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yuan168

宋初七政四余流年命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26 01:29:49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yuan168</i> 於 2012-1-23 05:35 PM 發表。 </b><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2710&page=1#pid914074"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搜集祿命資料,卻發現了此命書,吾華國寶,遺珍海外,惜哉!!!吾研究良之J數五十二,究竟在批命中有何作用,望明家指點
<br />


終於看到有人貼出康遵批命課了! 此課在黃一農先生的論文註解中曾提及, 作為敦煌出土祿命書之一例, 黃永武編的《敦煌寶藏》中有著錄, 但無yuan兄的版本清楚, 曾據之逐字辨認, 自謄一文, 但總有遺珠之憾, 饒氏之文早閱過, 於此無補。如今觀及yuan兄書影, 當可繼續探討, 甚幸。

命主生於930 AD, 10月3日(陽曆), JD2061016, 確為房日兔值日。“太陽在角八度照天秤宮”, 查時代相近的七曜禳災訣所附七曜新曆的太陽行度, 太陽在角八度恰為寒露日, (辰15度), 930/10/3 的陰曆為九月九日重陽, 寒露後一天, 甚相近, 這一日的的誤差當是不同曆法(敦煌小曆與正朔)推算的結果。

高國繁先生亦是敦煌學專家, 其文《論敦煌唐人九曜算命術》可為參考。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即大正藏《大方等大集經》34~45卷) 其中第42卷, 日藏分中星宿品第八(之二) 為中國黃道十二宮最早的記載, 蝎神, 射神, 磨竭之神, 水器之神, 天魚之神, 持羊之神, 持牛之神, 雙鳥之神, 蟹神, 師子之神, 天女之神, 秤量之神, 都可猜出與今譯名的關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12:20:25 | 顯示全部樓層
康遵批命課源出法國伯希和(Paul Pelliot) 所盜敦煌文書p.4071.
黄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隋唐五代占卜研究》第117頁有著錄, 關於祿命部份, 他統計有34件, 星命類則有12件。詳見所摘錄附件。
文中並指出高國藩氏《論敦煌唐人九曜算命術》的一些錯誤。


研究敦煌天文曆法、占卜術數的專家很多,但大都不是從“術”實作的觀點來看。
比如鄧文寬: 《敦煌天文曆法考索》、《敦煌天文曆法文獻輯校》、《敦煌吐魯番天文曆法研究》
高國藩: 《唐代敦煌的看相與算命》、《敦煌古俗與民俗流變》
這方面的研究還是要仰賴縱橫網的各位同好了

典型在夙昔, 沒有前輩學者的努力, 那能改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悲哀.......
王重民著:敦煌遺書論文集
季羨林與敦煌文化的不解之緣
http://www.gs.xinhuanet.com/history/2009-07/20/content_17144662.htm

關於西夏文書, 史金波的書不可不看
黃正建《關於17件俄藏敦煌占卜文書的定名問題》有初步探討

順便上傳幾篇介紹敦煌算命的文章

敦煌祿命書.pdf

535.17 KB, 下載次數: 90

關於17件俄藏敦煌占卜文書的定名問題.pdf

215.96 KB, 下載次數: 50

關於推九曜行年容厄法等敦煌寫本研究之異議.pdf

394.74 KB, 下載次數: 63

敦煌九曜算命術與俗文化.pdf

857.5 KB, 下載次數: 49

敦煌文書中的七星人命屬法釋證.pdf

379.26 KB, 下載次數: 73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12:35:59 | 顯示全部樓層
康遵批命課, 一開頭就提到符天曆11曜, 這部份的研究當屬日本人藪內清、中山茂、桃裕行、矢野道雄等人最為透澈, 可惜多為日文, 看不懂。
桃氏畢生致力搜羅日本所留七政四餘(宿曜道)古命例。當再開新帖另為介紹。日人對敦煌、西夏乃至絲路文物研究著力甚深, 這點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精神。
中山茂《A History of Japanese Astronomy》
矢野道雄 《密教占星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12:57:23 | 顯示全部樓層
看過江曉源《天學真原》的人都知道黃道十二宮從巴比倫一路東傳到中土乃至日本的故事。
近年有些文章有更深入的探討。


Yano Michio 矢野道雄 - 2004 - 星占いの文化交流史 ,是日文書。

從“黃道十二宮”的中譯談起.pdf

106.96 KB, 下載次數: 68

黃道十二宮的中國化問題.pdf

756.67 KB, 下載次數: 82

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pdf

726.18 KB, 下載次數: 47

Yano Michio 矢野道雄 - 2004 - 星占文化交流史.part1.rar

1.95 MB, 下載次數: 35

Yano Michio 矢野道雄 - 2004 - 星占文化交流史.part2.rar

1.95 MB, 下載次數: 44

Yano Michio 矢野道雄 - 2004 - 星占文化交流史.part3.rar

1.39 MB, 下載次數: 3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13: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lt;b&gt;原帖由 &lt;i&gt;yuan168&lt;/i&gt; 於 2012-2-1 07:07 PM 發表。 &lt;/b&gt;&lt;a href="https://forum.shusquar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2710&page=3#pid915275" target="_blank"&gt;&lt;img src="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gt;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gt;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s://forum.shusquare.com/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gt;&lt;/a&gt;&lt;br /&gt;<br />
2001年,日本奈良縣教育委員會事務局文化財保存課編輯發行了《奈良縣所在中國古版經調查報告》,公布了收藏在奈良縣東大寺、藥師寺、上之坊等寺院的宋元佛教典籍,其中有壹件上之坊收藏的北宋開寶五年刻本《熾盛 ...
&lt;br /&gt;<br />
<br />
<br />
<font size="3">yuan168 兄所貼文(39樓)源出韋兵的文章《日本新發現北宋開寶五年刻熾盛光佛頂星圖考》,貼個有圖版。<br />
</font>

[ 本帖最後由 shaula 於 2012-8-26 02:00 PM 編輯 ]

日本新發現北宋開寶五年刻熾盛光佛頂星圖考.pdf

274.22 KB, 下載次數: 66

熾盛光佛構圖中星曜的演變.pdf

426.21 KB, 下載次數: 53

T19n0964_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PDF

188.85 KB, 下載次數: 4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26 17: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请教shaula 兄,用软件推,只有太陽,火星,土星,木星,水星,羅睺吻合,惟月孛,太陰,金星,計都,紫氣有誤差,除太陰處均有壹個宿次之差,是否應該用當時敦煌地區的二十八宿次經的宿度爲准,還是命師康遵推算之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6 20:08:10 | 顯示全部樓層
<b>原帖由 <i>yuan168</i> 於 2012-8-26 05:08 PM 發表。
请教shaula 兄,用软件推,只有太陽,火星,土星,木星,水星,羅睺吻合,惟月孛,太陰,金星,計都,紫氣有誤差,除太陰處均有壹個宿次之差,是否應該用當時敦煌地區的二十八宿次經的宿度&# ...
<br />


都有可能, 康遵自稱白衣術士人, 當與歸義軍政權有關。910AD 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自立為西漢金山國白衣天子, 914AD為曹氏所滅, 自此曹家統治敦煌地區約120年, 此時所用曆日皆為當地小曆, 未曾領用中原之官曆, 詳見黃一農院士《敦煌本具注曆日新探》。
至於術士之言本就不足為憑, 君不見李光浦所著《鄭氏星案新詮》, 以現代天文軟體及當時入宿度回推, 多有不合, 而鄭希誠還可以論得頭頭是道, 打蛇隨棍......

星度與康遵所用方法的推敲還要花點時間, 已多年不碰此課題, 待有心得再來分享。您可先說說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1%B1%E5%9B%BD

歸義軍(在曹議金登基前稱為金山國)是中國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區敦煌為中心的一個政權。
歸義軍由張議潮反抗吐蕃起兵後所建,一度統治了河西地區十一個州,後來收縮後則主要割據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沙州兩州,歷經張氏、曹氏兩個氏族統治時期。840年,回鶻汗國滅亡,有大批回鶻流落河西走廊[1]。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收復瓜沙二州,三年收復甘肅二州,四年收復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復涼州,「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節度押衙是歸義軍政權的中堅支柱和核心力量。節度使通過押衙,將各個階層的官員都納入歸義軍府的系統中,擴大了歸義軍政權的統治基礎。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鶻入侵[2],於西桐海(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的蘇干湖)為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所敗,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為張淮深所敗。唐末,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金山白衣天子」。咸平五年(1002),歸義軍再度與甘州回鶻發生戰爭,歸義軍內部發生兵變,曹延祿與其弟曹延瑞其族子曹宗壽脅迫自殺。曹宗壽掌握了歸義軍政權。宋朝以羈縻對待,依然以曹宗壽為歸義軍節度使。歸義軍也和遼朝開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黑汗王朝滅於闐王國,寺院僧人聞訊,十分恐懼,將文物藏在隱蔽的洞窟中,這就是日後的敦煌遺書[3]。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壽卒,其子曹賢順即位。天禧四年(1020)和天聖元年(1023),曹賢順曾兩次向宋廷進貢物品。景祐二年(1035年),歸義軍政權為李元昊所滅,第八任曹氏歸義軍節度使曹賢順以千騎投降西夏。[4]
河西政權歷代執政者
稱號        姓名        統治時間
歸義軍節度使        張議潮        848年(或851年)--867年
歸義軍節度使        張淮深        867年—890年
歸義軍節度使        索勛       
歸義軍節度使/西漢白衣天子        張承奉       
歸義軍節度使        曹議金        914?--?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德        935年—940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深        940年—945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元忠        945年—974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延恭        974年—976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延祿        976(977?)--1002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宗壽        1002年—1014年
歸義軍節度使        曹賢順        1014年--??

敦煌具注曆日見載本命元神考辨.pdf

346.31 KB, 下載次數: 144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7 00:3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桃裕行著作集8 “曆法之研究(下)”, 對符天曆及日本所存宿曜勘文有詳盡介紹。
講到符天曆的雪泥鴻爪得以在日本幸存的機緣是由於天台宗僧侶日延於953AD來華取經, 從吳越國都杭州司天台請回「新修符天曆經并立成等」於957AD 回歸日本.... (入吳越僧日延傳)

據日人研究, 符天曆與《七曜攘災訣》內的曆法有關。立成是像今天通書便覽快速查表一樣的東西, 與數理天文學推算的結果必然有誤差。

新五代史?司天考第一:
五代之初,因唐之故,用《崇玄曆》。至晉高祖時,司天監馬重績始更造新曆,不復推古上元甲子冬至七曜之會,而起唐天寶十四載乙未為上元,用正月雨水為氣首。初唐建中時(AD 780~783),術者曹士蒍始變古法,以顯慶五年(AD 660)為上元,雨水為歲首,號《符天曆》。然世謂之小曆,只行於民間。而重績乃用以為法,遂施於朝廷,賜號《調元歷》。然行之五年,輒差不可用,而復用《崇玄曆》。周廣順中,國子博士王處訥私撰《明玄曆》於家。民間又有《萬分曆》,而蜀有《永昌曆》、《正像曆》,南唐有《齊政曆》。五代之際,曆家可考見者止於此。而《調元曆》法既非古,《明玄》又止藏其家,《萬分》止行於民間,其法皆不足紀。而《永昌》《正像》《齊政曆》,皆止用於其國,今亦亡,不復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27 12:46:47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shaula 兄指点,此康遵命书余有简体校对本,兄若有兴趣,方便的话,留个邮箱,余为你发去,以供研究,不用费心逐字辩认阅读了

[ 本帖最後由 yuan168 於 2012-8-27 12:53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27 13: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陆位的文武星案好像最近在香港有出版,shaula兄不知是否购得研读,上面星案所使用的宿度不知道是否与郑希诚相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7 13: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宋太祖開寶七年, 靈州不歸歸義軍管, 但自古有靈州道, 所用曆法仍可能來自敦煌地區, 須再研究。


  朔方节度使,官名,唐朝十大节度使之一,朔方节度使驻地在灵州(治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  唐朝北部朔方节度使等八节度使图朔方节度使创建人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十月六日,置朔方节度使。朔方,作为朔方节度使方镇名,朔方节度使,也称灵盐、灵武、灵州节度使。朔方节使住地灵州也由此被称为朔方,或灵武(灵武郡)。开元十年(721年)四月已亥,四月二十二日,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宰相张说为首任朔方节度大使。(白述礼著《大唐灵州镇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6-167页)宁夏大学教授白述礼著《大唐灵州镇将》一书考证,有唐一代,总共约有113位镇将镇守灵州,包括灵州总管、都督、大总管、行军大总管、大都督、朔方节度使。亲王任朔方节度使称为:朔方节度大使,并不出阁,如李浚即李亨后来的唐肃宗。重臣名将也有称为朔方节度大使者,如张说、王睃。唐朝朔方节度使约有70位。其中,先后担任过宰相的朔方节度使就有张说、王睃、萧嵩、李林甫、牛仙客、郭子仪、杜黄裳、杜鸿渐、李光弼、李怀光、仆固怀恩、浑瑊、崔宁、侯固、唐弘夫、韩逊等十六人之多。(白述礼著《《大唐灵州镇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朔方节度使统7军府;领6州;三受降城;后又兼领关内支度营天田使、关内盐池使、检校浑部落使、押诸藩部落使及闲厩、宫苑、监牧使、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六城水运使等。管兵64700人,马4300匹,辖境相当今天宁夏全境、内蒙古河套南北地区、陕西北部、甘肃一部。[2]
  《旧唐书·地理志》指出:“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说明朔方节度使的设置源于抗击北方外族入侵,朔方节度使设置以后,历代镇将如张说、王睃、王忠嗣等,多次击退突厥、吐蕃等外族侵扰,保卫北方安全,累立战功。  朔方节度使创建人唐玄宗李隆基另方面,朔方节度使在平息内部叛乱,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中爆发以后,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统帅朔方军,对平叛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朔方节度使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镇将,多立战功,如契丹族李光弼、胡人安思顺、铁勒族仆固怀恩、铁勒族浑瑊、薛延陀族李光进、昭武九姓史宪忠等。朔方节度使中还有的殉职于镇内,如李光进“寝疾于理所。”卢潘“薨于灵武(灵武郡,即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境内)”。五代时期,继续设朔方节度使,到宋元后渐废。


http://big5.xjass.com/ls/content/2008-12/19/content_47948.htm
靈州道.GIF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8 22:4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陆位的文武星案好像最近在香港有出版,shaula兄不知是否购得研读,上面星案所使用的宿度不知道是否与郑希诚相同??



尚未得睹, 這書太貴, 到書局看看值不值得買, 相信應該有古本可得, 這年頭書商炒作術數古書過頭, 尤其是風水著作, 其實大都從各大圖書館善本書室, 或民間私藏購得, 當然要狠撈一筆了。



  本書是我國星命學中星學的主要經典《張果星宗》輯校者陸位,繼《張果星宗》之後的姊妹篇力作。陸氏窮四十多年採集的明代「名公巨卿」的星盤命例(星案),達千餘圖,結集成書。書中卷首為起例入門,卷一至卷五所收星案,由明代弘治至泰昌六朝的皇帝、到王、后及各等官員如文武狀元、尚書、侍郎、御史等,以至駙馬、太監、錦衣衛等俱全;卷六列八字同、雙生、壽夭、戍刑、殘疾、意外身亡等。

作者簡介

陸位

  字斗南,浙江蘭谿人。生卒不詳,約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主要活動於明代萬曆年間。善天文、曆法、星命、占卜等術。輯著有《新編遵依司天臺經緯曆書》六卷、《星學綱目正傳》二十卷(今佚) 、《文武星案》六卷首一卷、《張果星宗命格大全》十卷【附《鄭氏星案》、《杜氏星案》】(《古今圖書集成》輯本分作十九卷) 、《新編評注易占四要》等。其學傳姪陸繼美(字仰南)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01:49:17 | 顯示全部樓層
早在李光浦出書之前,個人即為好奇心所使,依鄭氏星案引所列八字推出所有命造生辰(受鄒文耀先生及張培瑜書籍的啟發)。當時只有Astrology5.0 可用以驗證日月五星行度,發現問題多多,但是生辰應該可信。依溫州府志,鄭希誠元末明初人,大約在明太祖洪武年間(1376AD~)批命。劉基雖然編有大統曆為明朝官曆,實則依照元朝郭守敬的授時曆,只差“歲時消長”之法。所以鄭氏所用當為授時曆的黃道宿度 (不是赤道的周天列宿度)。比較元史曆志,武陵版的張果星宗卷一“諸曆黃道宿度”有小錯誤,胃宿應為15度81分(古度百秒為一分, 百分為一度, 周天365.25日度)、觜宿為初度零五分,其餘大底相同。而鄭氏星案所附星圖則採12角形, 周天360度, 顯然是徐光啟變西法後的事情, 陸位或後人依之修正, 比較宿度可以發現大部分仍依授時曆度作無條件捨去法取整數。鄭氏所列星盤政餘行度雖然屢有誤,但不代表其水平,“書不傳,今有所撰占詞72張行世”,當時求占者填門,觀其談星奧論,瑕不掩瑜,歸納不少心得,這也就是後人樂於以他為師的原因。只是盡信書不如無書,觀其占詞要核對正確星盤罷了。

康遵所批應為政府官員 (甚至是靈武節度史等級), 命主生於930AD, 康遵批於974AD (當時的靈州大都督應是段思恭),時年45歲(虛), 所以45歲以前康遵所批的流年較為可信。“一行云, 二品祿即恐非命”。逐年比較流年行星資料,也有很多不對,懷疑康遵所賴批命工具書有誤,或者為了“虚高禄命,以悦人志”,或者流年批法不是以該年七曜實星入宮與否來判讀,而是一種現代人失傳的方法(如梵天火羅九曜入宮)。當年謄完批文後,自問15個問題皆無解,只能自娛,留待後人,有以就教於高明者。
授時曆黃道宿度.GIF
靈武1.GIF
靈武2.GIF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02: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康遵所批當然不會是段思恭。

  段思恭(920—992),澤州晉城人。曾祖約,定州司戶。祖昶,神山令。父希堯,晉祖鎮太原,辟爲從事,與桑維翰同幕府。晉有天下,希堯累曆清顯。思恭以門蔭奏署鎮國軍節度使官。天福中,希堯任棣州刺史兼權鹽礬制置使。思恭解官侍養,奉章入貢,改國子四門博士,賜绯。開運初,出爲華、商等州觀察支使。劉繼勳節制同州,辟爲掌書記。繼勳入朝,會契丹入汴,軍士喧噪,請立思恭爲州帥,思恭谕以禍福,拒而弗從,乃止。
  漢祖建國,授左補阙。隱帝時,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過宥罪,議獄緩刑,苟獄訟平允,則災害不生。望令諸州速決重刑,無致淹濫,必召和氣。”從之。曆度支、駕部。周顯德中,定濱州田賦,世宗嘉之,賜金紫。丁外艱,服阕,拜左司員外郎。
  建隆二年,除開封令,遷金部郎中。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時亡命集衆,攻逼州城,刺史趙廷進懼不能敵,將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與賊戰彭山。軍人皆觀望無鬥志,思恭募軍士先登者厚賞,于是諸軍賈勇,大敗賊,思恭矯诏以上供錢帛給之。後度支請按其罪,太祖憐其果幹,不許,令知州事。丁母憂,起複,俄召爲考功郎中,知泗州。
  會馮繼業自靈州舉宗來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語之曰:“馮繼業言靈州非衛、霍名將鎮撫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壯之,賜窄衣、金帶、錢二百萬,仍以途涉諸部,令別赍金帛以遺之。思恭下車,矯繼業之失,綏撫夷落,訪求民病,悉條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貢,路出靈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爭直,與之競。思恭釋吏,械其使,數日贳之。使還醞其主,複遣使赍牒詣靈州問故,思恭理屈不報。自是數年,回鹘不複朝貢。
  久之,遷右谏議大夫、知揚州。朝廷方經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檢。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隨。驿書自京師來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滯。因與通判李岧相告讦,诏以屬吏。思恭辭不直,責授太常少卿、改知宿州。太宗即位,遷將作監、知秦州。坐擅借官庫銀造器,又妄以貢奉爲名,賤市狨毛虎皮爲馬飾,爲通判王廷範所發,降授少府少監、知邢州。太平興國六年,遷少府監雍熙元年,南郊畢,表乞複舊官,再爲右谏議大夫。二年,知壽州。端拱初,遷給事中,尋知陝州。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思恭以門資曆顯官,不知書,無學術;然踐更吏事,所至亦著勤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8-29 17: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已发兄之邮箱,请查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 10:54 AM , Processed in 0.02082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