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糖尿病介紹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18:46 | 顯示全部樓層
血壓偏高 應抽血驗糖尿病
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




高血壓是糖尿病的高危險因子。美國衛生部所屬「預防醫學服務小組」近來建議民眾即使身體沒有出現不適,若血壓超過一百三十五╱八十毫米汞柱,應抽血驗血。衛生署與國內醫界都表贊同,認為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第二型糖尿病。


目的在提早預防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教授祝年豐受訪時表示,美國「預防醫學服務小組」是回顧過去五年多項臨床研究後,提出最新建議,認為血壓超過一百三十五╱八十毫米汞柱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機會也會增加。
糖尿病學會副秘書長石光中表示,糖尿病防治除要幫助已診斷確認罹病的患者控制病情,更重要的是找到尚未診斷者,他也建議民眾若發現血壓過高,應進行血糖量測等糖尿病篩檢。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表示,高血壓與糖尿病兩者息息相關,有高血壓者應定期量測血糖,糖尿病患則須固定監測血壓。對美國建議,他說建議國人可以跟進參考。


第二型糖尿病小檔案
國內狀況:120萬人罹病,約7成須治療
症狀:三多(尿多、喝多、吃多)、疲倦、體重減輕、手腳麻、傷口不易癒合,但也可能無症狀
危險因子:家族史、肥胖、高血壓、高血脂、不運動、喜喝含糖飲料
併發症:失明、中風、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腎衰竭、足部潰瘍等
治療方式:口服藥物、胰島素
預防之道:
.飲食控制,少糖、少高油脂
.控制血壓、規則運動、服藥規則、避免菸酒
.血壓超過135╱80毫米汞柱,儘管是無症狀健康者,都應測血糖
資料來源:祝年豐醫師、糖尿病衛教學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醫藥新知》綠花椰菜 糖尿病患捍衛戰士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英國華威大學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吃綠花椰菜(青花菜)有助於防止糖尿病對心血管造成的傷害。這篇研究發表於《糖尿病》期刊。

 該研究團隊認為,綠花椰菜含有一種名叫「異硫氰酸鹽」(或稱「蘿蔔硫素」)的關鍵化合物,能夠促進人體製造可保護血管的酵素,並讓造成細胞嚴重受損的「活性氧分子」(ROS)含量下降。

 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臟病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而心臟病與中風都與心血管受損有關。先前的研究已發現,綠花椰菜之類的十字花科蕓苔屬蔬菜,可降低心臟病發與中風的風險。

 高血糖症狀會使糖尿病患者體內「活性氧分子」含量增加三倍,進而傷害人體細胞。而華威大學所做的研究便是檢測「蘿蔔硫素」對糖尿病患者受損的血管產生的功效。結果發現,蘿蔔硫素能使體內的「活性氧分子」減少七三%。

 研究人員也發現,蘿蔔硫素會啟動體內nrf2蛋白質,進而製造抗氧化及解毒酵素,達到保護組織細胞不受損害的效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19:34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患 夏天少喝蔬果汁
積極控血糖可防視網膜 腎病變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夏天氣候炎熱,糖尿病患易因錯誤飲食造成血糖不穩。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近日接獲一名案例,該名糖尿病患聽信朋友建議多吃蔬菜、水果,每餐都喝一大杯500c.c.精力湯,結果血糖近幾個月來控制很差。何一成醫師提醒,糖尿病患應少碰帶甜味的蔬菜,像甘藍菜、地瓜葉等,一次不要吃太多,否則易造成血糖上升。另外,夏天應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即使食欲不振也應定時吃飯、不要空腹太久,才不會讓血糖起起伏伏。  


要注意

葉菜也有高糖分
市售精力湯的組成大多是胡蘿蔔、地瓜、甘藍菜、各式水果等,但何一成醫師發現,除了打成汁時,水果份量加太多外,蔬菜的選擇也很重要!像根莖類、莖較厚的葉菜、帶有甜味的種類等,就不建議吃太多,如胡蘿蔔、地瓜、地瓜葉、甘藍菜,提醒這些食材不要加太多,吃的時候,可把一天的量平均分配在三餐中。

吃水果比果汁好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蔡世澤表示,糖尿病患夏天最常遇到的飲食陷阱,就是喝果汁喝出問題,因為1杯果汁的糖分,可能就等於3份水果,所以很容易因此攝取過多的糖分;再加上水果中的糖分較易被身體消化吸收,造成血糖快速上升,所以千萬不可以喝果汁代替吃水果。

甜味果汁限量喝
若真的很想喝果汁,更要注意攝取量!何一成醫師舉例說明,有明顯甜味的水果,含有高升糖指數,攝取後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如鳳梨、芒果、荔枝等,一次建議不要喝超過200c.c.;一天的總量不超過400c.c.。要特別注意的是,沒有甜味的水果如芭樂、番茄等,更容易吃過量,而芭樂汁和番茄汁一次最多不超過300c.c.;一天最多不超過600c.c.。

忘喝水影響血糖
夏天除了最常發生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外,還有一種就是「忘了喝水」。何一成醫師表示,天氣熱時流汗量較高,若水喝得太少,會造成體內水分不足、平衡血糖的能力就會變差,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夏天的飲水量,每天一定要喝足2000到2500c.c.;若是有運動或當天流汗量特別大的人,要喝足2500到3000c.c.。提醒可看尿液顏色做每天增、減500c.c.的飲水量做調整,比啤酒顏色深時就增加500c.c.;變淺則減少。


提醒你 每年檢查小血管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不只是有大血管病變風險,更要注意的是小血管病變,包括會引起視網膜、腎臟疾病。蔡世澤醫師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糖尿病只會造成大血管事件如中風,但在這之前,若能提早發現小血管病變造成的疾病,就能了解自己的血糖惡化程度,而做有效的預防。小血管病變的預防可做眼睛和腎臟健康的篩檢,例如每年做一次眼底情況檢查、檢測尿中微量白蛋白,也可提早知道視網膜黃斑部病變與腎病變。
而今年6月在國外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積極控制血糖並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可延緩視網病變惡化的風險。蔡世澤醫師表示,胰島素增敏劑具有抗血管增生的特性,因此有助於延緩視網膜病變。


醫師說


一整年都要控制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 蔡世澤)
糖尿病患者夏天時胃口差、飲食不正常,容易誤以為病況變好了,但這是假象!控制血糖並不是在秋冬季節變高時才來調整,而是一年四季都要注意,如果夏天可讓血糖平穩,那麼一樣可吃甜食、吃水果,讓飲食選擇更多元。

根莖類勿吃太多
(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 何一成)
山藥也是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掉入的陷阱!口感不甜的山藥含豐富澱粉,所以應與主食替換,每吃1飯碗的山藥切塊,應把飯量減少1/5;芋頭、地瓜則應每吃1碗就減少1/3的飯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年嘔吐、呼吸喘,可能罹患糖尿病酮酸中毒
uho
uho編輯部



一位五十幾歲男性,因嘔吐、呼吸喘而急診就醫,病患除稍胖之外,身體狀況大致良好,也沒有糖尿病的病史,但在急診檢驗的血糖高達四百,進一步的檢查發現有酮酸中毒,醫師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楊宏智醫師表示,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好發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發生酮酸中毒的原因有可能是患者自己停止胰島素注射、或是糖尿病合併有其他感染,也有可能是糖尿病初次發病的表現。糖尿病酮酸中毒除了發生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外,也可能發生於中年以後,一部份是有感染等明顯誘發因素,另一部份也可如此病例並無明顯誘發因素,但一發病就是糖尿病酮酸中毒。

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症狀有虛弱、腹痛、嘔吐、呼吸喘等,嚴重時會發生意識改變及休克。楊宏智醫師指出,糖尿病酮酸中毒在胰島素治療發明以前,幾乎是一個立即致命的狀況,但以目前的治療,大部份是可以迅速醫治。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需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但若此病例發生於肥胖而無糖尿病病史的中年患者,是有相當的機會可以改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

楊醫師呼籲,糖尿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嚴重的急性併發症,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若無糖尿病史的中年人發生高血糖合併腸胃症狀及呼吸喘,仍需要考慮到是否有糖尿病酮酸中毒,此時如未適當處理,可能會有嚴重後果,不可輕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用香料代替調味料 對抗糖尿病有一套
自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營養師常建議糖尿病患不妨使用香料來代替糖、鹽、醬油等增添食物風味。最新研究顯示,使用包括肉桂、丁香等香料調味,除了能夠降低調味料的使用量,也因這些香料富含多酚成分,對糖尿病患也有抗發炎、保護血管功能。

喬治亞大學研究測試24種常見的香料萃取物,結果發現其中多含有高量的抗發炎、抗氧化物質:「多酚」。推測這些多酚成分,透過阻止高血糖時會出現的發炎相關物質「高度糖基化產物(AGE)」的產生,而達到保護血管、抗發炎功能。

在24種香料中,以種子、根及樹皮作為的香辛料,多酚含量普遍比葉子類的香料高,其中又以小丁香含有最豐富的多酚;第二名則是肉桂。

不過,由於肉桂的應用在料理以及食品的使用頻率比丁香高出許多,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肉桂對於健康的正面潛力可能更甚於丁香。過去也有肉桂可以降血糖的相關研究結果,部份糖尿病患因而服用含有肉桂的膳食補充品,來促進健康。

據了解,研究人員會發現肉桂可能有降血糖的潛力,是因為某次以蘋果派進行血糖相關試驗,原本以為血糖應該會升高,卻沒有這個情況。當時研究人員原以為是蘋果具有特殊調控功效,後來才發現可能是肉桂的功能。

進一步研究發現,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飯後吃些肉桂,就能明顯降血糖,並且控制膽固醇。換算下來,其食用量相當於一天使用半茶匙的肉桂。

不過,其他幾個使用肉桂膠囊補充劑的研究,卻幾乎看不到這項好處。總之,在食物中少加點鹽跟胡椒,多放點香草、辛香料。像是在早晨的燕麥粥中,加點肉桂粉,或在義大利肉醬中,加些義大利香料,一點小改變,就能促進健康。

成大研究則發現,糖尿病患在醫師指示下長期使用有肉桂入藥的中藥「附桂八味丸」,血糖值最多可減少10%。中醫師吳明珠指出,附桂八味丸成分包括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丹皮、茯苓、肉桂與附子,針對糖尿病下消病患、久病下肢出現痠痛、痠脹給予附桂八味丸類處方,可以用來溫養下焦,改善肢體症狀。除了肉桂之外,一般香辛料類的中藥材,也常有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等功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20:24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廣男子嘔吐、喘不停 掛急診 才知是酮酸中毒
自由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一名50多歲男性因嘔吐、呼吸喘掛急診,患者的體型稍胖,但沒有糖尿病病史,可是急診驗出他的血糖高達400,發現是酮酸中毒,診斷為「糖尿病酮酸中毒」,經給予胰島素和輸液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幾天後就順利出院。

出院後,接受胰島素治療,兩個月後,改成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血糖控制不錯。

衛生署新竹醫院楊宏智醫師表示,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好發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發生酮酸中毒的原因可能是患者自己停止胰島素注射;也可能是糖尿病合併有其他感染;亦有可能是糖尿病初次發病的表現,就像這名個案。

糖尿病酮酸中毒除了發生於年輕的第一型糖尿病外,也可以發生於中年以後,一部份是有感染等明顯誘發因素,另一部份也可如此病例,並無明顯誘發因素,一發病就是糖尿病酮酸中毒。

糖尿病酮酸中毒的症狀有虛弱、腹痛、嘔吐、呼吸喘等,嚴重時會改變意識及休克。糖尿病酮酸中毒在胰島素治療發明以前,幾乎是一個立即致命的狀況,但以目前的治療,大部份可以迅速醫治。

典型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需終身接受胰島素治療,但若此病例發生於肥胖,而無糖尿病病史的中年患者,是有相當的機會可以改用糖尿病口服藥物治療。

糖尿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嚴重的急性併發症,可以發生在各年齡層,若無糖尿病史的中年人發生高血糖,合併腸胃症狀及呼吸喘,仍需要考慮到是否有糖尿病酮酸中毒,如未適當處理,可能會有嚴重後果,不可輕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20: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一型糖尿病 易罹憂鬱症
民視新聞
孫琬婷綜合報導



澳洲一項醫學研究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可能也經常憂鬱纏身,更糟的是,澳洲罹患糖尿病的少年逐年增加,幾乎每天都有2個10到14歲之間的青少年,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

19歲的艾德修6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第一型糖尿病,糖尿病困擾了他13年,最近,他更被診斷出憂鬱症。

艾德修不是唯一出現憂鬱症狀的糖尿病患者,澳洲糖尿病研究中心發現,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中,10%的孩童和25%的大人都會罹患憂鬱症,如果因為這樣,就不給小孩吃甜食,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第一型糖尿病跟飲食或生活形態無關。

而既使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配合適當心理諮詢,加上每天測量血糖、施打胰島素,患者其實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17 18: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患喝參茶 昏迷送醫
民視新聞
喬祖豫、賴政坤台中報導



台中1名63歲的陳姓男子,罹患糖尿病,藥物控制下,血糖一直很穩定,女兒為了盡孝道,送爸爸人參茶養身,結果陳姓男子喝2個星期後,一天夜裡突然昏迷送醫,急救後才撿回一命,醫師說,可能是人參茶惹的禍。

韓國進口的高麗參,被譽為宮廷用藥,因為它在土裡吸收一定精華後,才能成為珍貴的養生中藥,台中一名陳老先生,卻在喝了女兒送的人參茶包後,1個星期前的某天半夜,他突然不醒人事,陳老先生有糖尿病史,靠吃藥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的70~100間,但昏迷時,血糖卻驟降到30,危及性命,醫師一問家屬才發現,是人參茶壞了血糖平衡。

醫師說,許多保健食品,都有些許成分有降血糖的效果,本身有服用西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要食用前,最好詢問醫師,避免適得其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20:46:51 | 顯示全部樓層
澳發展出糖尿病新藥 可避免心腎纖維化
張仲琬
法新社雪梨十八日電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發展出一種新藥,或許能終結糖尿病、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致命併發症。

  墨爾本大學與墨爾本聖文森醫院的科學家表示,新藥經動物實驗證實能預防纖維化。纖維化是人體自行修復時,引發的不可逆內臟硬化現象。

  墨爾本大學教授凱利指出,目前市面上並無治療纖維化的藥物,而這種名為FT-11的新藥如果有效,重要性將不亞於血壓藥物。

  他說:「新藥將會熱賣,初期約有二十億美元的市場。」

  凱利表示,新藥儘管無法預防糖尿病,卻可以避免腎病或心臟病變等併發症。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體內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代謝醣類。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20:4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韓香港研究發現亞洲人糖尿病基因
中廣



南韓和香港的科研小組,發現了大量與韓國人等亞洲人糖尿病發病、有很大關連的遺傳基因。只要好好地研究利用這些遺傳基因,就能準確預測糖尿病發病可能性。

首爾大學附屬醫院糖尿病有關方面和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組,共同查明了專門作用於亞洲人糖尿病患者的遺傳基因功能。

論文指出,研究小組在南韓、香港等地,針對六千七百多名亞洲人的基因類型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西歐人身上發現的大部分糖尿病基因,同樣適用於亞洲人。

研究小組指出:這對今後預測亞洲人糖尿病發病幾率、糖尿病發病管道研究以及糖尿病治療藥的開發等,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果。過去一直是原原本本地採用西方人的相關資料,但今後可以展開進一步的糖尿病研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20:47:27 | 顯示全部樓層
低砷濃度飲水 也可能導致糖尿病
蔡欣容
法新社華盛頓十九日電



   一份今天發表的研究顯示,飲用水中的砷的接觸量即使再少,都可能與日漸盛行的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研究人員在八月二十日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中表示,目前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都喝著來自無機水源的含砷飲用水。

  研究表示,在美國有一千三百萬人飲用的自來水,其中的無機砷濃度比美國環境保護署每升十微克的標準值還高。

  研究說,先前的研究建立了工作場所或公眾飲用水中高含量的無機砷,與第二型糖尿病(即成年型糖尿病)間的關聯,但對砷濃度低飲用水的影響卻鮮為人知。    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納維斯安生與同僚,研究七百八十八名二十歲或以上測試者尿液中的砷濃度,做為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四年度政府普查的一部份。

  研究者發現,測試者中有百分之七點七患有糖尿病,在校正其他糖尿病風險因子後,其尿液中的砷濃度,比未患糖尿病者高出百分之二十六。

  研究也發現,將百分之二十的尿液砷濃度最高(每升十六點五微克)者與百分之二十的尿液砷濃度最低(每升三點零微克)者相比,前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是後者的三點六倍。

  研究者在結論中說,砷可能對干擾胰島素的敏感度與其他體內過程的遺傳因子造成影響,或可能導致與氧相關的細胞損害、發炎或死亡,這些都與糖尿病有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8-23 20:47:49 | 顯示全部樓層
牙籤扎傷手指 糖尿病患險截指
聯合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一名糖尿病患愛打大型電玩,打得太入神了,被「K.O.」後用力一拍,右手食指被剔牙後插著的牙籤扎傷,拖了數周傷口無法癒合,醫師原建議截肢,他嚇得轉院到署立台中醫院,治療1個多月才康復。患者說,一根小牙籤,害他差點丟掉手指,以後不敢亂丟了!

署立台中醫院外科醫師陳明澤說,這名中年男子長期罹患糖尿病,上月初來就診,右手食指傷口潰爛,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患者再三拜託不要截肢,請醫師「刀下留手,救救這根手指」。

患者愛打電玩,有次不小心被打敗後,氣得舉起右手用力一拍,不偏不移打在一根剔完牙的牙籤上,他痛得哇哇叫,經過一周後,傷口越來越腫、痛,他才趕緊就醫,仍無法痊癒。

當時看診醫師建議,因糖尿病血循差,恐怕得截肢保命,他嚇得逃出去,轉診到台中醫院。陳明澤說,男子到院時,傷口感染嚴重,引起壞死性筋膜炎,醫師數度清創,搭配高壓氧治療,治療超過1個月,才保住手指。

另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同樣罹患糖尿病,還引發腎衰竭,已洗腎10年。去年冬天他的左手拇指乾裂,他塗抹妻子的乳液,沒想到傷勢日益嚴重,整根大拇指發黑、潰爛,醫師建議要截肢,但患者百般不願意,轉診到台中醫院。

醫師先替病人清創,再安排高壓氧治療,搭配可殺細菌、保濕的特殊敷料,反覆治療1個多月才復原,擺脫截肢惡夢。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2:11 | 顯示全部樓層
美研究提出實驗性療法 利用自體物質治療糖尿病
(路透華盛頓26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昨天發表的報告指出,兩種實驗性療法顯示出治療糖尿病的新方向,兩者都採用由人體製造的物質。

其中一份研究顯示,如會造成腹部痙攣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等自體免疫疾病的部分現存療法,可能用錯方法,對某些患者反而加重傷害。

這兩份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的報告,均旨在矯正一些錯誤療法造成一型糖尿病,這種疾病是因免疫細胞誤殺製造胰島素的胰臟細胞引起的。

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佛斯曼(Denise Faustman)與同僚檢測一種用來預防肺結核的廉價學名藥:卡介苗(BCG),他說,卡介苗會暫時性的提高一種稱為腫瘤壞死因子(TNF)的免疫系統蛋白質,之前在老鼠身上的研究已經顯示TNF增加能治療類似人類糖尿病的症狀。

報告指出,一型糖尿病患有某種不正常免疫細胞T細胞,會攻擊並摧毀胰臟組織。對675名糖尿病患和512名健康人士進行驗血發現,糖尿病患有些細胞殺手型T細胞「CD8」會被腫瘤壞死因子或者卡介苗殺死,好的T細胞則不會在這些療法中被殺死。中央社(翻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2:35 | 顯示全部樓層
癌症、糖尿病會在血液留「指紋」 可作為診斷方式
(路透香港2日電)



根據中國一份研究,癌症、糖尿病等疾病會在患者血清、血漿中留下「指紋」,或許能作為未來深具價值的非侵入性診斷工具。

中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描述如何發現這種名為「微核醣核酸」(microRNA)的改變後,生物標記在患者血清和血液中維持穩定。

中國東部江蘇省江蘇糖尿病中心的張辰宇說:「這是革命性的發現,這是我們首次能夠顯示出微核醣核酸在血液中是穩定的。」

科學家分析健康者與罹患肺癌、大腸癌和糖尿病患的血液,發現有這些疾病的人這種生物標記已經被改變,與建商者非常不同。張辰宇說,罹患其中一種疾病的人,生物標記就會與其他疾病患者顯著不同,理論上,醫師只要分析血液,就能知道患者正受哪種疾病侵襲。

張辰宇說:「我們發現肺癌、大腸癌和糖尿病不同(種類)的生物標記,這些生物標記幾乎能反映所有病狀。」這意味著能以非侵入性方式進行診斷。中央社(翻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醫定要注意?亂服中藥草降血糖 小心賠上健康!
NOWnews
記者林禮達?台中報導



小劑量的人參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但是如果過量服用則可能會造成高血壓、失眠及水腫等症狀。醫師呼籲,為了健康與安全,請勿把自己當白老鼠、亂服用偏方。 王老先生是一位63歲、患有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平日血糖控制還算穩定,有一天在家時突然昏迷不醒由家人送至台中醫院急診室求診。經檢驗發現,王老先生的血糖值只有36毫克/分升;在急診室經過給予葡萄糖靜脈注射後,王老先生便逐漸恢復意識。

後來經過醫師仔細的詢問,王爺爺說:「前些日子女兒去韓國玩,買了韓國的高麗人蔘茶包回來送我,聽說人蔘對降血糖有幫助,所以兩週前我開始飲用,而我自己也覺得血糖值有改善,沒想到卻發生低血糖昏迷」。

曾經有研究顯示,小劑量的人參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但是如果過量服用則可能會造成高血壓、失眠及水腫等症狀。因此,醫師判斷這次王爺爺的低血糖昏迷「兇手」可能是他飲用的韓國高麗蔘茶包。

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鮑卓璨主任表示,不只人蔘,另外像苦瓜、武靴葉、葫蘆巴、紫檀心木、肉桂及平日食用的蔬果,像是空心菜、柚子、洋蔥、南瓜等等也對血糖的控制有幫助。另外,有些患者除了服用口服降血糖藥或打胰島素外,還會另外使用一些中草藥或偏方來控制血糖。 事實上,使用中藥草和偏方控制血糖,可能會使病人暴露在低血糖的風險中,而低血糖不僅會影響到病患的安全,嚴重時更可能造成死亡;其次,藥物之間除了加成作用外,還有所謂的交互作用,可能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作用,延長或加速某些藥物的代謝,甚至引發一些不良反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7:40 PM , Processed in 0.0210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