了些什么?

那个对比就不好在这里说了,免得连累我犯错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8 02:21 AM , Processed in 0.02405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