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spss

世界上古易学史(原创)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1 11:05:01 | 顯示全部樓層
“《相六畜》三十八卷”(《汉书艺文志形法》),西周时代作,佚失“《三典阴阳谈论》二十七卷”(《汉书艺文志历谱》),西周时代作,佚失“《明堂阴阳说》五篇。”(《汉书艺文志礼》),西周时代作,佚失“《星经》二卷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西周时代作,佚失“《武王须臾》二卷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西周时代作,佚失
“《周易》三十八卷”(《汉书艺文志五行》),为西周时代作,为在《乾坤》易基础上所编撰的《周易》,而非当今之《周易》,佚失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周礼春官宗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此道为无极,一为太极。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以类万物之情。无极是道体,太极是道相,二仪、四象、八卦是道用。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有《三备卜经》:“《列子仲尼篇》云:‘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者欤。孔子曰:某勿敢。又问曰:三皇五帝。孔子又不答。太宰骇然曰:然则谁为圣者。孔子动容而言曰: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信,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孔子又有一书,名《三备卜经》,次篇几章,亦言西方圣人事,唐敬宗时,犹见有人引及此书。”(《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此西方之大圣,即指老子,而非释迦牟尼佛。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3 10:49:20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
易经
一、易经,由民间的无名氏作西周春秋以前;
二、总体价值7级;
三、易经的学术理论价值10级,而其实践价值,也即占卜卦辞吉凶判断的正确性7级,占卜爻辞吉凶判断的正确性4级。
易传
彖传
一、彖传,由孔子的学生商瞿所作;
二、彖传的学术理论价值7级。
象传
一、象传,由孔子的学生馯臂子弓所作;
二、象传的学术理论价值7级。
文言
一、文言,由孔子的学生馯臂子弓笔录孔子的讲解而成;
二、文言的学术理论价值8级。
系辞
一、系辞,由孔子的学生馯臂子弓笔录孔子的讲解而成;
二、系辞的学术理论价值8级。
说卦
一、说卦,由春秋时代民间的无名氏甲所作;
二、说卦的学术理论价值7级。
序卦
一、序卦,由春秋时代民间的无名氏甲所作;
二、序卦的学术理论价值7级。
杂卦
一、杂卦,由春秋时代民间的无名氏乙所作;
二、杂卦的学术理论价值7级。
注:
1、馯臂子弓为子夏的门人,孔子的七十七子之一
2、价值判断共分12级,1?4级为低,5?7为中,8?12级为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6 12: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邹衍作《古三坟》之三传太古河图代姓纪,以及天皇伏牺氏皇策辞人皇神农氏政典地皇轩辕氏政典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子有《终始》《五德主运》,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德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选魏都赋注》引《七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8 11:07:34 | 顯示全部樓層
洛书: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皆合于十五。(《易纬乾凿度》)

宇宙黄金律32:“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叁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周易•说卦》)
“叁天两地”者,以大衍数卜蓍求爻立卦,所用之阳九阴六爻数之比,也为宇宙黄金律。

君出问,是阴阳之事,非凶吉所在也。凶吉由人。(《左传僖公十六年》)
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国语越语》)
(孔子)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礼记礼运》)
孔子易学世系:孔子—→商瞿—→馯臂子弓—→矫疵—→周竖—→光羽—→田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商瞿—→桥庇—→馯臂子弓—→周丑—→孙虞—→田何。(《汉书•儒林传》)
据我们研究,孔子易学世系当为:孔子—→商瞿—→桥庇—→馯臂子弓—→周竖—→孙虞—→光羽—→田何—→施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30 11:5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易学在世界的应用
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考古遗址。阿波罗神庙始建于前7世纪,遗址位于雅典西北方帕尔纳索斯山麓,因居于该地的德尔斐族人而得名。遗址系阿波罗神庙所在地,以该庙的女祭司皮提亚宣示的神谕著称。从遗址上考证发现:三个台阶上的圆殿应该有二十四根伊奥尼亚式的细长圆柱,而圆殿外围已倒塌的古建筑石块则应该有八堆。据古希腊文献记载分析:二十四根圆柱代表二十四个节令,八堆石块正好代表八方。(《易经·风水·建筑》作者褚良才)八堆石块表八卦八方。
太极图: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在凯尔特艺术中就有与后来道教的太极图相似的图案。后来在罗马帝国的军服徽章,以及西罗马帝国步兵的盾徽,出现了与远东地区几乎完全一样的太极图图案,只是颜色不一样。(维基百科:太极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 11:56:42 | 顯示全部樓層
泰勒斯(希腊语:Θαλς Μιλήσιος,约前624年-约前546年),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几乎涉猎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获得崇高的声誉,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实际上七贤之中,只有他够得上是一个渊博的学者。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留下来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水的本原说,即万物源于水,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因为他懂得天文和数学,又是人类历史上比较早的科学家,所以,人们称他为科学之祖 河图是泰勒斯水的本原说理念的渊薮。而从河图知,木表春,火表夏,金表秋,水表冬,土表季夏;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时,大地的阳气开始萌发,有冬至一阳生之说,阳气代表着万物的生长,这就是万物源于水说的来源。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这种说法所表述的,其实就是源于中国五行,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生循环的系统观念。《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尚书》所表达的就是一种起始于水的河图五行的对待关系。
泰勒斯著有《航海占星学》,并有通过预言日食制止的战争的经历。当时,米底王国与两河流域下游的迦勒底人联合攻占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亚述的领土被两国瓜分了。米底占有了今伊朗的大部分,准备继续向西扩张,但受到吕底亚王国的顽强抵抗。两国在哈吕斯河一带展开激烈的战斗,接连五年也没有决出胜负。 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了灾难,平民百姓们流离失所。泰勒斯预先推测出某天有日食,便扬言上天反对人世的战争,某日必以日食作警告。当时,没有人相信他。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在公元前585528日,当两国的将士们短兵相接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昼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这件事记载在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第一卷。这次战争的结束,当然还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日食只是起到一个药引的作用。泰勒斯的学说,主要来源于赫尔墨斯(即伊尹)的智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4 11:1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阿那克西曼德 (希腊文?ναξ?μανδρο? 英文Anaximander,约前610-545) 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学者、泰勒斯的学生。与其老师一样将古代东方的科学介绍到希腊。他的论述只有一个神秘的句子流传至今:  阿那克西曼德万物诞生之源亦为其结束之因,在相遇时,它们为先后对彼此之不公,互相赔偿赎罪。 所以,后来一些作者的报道就成了有关他的发现的主要记载。那个命题把水或火这种特殊物质的消长比喻为人类社会中的善恶报应。例如,无论是冷或热,都不会永远胜过对方,而是每一方都付出补偿,以便在它们之间维持平衡。他认为世界是由一种被称为无限的不可察觉的物质形成的。这个不可察觉的物质阶段是处于分离成诸如热和冷、干与湿等对立的性质之前,因而它体现了一切现象的最初的统一。
阿那克西曼德的“万物诞生之源亦为其结束之因”,与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是同一个命题,其实也就是源于中国五行,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生循环的系统观念。他的“对立”与“统一”的观点即是阴阳对待与太极统一的理念。也即是说,西方对立统一观念来自于中国个阴阳太极宇宙观。而所谓“世界是由一种被称为‘无限’的不可察觉的物质形成的”,源于上古中国的炁本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6 10:35:50 | 顯示全部樓層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 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众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对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则。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1”是数的第一原则,万物之母,也是智慧;“2”是对立和否定的原则,是意见;“3”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4”是正义,是宇宙创造者的象征;“5”是奇数和偶数,雄性与雌性和结合,也是婚姻;“6”是神的生命,是灵魂;“7”是机会;“8”是和谐,也是爱情和友谊;“9”是理性和强大;“10”包容了一切数目,是完满和美好。
在毕达哥拉斯学院里,还流行着一种所谓“数字幻方”的巧妙的字谜游戏,这种“数字幻方”以字母表示的数而构成,类似中国的“洛书”(或称九宫图),而“洛书”若以数式表达就是一种幻方。(网文《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思想源自于中国吗?》作者王园、杨宏声)
与数本原说一致,毕达戈拉斯学派特别强调和谐的观念,认为宇宙是天体的和谐。在希腊语中,和谐harmonia)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用于音乐就是将不同的音调结合在一起成为音阶,在毕达戈拉斯学派那里则主要指一定的数的比率关系。宇宙cosmos)的本来含义是秩序,后来逐渐从秩序转变为世界秩序有秩序的世界宇宙。在他们看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于和谐。美是和谐,友爱是和谐,音乐是和谐,天体是和谐,灵魂也是和谐。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他们也研究了对立的问题。据亚里士多德记载,毕达戈拉斯学派列出了十对对立范畴,即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单一与众多、右方与左方、阳性与阴性、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正方与长方。其中有限与无限、一与多的对立是最基本的对立,并称世界上一切事物均还原为这十对对立。然而,从文献记载上看,他们似乎还没有象后来的赫拉克利特那样,自觉地将对立与和谐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和谐是对立面的统一。
毕达戈拉斯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说的就是中国的河图, 他对1?10数的理解就是得自于河图的启迪。“‘宇宙’(cosmos)的本来含义是‘秩序’也与河图有关。毕达戈拉斯学派列出的十对对立范畴,即是中国阴阳观念的应用,并且明指“阳性与阴性”。取十对数,也与河图密切相关。希腊语和谐harmonia)最初的意思应当是阴阳平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9 11:15:42 | 顯示全部樓層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30——470年)古希腊哲学家。他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的逻各斯学说。 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转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这种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这种尺度当然也是一种规律,但它和通常说的一般规律还有点不同,即尺度还只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而一般规律却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其他方面。从抽象的程度说,一般规律高于尺度。人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先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比较一般的东西,然后再深入到更为一般的东西。所以,发现尺度是发现一般规律的前一步,从认识尺度再前进一步就可以认识一般规律。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它们的存在和变化都根据一定的数的比率关系,整个宇宙就是按一定的数的比例组成的有秩序的科斯摩斯。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在这点上,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是根本一致的。赫拉克利特还认为原始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创造是毁灭,毁灭是创造。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乐中的和谐就产生于高低音调的结合。世界为斗争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者毁灭。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便回来,则称为后者。
“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即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而源自于河图。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也一脉相承地来源于阴阳太极的易学理论,虽然他的说法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而有些偏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11 10:4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色诺芬尼(希腊语Ξενοφάνης Κολοφώνιος英语Xenophánes约公元前570年?前480年或470年,或公元前565年?473)。古希腊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和宗教评论家,埃利亚派的先驱。他是巴门尼德的老师。他说:“一切都从土中生,一切最后又都归于土。”“一切生成和生长的东西都是土和水。”“我们都是从土和水中生出来的。”
在河图,中心510为五行之土。先天八卦得自于河图,虚其中心510而不用,510实为太极,由太极而生八卦,八卦以类万物之性。故可言万物由太极生。所以色诺芬尼“一切都从土中生,一切最后又都归于土。”的观念,来源于河图。而他对于水的观念,则与泰勒斯水的本原说的来源如出一辙。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4 11:50:20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元论遍见于东西方各种哲学学派,尤其是在西方,因此近代学者常视二元论为西方思维的特色,又以希腊哲学为代表。最初的二元论是同一层次的二元论,即指凡事物都有二个相对的方面,其渊源是中国易学的阴阳观念。这种观念被概括成“阴阳六律”,即:1、阴阳一体;2、阴阳对待;3、阴阳互根;4、阴阳消长;5、阴阳自变;6、阴阳转化。这种二元论的变异的开始发生在柏拉图那里,他的宇宙二元论——真理(理念)世界由影子组成的可见世界学说,是西方世界不同层次的二元论的起源柏拉图认为宇宙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真界(cosmos noetos),属理念界,只有心灵才能洞悉;另一是感官界(cosmos aisthetos),是我们活的物质世界,靠着人的感官神经便能认识。真界是永恒的,因此是不动的;感官界是无常的,恒变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真界可以透过像「世界灵魂」(World Idea,类似基督教所言之道),而成为感官界之人追求认识的对象,世界灵魂与人却没有必要的关系。 这种希腊式的二元论思想,主宰着西方思想界。透过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508,Gnosticism)的哲学家,把柏拉图(Platonism936,Platonism)和斯多亚(Stoicism1114,Stoicism)宇宙观的二元因素加以极化,其中尤以托勒密朝的诺斯底主义者(Ptolemaic Gnostics)为然。他们把真界与感官界断然分割,认为此二界无路可通,人其实永无可能真正认识神,一切的努力只是一种不知其所终的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认定凡是变动的,都不完全,一切变动只是向着不变动的完全而迈进;这个变动的世界既是不完全的,就是败坏的,不变动的神不可能与它有什么关系。这种极端的超越观,事实上就是连神的存在也勾消了;祂既不愿与人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关系,祂本身又是个绝对的不可知,那么祂对人而言,实际上就不存在了。 正是这种不同层次的主客二元论,最终演化成现代世界人与自然的极端对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6 10:49:27 | 顯示全部樓層
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间接地来自于易学。
西方早期的本体论试图从万物的存在中寻找出一种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从而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这个本质性的东西,即是太极与阴阳。因为,太极是本体,阴阳是万事万物的二种最基本的属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他的正、反、合辩证三律,是“启迪”于中国“阴阳消长”的理论。 正为阳, 反为阴, 合为太极统一。总而言之,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渊源于中国易学的阴阳太极宇宙原理,对立相当于阴阳对待,统一相当于太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28 10:45: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四时五行经》二十六卷”(《汉书•艺文志历谱》),春秋时代作,佚失
“《巨龟》三十六卷”(《汉书•艺文志五行》),春秋时代作,佚失
“《鼠序卜黄》二十五卷”(《汉书•艺文志五行》),春秋时代作,佚失
“《海中二十八宿国分》二十八卷”(《汉书•艺文志兵书》),春秋时代作,佚失
“《杂阴阳》三十八篇”(《汉书•艺文志道》),春秋时代作,佚失
“《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汉书•艺文志兵书》),春秋时代作,佚失
“《师旷书》三卷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春秋时代作,佚失
《子夏易传》十一卷,春秋时代子夏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1-30 12:01:30 | 顯示全部樓層
“梁有《师旷占》五卷”(《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战国时代作,佚失
《易乾凿度》战国时代作
《易乾坤凿度》战国时代作
《易稽览图》战国时代作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二十八卷”(《汉书艺文志兵书》),战国时代作,佚失
“《海中日月彗虹杂占》十八卷”(《汉书艺文志兵书》),战国时代作,佚失
“《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汉书艺文志兵书》),战国时代作,佚失
“《堪舆金匾》十四卷”(《汉书艺文志历谱》),战国时代作,佚失
《甘氏四七法》一卷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战国时代作,佚失
“《石氏星簿经赞》一卷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战国时代作,佚失
“《遁甲决》一卷吴相伍子胥撰。”(《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战国时代作,佚失
“《遁甲文》一卷伍子胥撰。” (《隋书经籍志》第二九),战国时代作,佚失

[ 本帖最後由 spss 於 2012-1-30 12:03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2-1 10:58:42 | 顯示全部樓層
参考文献

《易学哲学史》朱伯崑著,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
《易学史发微》潘雨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周易研究史》廖名春等著,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先秦易学史》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象数易学发展史》林忠军著,齐鲁书社1994年版
《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中华易学大辞典》中华易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版
《易经应用大百科》张其成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坟易探微》王兴业著,青岛出版社 1999年版
《易经求正解》郭扬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古易新编》王赣 牛力达 刘兆玖 合著,黄河出版社1988年版
《周易探源》韩永贤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传〉前易学 》吴前衡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周易见龙》谢祥荣著,巴蜀书社,2000年版
《易学启门键》张汉著,北京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炎黄汇典•史籍卷、方志卷》总主编 李学勤、张岂之,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先秦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三皇五帝史断代》董立章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五帝时代研究》许顺湛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宇宙、地球、人类三大史年表》董重光编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人体潜能史例选》陈涛秋撰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科学的终结》(美) 约翰·霍根著,远方出版社1997年版
《历代神仙通鉴》(《中国神仙大演义》)明徐道编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网络参考

“豆瓣读书”中国汉族史诗《黑暗传》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11349/discussion/1247069/
国学网-国学论坛《上古中国历朝年代通考》作者董重光,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635440&extra=page%3D1
国学网-国学论坛《人类十纪先王年表》作者董重光,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635440&extra=page%3D1
国学网-国学论坛《上古中国历代疆域通考》作者董重光,http://www.fjlt.net/viewthread.php?tid=45980&page=1
搜狐博客《良渚文化玉琮功能之讨论》作者疾风劲草,http://lianggezilianzhe.blog.sohu.com/114943728.html

(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5:02 AM , Processed in 0.02223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