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初中生

北美革命万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0-15 22: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对美国,得强硬,要命不要钱而不是为了钱怎么着都行,拿出这个劲头来,很多事情就好办些。说的简单些,高层得具备第一代共产党人那样的骨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28 17:43:17 | 顯示全部樓層
搞到现在,同我理解的革命确实有些差距,有些路灯下老太太扭秧歌,老头拍巴掌喝彩的味道了!泄气!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289

新浪财经驻纽约记者 颜茜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特约撰稿 孟思燕
  
加拿大女孩莎莉“占领”华尔街已经16天,她大老远自己掏腰包空降美国纽约搞街头运动,原因听上去既简单又好笑。
  
她的一个美国朋友购买去加利福尼亚的机票,借用莎莉的卡付了款。结果睡过了头没赶上飞机,在机场改签发现票价竟然贵了三倍。他很不开心,于是迁怒于美国金融系统。回到家,一看到Facebook上有人在“占领华尔街”,就拉上莎莉一起来了。
  
2011年10月16日晚,在紧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祖科蒂公园里,像莎莉这样的年轻人遍地都是。一块布,一张床单,一个毛毯,一床被子,再加上两层帆布,这就是“占领者”的阵地。
  
这些物品全都来自捐赠,大多数都是二手的,有些还有怪味。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领取物资划出一块地睡觉,但那些看上去图热闹的则必须接受考验。当记者到“安抚组”要求领取睡眠物品时,就明显被当成图热闹的人。一个志愿者指指旁边一堆脏乱的物品说,“把它们整理好”。袜子、毛巾、手套、衣服……还有避孕套,都需要分类放置。半个多小时里,记者收拾这堆东西的时候,不时有人来领取物资。“安抚组”似乎就是负责发放生活物资的。
  
在“占领华尔街”示威行动的大本营里,长期聚集着上千人,所有人的吃饭、睡觉、穿衣、医疗……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而是靠志愿者组成的各类小组维系运转。至于小组的建立更是随意,只要一个人高喊一声,“我要成立一个小组”,他很快就会变成“占领军”的小头目。
  
战地小组”在行动
  
莎莉是医疗组的志愿者,这个组可不是“谁想参加就能参加的”,至少需要一点点医疗背景,比如莎莉就是一个按摩师。
  
波兰裔老太太米拉,是医疗组中的专业医生。她是全职大夫,已经有30年从业经历。一件米色风衣,优雅气质跟周围邋遢的年轻人有点格格不入。由于白天要上班,米拉只能在下午四点半下班后才到祖科蒂公园的“战地医院”。“战地医院”里,医生并不像护士一样24小时都在,他们的坐诊时间往往是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
  
来看病的人数完全取决于天气,天冷的时候就多些,一般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常见病。对于那些较为严重的病症,米拉也会像在医院工作时,拿出卡片为他们登记,如果现场医治不了就会打999救护电话。说起这份兼职,米拉说“去就是为了给人看病的”,她可不管示威者的行动是不是合法的,只知道“看到有人露宿街头,睡在雨中,没办法不帮助他们”。
  
医疗组算是大组,总共有三四十人。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会在原地等病人上门,遇到游行这样的大活动,他们就派人跟着队伍以防有人受伤。医疗组的药品、设备、器具全都是捐助而来,2011年10月17日晚上,有人刚刚捐了一顶大帐篷,为了迎接它第二天的到来,医疗组忙了一夜把药品归类。
  
似乎只要是有人觉得公园里的生活缺点什么,就可以为此成立一个小组。每隔几天,“占领华尔街”宣传单上的小组数量都会增加,名字更是千奇百怪,比如设计组、图书馆组、学生组、互联网组等等。那些小组活动时也大多没有明显标识,要想知道它们负责什么,只能看组员们具体在忙什么——比如有大量图书的地方就是图书组,而忙着做宵夜的阿兰·杨显然就是食物组的。
  
大本营每天向占领者提供三顿主餐。食物组还会巡回公园各处发放小食品。这些食品60%是由个人、家庭以及劳工组织捐助,还有一些是饭店捐的剩饭剩菜,另外40%则是用捐助的钱买来的,“每天大约需要七八百美元”。无论是谁,只要觉得饿了,都可以到食物组那里领吃的。为了便于制作和减少垃圾,食物多数是类似三明治、面包、水果这样不需要烹制的东西。
  
跟所有小组一样,食物组并没有一个负责人,所有的重大决定都需要表决。早上11点是食物组的开会时间,会上各个小的分组会说明当天的计划,比如掌管资金的财政分组就必须详细说明,“今天怎么花那七八百美元”。
  
可以想象,“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示威者有多么杂乱,但祖科蒂公园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民主机制,在没有人可以为他人决定的情况下,一项决议要想实施必须有90%以上的人同意。表决方法很简单:同意的话就双手举起并晃动,如果不同意就把手臂水平放着、双手垂着向下,有意见则将一手举起,以无名指示意。
  
即使像2011年10月16日到时代广场游行这样的大阵仗,也是由一个小组的志愿者投票决定的。在媒体组工作的女孩儿塞尼亚介绍说,游行是由“直接行动组”发起的,“无论是日常在华尔街附近的游行,还是到纽约其他地方的大型游行”都由这个小组制定计划。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在网站上发布,“比如有人想在下午2点钟唱歌就不行”。塞尼亚强调,如果是个著名歌手,那是可以的,“衡量的标准是这项活动能让公园里大部分人都参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2011年10月17日晚上7点,祖科蒂公园的“人民大会”如期举行。“人民大会”是公园里每天晚上的常规项目。托马斯是当天的演讲者之一。
  
演讲台设在一个四五节台阶高的地方,没有扬声器,全靠嗓门。听众则席地而坐,每当托马斯扯着喉咙喊,“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大家都会齐声重复一句——目的是让公园里更多的人都听得到。为了照顾残障人士,演讲者身边还有一位志愿者负责打手语。
  
仔细听听,托马斯的观点简单得很,就是“保持公园卫生,不要让政府有驱逐示威者的理由”。在“人民大会”上,任何人只要有观点都可以发言。“你要想发言现在就可以上去”。走下“主席台”的托马斯对记者说。
  
“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大多数有着五花八门的诉求。40岁的索米亚来自威斯康辛州的一个小地方,她们那10个人有7个失业,她自己失业1年多了。从9月17日“占领华尔街运动”第一天她就来了。她希望这个国家变得平等。索米亚取消了个人的银行账号等,她说不想被银行奴役。
  
像索米亚的人很多,但也有毫无意见的。一个叫乔伊的小姑娘就是这样。乔伊几乎天天到公园来,但她只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织毛衣,既没有举标语也什么都不说,“我并不是要反对什么,我更喜欢用种积极的方式来看待,我是来支持些什么的,我来这就是为支持这场运动、支持他们”。
  
65岁的退休教师斯蒂夫,则是第9次来到祖科蒂公园。他一般带着一把吉他和一个小黑书包,坐在公园靠近媒体中心的地方自弹自唱。他最常演唱的歌曲是《Which side are you on》。这首歌是1931年名叫福劳伦斯的矿工妻子创作的,是首美国广为流传的工人运动歌曲。为了配合华尔街的活动,他在一周前将歌词进行了细微的修改,歌词改成:“你跟99%在一起,还是那1%?你挺哪一边?”
  
到公园来的人,无论是纯粹的示威者,还是工作小组的志愿者,捐物品的普通民众,或者仅仅是路过此地的游客,都把自己的举动视为参与其中的一部分。他们的举动很能反映美国人内心中的信念:自己的权利要自己争取,自己去捍卫。美国人对任何一个政府都具有深深的恐惧,担心在某一天这个政府会变成一个专制机器,而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来自新泽西的两个女大学生,在华尔街已四天了。白天有游行时就跟着队伍走,回来就坐在公园边上举着牌子,号召人们为公园里的妇女建避难所,几天下来就筹到了400美元。
  
在公园里,每个人要么高举起一块标语牌,要么在游行队伍中,在演讲台上大声喊出自己的要求,但自始至终整个占领都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明确目标,华裔示威者阿兰·杨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提出一个统一目标,就一定会否定别人的诉求,那就是不民主”。
  
不能让游行堵住路
  
26岁的杰森是示威活动最早的策划人之一,自从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待业,7月的时候,他从加州搬到纽约居住,恰好看到加拿大Adbusters(广告克星)杂志上提出“占领华尔街”的想法,“觉得很有意思”,上网一查发现大家正在筹备,就加入了活动。
  
2011年8月9日,杰森第一次参加了在祖科蒂公园举行的“人民大会”,那次会议从下午5点开始持续了四五个小时,当时只有50个人。后来的每周都有大会举行,一直持续到9月17日正式示威。杰森记得,9月13日行动前最后一次会上已经有100人了。
  
杰森从没想过“占领华尔街”运动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最开始我想能坚持第一个周末就不错了,等到周一警察就会把我们拘捕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往后的日子里,警察与示威者大部分时间相处得还算融洽。
  
无论白天人潮汹涌,还是晚上示威者刷牙洗脸准备睡觉,都有警察把住公园四周为他们放风。现在,在公园执勤的警察分三种,黑色警服的是巡逻警,蓝色衣服的叫社区警察,唯一一个穿白色警服的则是这个区域的负责人。
  
按照惯例对媒体讲话是负责人的事儿,其他警察最好少说为妙,当然真要想说也没有人会去制止。一个巡逻警就对记者详细介绍了警察的值班时间:每天是三班倒,但是中间接班的人会有两个小时重合,比如早班是上午7点到下午5点,下午3点到凌晨2点是另一班,凌晨12点到早上9点是午夜班。
  
到10月17日,华尔街已经被占领了一整月,就在两天前的周六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示威运动,但在祖科蒂公园四周,警力并没有明显加强——总共只有30个警察。
  
警察以两三人为一组,站在四周的马路边,观察着公园里的情况,不见很紧张的样子。杰克逊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黑人警察,他慵懒地把胳膊架在公园四周的铁栅栏上,带着笑容对记者说,他的职责是“一定要行人能够行走,不能让示威活动堵住那条路”。
  
说起2011年10月1日“占领华尔街”运动和警察之间的冲突,警察的说法是,谁让他们那么多人在布鲁克林大桥游行时阻碍了交通。
  
记者注意到,每次示威者组织游行时,警察一定走在最外侧靠近车辆的一边,每当有人越界,就会得到警察很nice的提醒“回到安全区域”。要是看到记者爬到树上拍照,警察会大声喊“注意安全”。
  
据杰森介绍,示威活动到现在已经有1000人被捕。10月24日下午,有一大群警察在公园不远处的街对面集合,里面有6个穿着白衣服的警官,虽然公园里的人也减少,但警察显然并未松懈。已经待在那里二十多天的华裔示威者阿兰·杨却一点也不害怕警察。只要不跑到车道上就不会被抓,“在美国只要我们都按照规则行事,就不会有问题”。
  
随着天气转冷,纽约的气温一天天下降,在公园里过夜也变得越来越艰难。示威策划者杰森觉得,“示威活动能持续多久天气占了很大因素”。自从发起活动后,Adbusters杂志就再也没有人现身,杰森想,“如果有一天遇到杂志的人一定会问问他们,为什么不在春天的时候就号召占领华尔街?”
  
不过,阿兰·杨却坚信这个示威能够坚持几年的时间,“我不一定都在这里,我走了之后会有人来接班,直到华尔街改变的那一天”。而加拿大女孩莎莉不仅不想走,甚至对公园有了家的依恋,有几天她跑到布鲁克林游行,有时候会突然“想念起祖科蒂公园的家”。

[ 本帖最後由 初中生 於 2011-10-29 02:39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9 02:37:21 | 顯示全部樓層
你真傻,这篇报道是跳出来洗地的,也不看看是哪家网站和报刊的记者写的报道!——近十年来,这些人写过真话么?呵呵......

冬天临近,下一波要来了!千万不要忘记,美国是北温带国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29 03: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气寒冷警察镇压 “占领华尔街”面临考验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1-10-28)

(奥克兰综合电)抗议贫富差距日增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历时已数星期,一些城市的执法当局开始失去耐性,展开镇压行动;一些城市的示威者则面临另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即寒冷的天气。

在加州的奥克兰,警察周二夜晚向群众发射催泪弹,阻止已在前一天被清场的示威者重返市政厅外的广场扎营。警方在这次行动逮捕了100多人,导致至少一人伤势严重。

民众对警方的驱逐行动深感不满,周三誓言要重夺广场。到了周三晚上,示威者人数慢慢增加到约3000,不过现场气氛平和,也不见警察的踪影。示威领袖带领群众反复喊道:“现在全世界都要看奥克兰的。”

在丹佛,“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示威者除了要应付警察,还要抵挡寒冷天气的袭击。

周三上午,丹佛突然下起大雪,温度从两天前的27摄氏度猛降到零下1度。当局预测,该地区将有30至36公分高的降雪,决定暂时关闭学校和高速公路,当地也出现停电的现象。候突变导致在户外扎营的部分示威者体温过低,一些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当地警察建议示威者,如果难以抵御严寒的天气,就应该回家或到当地的避难中心去取暖。不过,还是有约30名示威者坚持露宿雪地中,他们誓言会继续抗议下去。

在亚特兰大,警察驱逐了在市中心一个公园扎营的数十名示威者并逮捕了53名拒绝离开的人。

在“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源地纽约,约700名示威者周三和平游行到下曼哈顿区。

示威者在该市金融区的一个私人公园扎营,纽约市长表示,除非园主投诉,否则当局什么也不能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29 08:09:4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0-29 02:37 AM 發表。
你真傻,这篇报道是跳出来洗地的,也不看看是哪家网站和报刊的记者写的报道!——近十年来,这些人写过真话么?呵呵......


这个倒是真的不知道!不过,冬天的临近确实是个考验决心的时候,能否有下一波我还是乐观不起来,先看看他们能否顶住寒冷气温的考验吧!如果连寒冷的气温都顶不住,恐怕更无法抵御那1%的阴谋诡计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0-30 02:17:0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0-29 08:09 AM 發表。
这个倒是真的不知道!不过,冬天的临近确实是个考验决心的时候,能否有下一波我还是乐观不起来,先看看他们能否顶住寒冷气温的考验吧!如果连寒冷的气温都顶不住,恐怕更无法抵御那1%的阴谋诡计了!

呵呵,革命经验还是不够呀,兄弟!你要善于换位思考,那样才能权衡利害。如果你是这次运动的操盘手,你会怎么来操这个盘?冬天快到了,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面临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能不能撑得下去。这里有两个前途,四种前景:

其一、撑不下去,原因是没钱了!——这种可能性不存在,起码在美国国内各方势力的筹码出清以前不存在。那么什么是筹码出清的时候呢?明年大选运动开始积累人气达到高潮的时候,那个时候各方政策纲领都会出来,以争取(或曰“忽悠”)左右摇摆的群众,在这之前,背后的国际国内金主不会撤火,没看见已经有大鳄“估错市”而导致大亏损了么?有人失就有人得,谁是受益者,谁就会继续出钱支持这场“乱子”继续下去。

其二、撑不下去,原因是群众累了!——这种可能性很大,是在寒冬逼来时最迫在眉睫的的问题,那么要使这场运动继续下去,操盘手们要怎么办?要继续点燃群众情绪,严防群众情绪冷却,一句话要继续“运动群众”,以使群众运动能够进行下去!那么要怎么样“运动群众”呢?靠意识形态的方式继续鼓动?呵呵,这是当年文化大革命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原因。那要靠什么来鼓动呢?要靠进一步点燃群众失望情绪来鼓动!——要让群众在“看到希望”的同时,迎接失望!

其三、撑下去了,而且群众在体制内基本实现了自身的诉求。

其四、撑下去了,但是群众被高明的骗子忽悠了,拿到一点不可持续的甜头,随后作鸟兽散。这是好事吗?这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憋在肚子里的怒火正是武装革命的前奏!

站在中国的立场,从短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好的前途,因为防止了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走投无路、借此赖账;而第四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会以此为借口赖账——要防止这个前途,就必须加紧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张驰有序地加紧美元实物化。从长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这意味着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形成了共同意志,达成了钢铁同盟;而第四种前途是最好的前途,因为太平洋东岸开始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动,而中国可以以此为抓手,相机进行操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30 09:32:10 | 顯示全部樓層
站在中国的立场,从短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好的前途,因为防止了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走投无路、借此赖账;而第四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会以此为借口赖账——要防止这个前途,就必须加紧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张驰有序地加紧美元实物化。从长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这意味着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形成了共同意志,达成了钢铁同盟;而第四种前途是最好的前途,因为太平洋东岸开始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动,而中国可以以此为抓手,相机进行操作......



初大,如果出现前两种情况对我国是利好么?
感觉他们快撑不下去了。大概在12月就会出现转折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31 08:41:0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0-30 02:17 AM 發表。

呵呵,革命经验还是不够呀,兄弟!你要善于换位思考,那样才能权衡利害。如果你是这次运动的操盘手,你会怎么来操这个盘?冬天快到了,你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面临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能不能撑得下去。这里有两个前途,四种前景:

其一、撑不下去,原因是没钱了!——这种可能性不存在,起码在美国国内各方势力的筹码出清以前不存在。那么什么是筹码出清的时候呢?明年大选运动开始积累人气达到高潮的时候,那个时候各方政策纲领都会出来,以争取(或曰“忽悠”)左右摇摆的群众,在这之前,背后的国际国内金主不会撤火,没看见已经有大鳄“估错市”而导致大亏损了么?有人失就有人得,谁是受益者,谁就会继续出钱支持这场“乱子”继续下去。

其二、撑不下去,原因是群众累了!——这种可能性很大,是在寒冬逼来时最迫在眉睫的的问题,那么要使这场运动继续下去,操盘手们要怎么办?要继续点燃群众情绪,严防群众情绪冷却,一句话要继续“运动群众”,以使群众运动能够进行下去!那么要怎么样“运动群众”呢?靠意识形态的方式继续鼓动?呵呵,这是当年文化大革命不可持续的最重要原因。那要靠什么来鼓动呢?要靠进一步点燃群众失望情绪来鼓动!——要让群众在“看到希望”的同时,迎接失望!

其三、撑下去了,而且群众在体制内基本实现了自身的诉求。

其四、撑下去了,但是群众被高明的骗子忽悠了,拿到一点不可持续的甜头,随后作鸟兽散。这是好事吗?这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憋在肚子里的怒火正是武装革命的前奏!

站在中国的立场,从短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好的前途,因为防止了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走投无路、借此赖账;而第四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会以此为借口赖账——要防止这个前途,就必须加紧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张驰有序地加紧美元实物化。从长期利益来看,第三种结果是最坏的前途,因为这意味着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形成了共同意志,达成了钢铁同盟;而第四种前途是最好的前途,因为太平洋东岸开始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动,而中国可以以此为抓手,相机进行操作......

您这边分析的条理还是很清晰的,考虑到美国要搞大选了,所以我选择的话,倾向于认为第四种是最有可能的!但能否转化为武装革命,我很不乐观,因为至今也没有任何相关迹象,美国的军方那种类雇佣兵模式,参与到武装革命中可能不大吧?而如果从外部开始武装革命,要在欧美的地盘撼动他们的军事力量,难度太大了!至于他们赖账,算来对于他们是失大于得,并且对于美联储那帮人的打击是致命的,考虑到那帮人的政治话语权,倒是不用太担心赖账,其实他们现有的策略,已经造成我们的债权是出于半冻结状况了,又何必赖呢,逼着我们照他们的计划书花我们的钱,应该是他们现在的如意算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31 18:51:55 | 顯示全部樓層
初大,麻皮兄,您们认为美国这次活动搞到现在,能称得上“革命”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00:55: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01010101 於 2011-10-31 06:51 PM 發表。
初大,麻皮兄,您们认为美国这次活动搞到现在,能称得上“革命”么?

是革命!因为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引起了大众在行动上的呼应!前景如何,要看能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国内国际组织。有组织不一定有未来,但是没有组织则肯定没有未来。

不过,即使是夭折了,也是夭折的革命,因为矛头指向了社会制度、矛头指向了意识形态——只有指向意识形态,亦即指向统治秩序的人类社会活动,才称得上是革命!那样,即使是夭折了,但人民看到了反抗的能量,看到了统治的脆弱,这就好比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种到了人民的心田里,迟早会破土而出,迟早会发芽长叶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01: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0-31 08:41 AM 發表。
您这边分析的条理还是很清晰的,考虑到美国要搞大选了,所以我选择的话,倾向于认为第四种是最有可能的!但能否转化为武装革命,我很不乐观,因为至今也没有任何相关迹象,美国的军方那种类雇佣兵模式,参与到武装革命中可能不大吧?而如果从外部开始武装革命,要在欧美的地盘撼动他们的军事力量,难度太大了!至于他们赖账,算来对于他们是失大于得,并且对于美联储那帮人的打击是致命的,考虑到那帮人的政治话语权,倒是不用太担心赖账,其实他们现有的策略,已经造成我们的债权是出于半冻结状况了,又何必赖呢,逼着我们照他们的计划书花我们的钱,应该是他们现在的如意算盘!

呵呵,要真是半冻结了,那就没必要瞻前顾后,可以下决心采取行动了。——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国最高决策集团在行动中等待时机的原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1-1 01:04:4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01010101 於 2011-10-30 09:32 AM 發表。
初大,如果出现前两种情况对我国是利好么?感觉他们快撑不下去了。大概在12月就会出现转折了

如果人民撑不下去,那么就意味着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的分裂,这虽然不是一个革命的前景,但是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绝不是坏事!因为我们再一次赢得了时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 07: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01010101 於 2011-10-31 06:51 PM 發表。
初大,麻皮兄,您们认为美国这次活动搞到现在,能称得上“革命”么?

我一直觉得连“起义”都算不上,也就是发发牢骚的“运动”!因为并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合理的组织,更缺乏领导!民主同革命总有些不对路!
但看了政委在55楼的回复,又觉得如果作为全球无产阶级革命在对方大本营的一个浪花,认为是革命也说得通!

但单就这个浪花看,前景不看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 07:52:1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1-1 01:01 AM 發表。

呵呵,要真是半冻结了,那就没必要瞻前顾后,可以下决心采取行动了。——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国最高决策集团在行动中等待时机的原因。

这应该是两个事!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债权,应该是属于用来防御的,确实被“限制使用方向”等半冻结手段砍着!而现在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等行动,属于进攻的!盾就是用来给人家砍的,过多的考虑实物化等方式来保护这个盾,反而减少自己的回旋空间,等有了矛用来进攻,债权所承担的防守压力也自会减轻!而从防守转向相持,直至进攻,就必须打造我们的矛,各种迹象看,高层现在确实在紧锣密鼓的忙这个事!而诸如藏汇于民等新论调的出现,是很明显的迹象,那就是这个盾已经够用了,甚至到了再大就碍事的程度了,现在的工作重点是打造矛!至于用矛进攻,还要等待,现在还只是在从防守进入相持... ...

[ 本帖最後由 麻皮鬃珩 於 2011-11-1 07:57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1 20:48: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0-29 02:37 AM 發表。
冬天临近,下一波要来了!千万不要忘记,美国是北温带国家!



原帖由 初中生 於 2011-11-1 01:04 AM 發表。

如果人民撑不下去,那么就意味着美帝国主义统治集团的分裂,这虽然不是一个革命的前景,但是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绝不是坏事!因为我们再一次赢得了时间。


初爷话里有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此轮北美革命,也是美国统治集团内部运作的,出资方大约也有他们的人。那么,通过这样一轮运动,他们要达到的目的其实是对现有政府施压,接机实现“社会改良”和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个集团内部,支持运动的这些人可以称作改良派了吧。如果运动被镇压终于失败,则表示其集团内部有不同意见,这个不同意见的人,可以称为顽固派,那么运动失败就是顽固派占上风,改良派失败。——如果运动真失败的话。

至于“革命”成立与否,看定义是广义还是狭义吧,狭义的革命需有武装暴动,广义的革命包括社会改良。但以社会改良为目标的革命,如果诉求得不到满足,有可能发展为暴力革命吧。


美债的问题还没搞清楚,你们先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07:11 PM , Processed in 0.0241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