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研究京氏0

房价调控怎么了?竟然定出涨价目标!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1-4-25 11:3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就没看见52楼,明夷真的地火了,到论坛地下火去了。

愿明夷做个好地下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30 00: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应该也算舆论导向吧?搞不懂,潜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3 16: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这事儿吧,是“生活在同一地域上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导致的。——引号内的文字,有个名字,叫做“文化”,当然了,写这个定义的人,省略了“区域”两个字。

大陆人有一种文化观点,香港人有一种文化观点,当两者相左时,强势的一方会暴跳如雷。

我们由此可以想到,中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美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英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这么多观点坐到一起开会的时候,有一个总是很温和,那个人叫中国。

patton维护香港人的文化观点没错;明夷申明自己的观点何尝有错?——但你跑到别人门口去演讲,难免不受欢迎。——香港人,毕竟还不如那个叫中国的人啊。

俺没别的意思。既然都是中国人,并无实际的冲突,只是观点不同,那还是可以坐下来聊聊的。网上么,这点包容精神还是要有的,广开言路嘛!要不然路子会越走越窄不是?那就不好了。我们都希望论坛办得更好,更多的人加入讨论、争论。








[ 本帖最後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5-3 04:25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3 23:03:5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5-3 04:22 PM 發表。

这事儿吧,是“生活在同一地域上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导致的。——引号内的文字,有个名字,叫做“文化”,当然了,写这个定义的人,省略了“区域”两个字。

大陆人有一种文化观点,香港人有一种文化观点,当两者相左时,强势的一方会暴跳如雷。


我们由此可以想到,中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美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英国人有一种文化观点,这么多观点坐到一起开会的时候,有一个总是很温和,那个人叫中国。

patton维护香港人的文化观点没错;明夷申明自己的观点何尝有错?——但你跑到别人门口去演讲,难免不受欢迎。——香港人,毕竟还不如那个叫中国的人啊。

俺没别的意思。既然都是中国人,并无实际的冲突,只是观点不同,那还是可以坐下来聊聊的。网上么,这点包容精神还是要有的,广开言路嘛!要不然路子会越走越窄不是?那就不好了。我们都希望论坛办得更好,更多的人加入讨论、争论。

呵呵,上回明夷兄弟已经跟俺们巴顿起过冲突了,然后巴顿这个火爆脾气没看出来明夷在说啥,就一板砖把明夷拍翻,封了ID叫他不得烟抽,然后兄弟俺在旁边打酱油,看了看,觉得封ID不靠谱,所以就跟巴顿说了说,把明夷给捞出来了(我估计这事儿明夷他自己不知道,因为那时在过年前,大家都忙着杀猪,可能明夷那一两天没上网,即没看见他被封,也没看见他被解封;而且这事儿俺做了也就做了,事后当然不会到明夷面前邀买人情)。——反正俺在各大论坛捞的ID多了,在某些论坛,有的ID视俺为仇雠,这些ID掉水里以后,俺必然把他捞出来,把他捞出来以后俺也不说是俺捞的,这些人被捞上来以后继续得瑟,以为论坛视其为健将......当然,明夷不在俺说的那些人之列,俺之所以捞那些ID,是因为那些ID傻得可爱,失去了他们,论坛就会少很多笑料,明夷当然不是那些傻逼可比,俺捞他是因为他有些事情有他独到的见解。

不过嘛,俺又不是黑律师李庄,并非捞人专业户。而且吧,明夷说话太直,而我们目前的香港政策恰恰不需要太直(澳门不在内,澳门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比较光明的前途,这就是“识捞世界”同“唔识捞世界”的区别)。嗯,在话不需要说得太直的时候,说一些直率的话会坏了大事。

至于说香港人是不是中国人,我的看法是“不一定”!我认为某些香港人并不是中国人,他们仅仅是香港人而已;而另一些香港人不但不是中国人,他们还是美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总而言之,这一部分香港人要么没有国家观念,要么有根深蒂固的异国国家观念。呵呵,俺比较喜欢看这一类卡通形象出来拍戏,因为这具有很大的娱乐性,我也支持他们继续在舞台上出现。不过,目前的麻烦是,他们背后的影子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价值,准备最后分期分批利用他们一把,将其剩余价值彻底榨干后将其抛弃了事;而作为观众的我们,由于还没有看够他们主演的剧集,因此我们会找他们的老板谈一谈,希望让他们继续演下去,因为这有利于我们办一些自己想办的事情。——不过,麻烦的是,这些人的老板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当然看得出那样他们会吃大亏,所以说,这盘生意目前越来越不好做了。

再说说“广开言路”这件事,我认为这是一句假话,因为我在世界上逛来逛去,尽管不少铺子都声称他们有货,但实际上我从没见过哪个地方有“言论自由”这种东西卖,表面上贴着“言论自由”招牌的铺子,他们的货撕去包装后,里面其实还是“阶级斗争”——香港当然也不例外,这家铺子里当然也没有这种货。

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堆,我觉得有缘者自然会相聚,要是大家实在很想相聚,那么有心人出面搞个群也不错嘛,反正搞个群也不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4 23:03:07 | 顯示全部樓層
初大和研大说的都有理!不过那些可以引发一连串思考的发言,现在变成一些可笑的密码中文,也确实令人有些去潜水的念头!潜水好处多,清静又安全!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5 09:48:01 | 顯示全部樓層
统计局谈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是全国平均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04日23:28



我来说两句 (2154)
复制链接
打印





  中新网5月4日电 国家统计局网站4日晚间刊载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副主任王有捐的署名文章,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的统计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文章说,我国现行统计的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包括:水电燃料费、住房装潢支出、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租赁房租、取暖费、物业管理费、维修服务费等,不包括购建房支出和自有住房虚拟租金。

  文章指出,城镇居民居住支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随机抽选了65600户城镇居民家庭,通过日记账方式搜集资料。按照记账要求,只统计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比如居民实际支付的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现金支出。

  在谈及“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这个数据时,王有捐在文章中强调,这是一个人均居住支出数,也是一个全国平均数,综合了不同地区、不同城镇、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居住支出。另外,这也是租房户和自有住房户的居住支出的平均数。

  以下为统计局网站“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统计的几点说明”全文: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副主任王有捐:

  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月支出统计的几点说明

  一、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的统计口径

  现行统计的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包括:水电燃料费,住房装潢支出,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租赁房租,取暖费,物业管理费,维修服务费等。不包括购建房支出和自有住房虚拟租金。

  二、城镇居民居住支出的调查方法

  城镇居民居住支出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随机抽选了65600户城镇居民家庭,通过日记账方式搜集资料。按照记账要求,只统计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比如居民实际支付的房租、水电费、物业费等现金支出。

  三、如何看待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这个数据

  首先,这是一个人均居住支出数。在研究居住支出时,通常以家庭(户)为单位,如果按户计算,2010年城镇居民户均月住房支出为320元。

  其次,这是一个全国平均数,它综合了不同地区、不同城镇、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居住支出。分地区看,东、中、西、东北城镇居民户均月居住支出分别为375元、278元、267元、286元。分城镇规模看,地级以上城市户均月居住支出339元,地级以下城镇户均月居住支出272元。分收入五等份组看,从最低收入组到最高收入组城镇居民户均月居住支出分别为:193元、254元、296元、338元和534元。

  第三,这是租房户和自有住房户的居住支出的平均数。2010年,在调查样本中,自有住房户比重超过80%。对租房户而言,他们的住房支出较大,除支付房租外,可能还要支付水电费、物业费等。但自有住房户不同,他们不需要支付房租,只需支付水电费、物业费等。由于自有住房户占绝大多数,因此,将两类住户综合在一起,计算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实际支出就与人们的感觉有一定差距。

  四、如何使用人均居住支出数据

  由于目前通过抽样调查获取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是一个综合的数据,因此,在研究具体问题时要谨慎使用。在观察研究居民现金支出时,使用目前公布的居民居住支出数据;在综合观察研究居民居住消费水平时,应该参照国际标准,把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考虑进来,此类数据可参考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国民核算资料。

  (中新网房产频道)



===

我呸!见过无耻的,没见过无耻到这种程度的。

“人均居住月支出”这个概念,里面竟然不包括“购建房支出”。不包括购房、建房成本,还叫“居住月支出”!如果可以按照这个定义方法,那么,我们可以说,国家统计局男人数量为零(不含鸡巴)!

——还全国平均数?111块含房租、水电、燃料、物业费用,这样的月支出,那要到撒哈拉沙漠住帐篷去每天喝尿!大概这些统计局官员,过的就是这种生活???

统计局官员发布这种数据,只能说明这个系统已经烂掉了,彻头彻尾沦为房产商人的家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9 11:2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全面转企改制2011年05月09日03:36新京报[微博]杜丁我要评论(36)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资料图片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称“报刊数量不减,主办单位大减”
本报讯 (记者杜丁)23年前,中国新闻出版报在北京北护城河北岸一栋四层楼房内诞生;如今,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率先摘掉了戴了23年“事业编”的帽子,以企业身份进入市场。
昨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完成整体转制,挂牌成立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全面改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昨日表示,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全面展开转企改制。
将注销事业单位重新登记
据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介绍,集团公司将成为新闻出版业第一综合服务商,打造“三大板块”:新闻出版领域报纸、期刊、网站等信息服务板块;新闻出版产业数字平台服务板块;面向文化产业的多元化服务板块。
对于中国新闻出版社的改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翟惠生认为,这是一次彻底改革,转制单位不仅要注销事业单位,还要重新在工商总局注册登记,全员签劳动合同,完全进入社保。
非时政报刊改制意见将下发
去年,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全部按期完成,之后全国启动了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改革。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昨日表示,非时政类报刊是我国新闻宣传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其改革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涉及单位多、工作难度大。
据柳斌杰介绍,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6000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所办的都市报、晚报;所有企业法人办的报刊,例如出版集团办报、报业集团办报等;还有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办的行业报刊。今年首先要对这三类报刊进行转制,目前已经改制了1300多单位,其余还涉及5000多单位。
柳斌杰表示,非时政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是继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之后,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今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他表示,刚刚结束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中央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即将下发。
■ 对话
改制之后,中国新闻出版报在编员工是120多人,将全部转成企业编制。在昨天的集团公司挂牌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组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为全国同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
非时政报刊改制进展如何,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昨日,记者就此采访柳斌杰,他表示,改制不会导致报刊大幅减少,也不存在“下岗”说。
“报刊数量不减 主办单位大减”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改制不会导致“下岗”,原有老职工待遇不低于事业单位
大批减少报刊主办单位
新京报: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有多少家?进行改革后,将精简到多少家?
柳斌杰:目前全国非时政报刊大约有6000多家。至于精简到多少家还不好说,但改制后,报刊主办单位要大批减少,但报刊不会减少太多。
新京报:“报刊主办单位大批减少”是什么意思?
柳斌杰:国外也有很多报纸,但投资人就只有几个集团。我们今后发展方向会将小的报刊整合到集团中去。
新京报:启动非时政报刊改制的目的是什么?
柳斌杰:主要是为了改变目前报刊市场散、乱、小的现状,原来事业体制下有一个很大需要改造的地方是,很多报刊资本不实,大家办报办得很辛苦。据调查,目前60%-70%报刊都是亏损的。这次改制后,我们首先要对报刊资本进行核实,这样今后报刊办报实力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新京报:今后所有报刊改制后员工都会从事业编变成企业编吗?
柳斌杰:对,事业编改革将同步进行。
落实注册资本是大问题
新京报:在此次改制中,你感觉最大的难度是什么?
柳斌杰:首先是思想观念,由于很多报纸都是“机关办报”,很多人还不习惯市场化模式。第二是身份的转换,按道理企业体制更有利于人们的发展,但是大家已经习惯事业身份,感觉这个更可靠一点,这次出版集团改制就碰到这个问题。
新京报:除了人员之外,还会碰到什么难题?
柳斌杰:还有就是资本问题。目前大多数报刊没有资本,过去在事业体制下稀里糊涂也就过去了,但在转成企业体制之后,国家工商部门对于企业注册资本是有明确标准的,经过调研。目前50%-60%的报刊都没有资本,怎么落实这些报刊注册资本是面临的大问题。
新京报:对于这些难题,目前有没有对策?
柳斌杰:一个就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当然思想认识的改变需要有个过程,我们会通过社会保障、政策优惠打消一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其实改制对个人待遇没有什么影响,不管是哪种体制,国家对个人都是做了保障的。
老职工收入不低于事业单位
新京报: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可能有所顾虑,对于他们有什么安置和保障政策?
柳斌杰:不想继续工作的,可以按事业单位办理退休,如果想继续干,可进入企业。对于企业我们做了保障,如果企业效益好,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碰到企业效益不好,我们要求企业转制时预留资金,保证转制企业原有老职工始终保持不低于事业单位的收入。
新京报:具体保障政策有哪些?
柳斌杰:之前事业单位是没有医疗、退休和失业三项保障的,转制后首先要落实这些人员的三项保障,政策要求,这些人员的保障将从之前工作年限算起。
新京报:这次转制是否会出现人员流动问题?
柳斌杰:文化体制改革不同于其他体制改革,现在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时候,人手比较紧张,不存在人员“下岗”一说,只是重组后精干主体,把人员分流到不同岗位。人的问题解决了,转制起来就顺利一些。
新京报:这次改制中财政部门是否有优惠政策?
柳斌杰:为了改制,财政部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例如减税,转制后五年不交税,保证改制发展。
新京报:是否会担心一些经营不善的报刊在转制后亏损更加严重?
柳斌杰:不具备资质条件的将退出市场。
■ 讲述
23岁事业单位 1个月变身企业
3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改制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4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向该报社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全社支持,一气呵成,就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改制。”中国新闻出版报副社长王冰说,从2010年底,报社用了四个月时间进行了研讨等工作。
对于报社的转制,在报社已经工作八年的刘蓓蓓比较期待,她认为,转制一方面待遇会提高,另一方面办报会更有活力,“毕竟之前事业体制,在一些报道上有些束缚。”
王冰说,“如果总抱着事业身份,我们也只能维持生存,谈不上发展。”转制后,报社将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在市场运营的空间也特别大,“我们还没挂牌前,就已经有很多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找我们来合作。”
王冰说,单位挂牌后,将马上启动注销事业编制工作,然后为员工上社保,“估计未来一两个月内就能全部完成。”对于前景,王冰充满信心,他认为今后的发展一切取决于企业运作,运作好了,前景无限,“大家主人意识和原来事业单位完全不一样,开拓意识也不一样了

==

改革是好事。无论改革还是改良,从本质上讲,都是权利、责任的重新划分,或者说重新洗牌。这轮新闻出版单位的洗牌里面,又有一批人要受益了,——没有谁受损,除了挂名的“国家”之外。

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媒体,哪怕是非时政类的,对民众也可以施加政治的影响,这一点,从《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那么,此次改革,可以看做中国走向“自由”的一步,恭喜中国人民,你们要有进一步的“新闻自由”了。——这个自由,当然还是掌握在“参与改制的那些人”手里,他们以后有更多的市场化选择,以及政治选择。

新闻阵线的战争,抢夺的是对民众的话语权。奇怪的是,党的内部,已经开始公开这个话语权的倾向,更多地倾向于市场和资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9 21:4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早就该这么干了!

对内方面,将话语权从地方政府手中剥离出来;对外方面,以非官方面目潜伏下去,与国际资本财团控制的NGO争夺话语控制权;对基层社会方面,形成类似于、但又强于文革时期造反组织报刊的舆论格局,大打全面舆论内战,激活国内思想文化创造力,加强基层社会干预能力,制约地方官僚集团和中央部门利益集团。

一句话,以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形式制约地方官僚集团、部门利益集团和行会组织的话语权,搅成一锅粥,让笔杆子们展开全面内战,咱们穷鬼们站在旁边打酱油,瞅冷子就搅和一把,把大官们和有钱人搅得灰头土脸;到了对外的时候,就团结一致对外,胡搅蛮缠,软硬兼施,搅得国际资本财团灰头土脸,开展人民战争,扶持全世界被奴役民族和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全面输出中国革命理论和中国文化观念。

遍地开花,全面捣乱,以破开局,立在其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9 23: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早就该这么干了!

“对内方面,将话语权从地方政府手中剥离出来;对外方面,以非官方面目潜伏下去,与国际资本财团控制的NGO争夺话语控制权;对基层社会方面,形成类似于、但又强于文革时期造反组织报刊的舆论格局,大打全面舆论内战,激活国内思想文化创造力,加强基层社会干预能力,制约地方官僚集团和中央部门利益集团。

“一句话,以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形式制约地方官僚集团、部门利益集团和行会组织的话语权,搅成一锅粥,让笔杆子们展开全面内战,咱们穷鬼们站在旁边打酱油,瞅冷子就搅和一把,把大官们和有钱人搅得灰头土脸;到了对外的时候,就团结一致对外,胡搅蛮缠,软硬兼施,搅得国际资本财团灰头土脸,开展人民战争,扶持全世界被奴役民族和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全面输出中国革命理论和中国文化观念。

遍地开花,全面捣乱,以破开局,立在其中。


————

还是初爷看得透彻啊!俺就看这事儿是个值得关注的事儿,咋弄出来的就没想清楚。跟着初爷混,长见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5 17:45:5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4-25 11:34 AM 發表。
就没看见52楼,明夷真的地火了,到论坛地下火去了。

愿明夷做个好地下党。


没看到第52楼地火明夷文章的同学,现在可以看了。

俺们的巴顿可能也是怕他惹祸,毕竟国内目前国内那些受国际资本财团指挥的买办资产阶级集团能量太大,没看见前一阵子中国负责登月计划的一位科学家离奇车祸身亡了么?这不是近年来第一位中国尖端科学家被暗杀,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位!

大家都是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好同志,但是说话要小心,要“健康地为国家和人民工作50年”(当年在清华学生圈子里私下流行的口号),因为在这个年代,你可能因为某句话就倒在潜伏暗藏的敌人屠刀之下。——以前敌人在境外,现在敌人就在咱们身边!要知道,现在不是俺们土共禁止人民讲话,而是买办集团害怕人民讲话!不信就看一看整个互联网,那些拿了买办集团好处的抬轿子“精英”们,现在哪里敢到BBS上发言,他们一讲话就遭到无数群众批斗!这些人现在都是在他们能够控制的某个主流网站开一个博客,然后就在那里自弹自唱,而且还雇佣一堆吹鼓手披上马甲大肆吹捧,只要一有打酱油群众的质疑声音,甭管你出言多么文明礼貌,一律删除在其博客上的发言,并美其名曰“删除低俗语言”(反正删都删了,到底是不是所谓“低俗语言”,广大后到的打酱油群众是不知道的)

在目前的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利用其资本能量,勾结官僚资产阶级集团,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不是政府的“政府”,这个不是政府的“政府”以国际资本财团的雄厚财力为其活动经费、以部分主流媒体为其宣传部门、以国内黑社会为其武装力量,将迫害的屠刀指向了敢于发声抗争或者以行动抗争的国家脊梁以及完全丧失组织的劳苦大众。大家要小心!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毕竟,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时候!

另外,讲话的时候要顾及俺们巴顿的难处,巴顿建立这个网站不容易,大家都是来玩的,不是来砸场子的,尤其是地火明夷等弟兄,一贯讲话太直,以后要注意,否则下回就不封ID了,下回会被抓到社区监狱里面关起来,坐牢期间,天天不得烟抽,老子憋死你!呵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5 21:06:17 | 顯示全部樓層
初大在70楼总结得真好。
对现实的真实写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26 21:17:59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明夷作为解禁股面市了,这是大小非同学的春天了:)
初爷再次上网,带来了人民群众的福音啊!
Patton诚属不易,明夷当与我一起深呼吸,沉住气。

最近广州天气异常,全国大范围内天气异常,我擦,我以为立秋呢。都说如果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话憋在嘴里还没落地,邮政储蓄一个多嘴多舌的小丫头主动凑过来跟我说:真奇怪啊最近。都说利率要上调了,最近贷款的人还多了,比上个月多了好多!我擦,真有啥都敢说的。我听这话心里琢磨着,这次房价调控看来真要来真的,房地产企业多数贷款操作,这一提高利率,下一步就是限制贷款了!该回老家把房子卖了,然后进股市倒一把手。正琢磨着,嘿,股市还就跌了!跌的不轻啊!

近几天的新闻有意思,希腊问题之外,评级机构下调了欧元区数个负债国的信用评级,这是老美要跟欧洲人血战呐,还是要把水彻底搅浑,演一出逼宫的戏?可惜俺不懂国际经济,要不然,一定能摸条鱼啃一嘴。

不过有点担心老袁。上下九有一块钱的儿童T恤了,差不多也收收盘子吧,老袁?

睡觉先。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6 22: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呵呵,老袁怕个屁!一块钱的肯定是货尾!他那只黑手可能早已经伸到帝国主义的大后方去搅和了。大帅努把力,多捞小钱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5-26 22:49:1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研究京氏0 於 2011-5-26 09:17 PM 發表。
嘿,股市还就跌了!跌的不轻啊!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字“本山”)把“拉登之死”这张牌一打,美元汇率立马筑底。关于这一点,大家怎么看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5-27 15:48:39 | 顯示全部樓層
俺是外行,现炒现卖,错了大家纠正:

汇率,据说取决于以下七条;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7)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说,“美国国债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上限”,数额或许有出入,但国债增多应为事实。那么,国际市场上美元未见大规模回收动作,其汇率理应下降。现在美元汇率上升,我看真正的原因应该是:

1、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变化,略有顺差,这一点,与人民币的升值有关;
2、国内货币大规模外流,筑底欧元、人民币市场,导致交易市场上美元交易量减少;
3、美借助拉登之死,提升美国人的信心,奥巴马说美欧未推出世界霸权,也是顺风炒信心。

有鉴于2,中国国内股市、房市,需要迅速收紧资金面,迫使这些热钱跳出来,只要跳出来,那就好打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8 09:46 AM , Processed in 0.0239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