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糖尿病介紹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遠離糖尿病 營養師︰從飲食做起
自由
〔記者唐聲揚?基隆報導〕



台灣45歲以上民眾,糖尿病罹患率6%至8%,全台約有90萬個糖尿病人,多年來糖尿病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要遠離糖尿病危害,飲食、運動、藥物是控制的3大法寶,其中飲食應遵守定時定量等原則,避免血糖忽高又忽低。

糖尿病死亡數 基花高於平均值

根據衛生署93年統計資料顯示,基宜花地區因糖尿病死亡人數不低,全國平均值每10萬人口死亡率40.58,除了宜蘭為低於平均值的35.01以外,基隆達50.22,花蓮更高,為65.69。

台大醫院營養師郭月霞指出,糖尿病患者通常有吃多、喝多、尿多三大特徵,這些特徵明顯與飲食有關,因此,想遠離糖尿病必須從飲食做起,除了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還有幾個原則須要把握。

首先,定時定量,患者常抱怨,已經按照醫生開的藥吃,但還是有血糖忽高忽低現象,問題就出在飲食不正常,特別是突然某頓飯吃太多,犯了吃多毛病,患者應採「少量多餐」方式,讓血糖值趨於穩定。

食物中醣類含量也要注意,應避免精緻醣類食物,例如煉乳、蜂蜜、汽水,加糖的蜜餞、蛋捲、中西式甜點、罐頭也最好少吃,以免胰島素作用不良,造成血糖偏高。

另外,多選擇含纖維質高的食物,包括全穀類、蔬菜類、堅果種子類等,每日膳食纖維建議量20至35公克較為適當,以每天正餐米飯、每餐吃半碗蔬菜、每天2到3份水果換算,膳食纖維量約已足夠。

再者,減少油脂攝取,少吃油炸食物,豬皮、雞皮及高膽固醇食物、醃製品少碰,才能避免或減緩糖尿病危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遠離糖尿病 示範食譜
自由
食譜設計與示範:台大醫院營養室廚師許金鳳\r
整理及攝影:記者唐聲揚



設計份量:6人份

優格美人鮮果沙拉

▼材料:去殼筊白筍2支,奇異果2粒,芒果1顆,紅葡萄乾1大匙,原味優格1杯

▼作法:

1.筊白筍放入滾水中煮熟,再放入冰水中。

2.奇異果、芒果去皮切塊。

3.筊白筍瀝乾水份,切長段擺盤,淋上優格,灑上紅葡萄乾。

蒟蒻拌藕芹

▼材料:蒟篛200公克,蓮藕200公克,西芹180公克

▼調味料:鹽1/2茶匙,香油1大匙

▼作法:

1.蒟蒻切丁,蓮藕、西芹去皮切丁。

2.全部放入滾水中燙熟,瀝乾後拌上鹽、香油即可。

甘味冬瓜

▼材料:冬瓜600公克,破布子3大匙,薑絲2大匙

▼作法:

1.冬瓜去皮、籽,切大塊。

2.放上破布子連汁、薑絲,入鍋中蒸熟。

牛蒡燒肉

▼材料:牛蒡300公克,火鍋肉片360公克,柴魚片20公克,青花菜150公克,紅蘿蔔180公克,沙拉油1大匙

▼調味料:醬油1/2茶匙,鹽1/4茶匙

▼作法:

1.牛蒡去皮切絲泡水,青花菜切小朵,紅蘿蔔去皮切片,肉片加醬油醃10分鐘。

2.紅蘿蔔、青花菜燙熟。

3.起油鍋,先炒軟牛蒡,再放入肉片、柴魚片,拌鹽炒熟後起鍋。

4.青花菜、紅蘿蔔圍邊。

彩燴海鮮

▼材料:海參300公克,綠竹筍180公克,木耳180公克,紅辣椒2條,蔥1支,薑1小段,沙拉油1大匙

▼調味料:鹽1/2茶匙,太白粉1大匙

▼作法:

1.竹筍、木耳切片,辣椒去籽切片,蔥切小段,薑、海參切片。

2.竹筍、木耳、海參先川燙過。

3.起油鍋,爆香蔥、薑、辣椒,放入全部材料和少許水,煮熟後加鹽、太白粉水芶芡。

芝麻燕麥糙米飯

▼材料:燕麥1/2杯,糙米1杯,黑芝麻2大匙

▼作法:

1.燕麥、糙米洗淨後泡一晚,加上適量水蒸熟。

2.黑芝麻炒香後,與飯拌勻即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5:31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治療新觀念,先和糖尿病當朋友!
uho
uho編輯部



近年來糖尿病已是國人10大死因第4位,而且發生率年年上升,對人類的健康威脅日益加大。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2.46億 人口飽受糖尿病困擾,每年更以700萬人的速度增加,更可怕的是,每10秒鐘就有一人因糖尿病相關疾病而死亡。

您對於糖尿病的認識夠嗎?

人體對於血糖的穩定,有著極精密的調控。吃完東西、消化吸收後,碳水化合物最終會被分解成單醣,透過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供細胞使用,在胰島素的作用下,提供細胞新陳代謝的能量。而糖尿病患者就是在這個階段出了問題,不管是胰島素製造出問題、或是胰島素的靈敏度低下,這些醣份無法進入細胞裡,所以細胞是存在飢餓狀態,但是血管中過量的醣份,造成高滲透壓的狀態,開始破壞其所到之處的器官,糖尿病的病變就因此展開。

中醫師蔡易昌表示,每個病人都希望醫師一次就治好糖尿病,拿一次藥就想要看到標準的血糖值,而不去思考整個疾病的過程,隨著病情的拖延、惡化、演進,各個器官的併發症一個一個出現,這代表的是患者本身對於自己的身體警告視而不見的結果!

早期治療糖尿病,大家都是以『對抗』的角度處理,當胰島素分泌不足,就用藥物壓榨胰島細胞超時超量工作,分泌的細胞越來越累,當然所能得到的產能是每況愈下。

後來,又有一種『放任』的方式,即胰島素分泌不足,就直接提供身體所需的胰島素,由外來的胰島素幫助醣類進入細胞而維持生理活動。但是,長期下來原本負責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就會出現『依賴』性。

蔡醫師強調,中醫治療的優點就是因人而異,也就是同病異治的觀念,以『共存』取代『對抗』及『放任』。先利用中藥調理,使身體先與糖尿病達成和平共存的階段,一方面穩定血糖,一方面使傷痕累累的胰島細胞逐漸修復。當生理機能逐漸復原時,原本用藥就可逐步減量,最終是以脫離藥物為目標。而在調整的過程中,患者必須配合醫師,每天定時監控血糖的變化,以得知目前身體的狀況為何,配合適當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改變,就可以逐漸改善病情。

糖尿病千萬不能輕視它,好好治療,人生也可以是彩色的,糖尿病不是絕症,並不一定要一輩子吃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5:48 | 顯示全部樓層
糖尿病患早用降壓藥 降死亡風險
蘋果日報



降血壓藥物有很多種,包括乙型阻斷劑、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等,不過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血壓標準比一般人更嚴苛,收縮壓目標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而一般人的標準則是140/90毫米汞柱,所以糖尿病患若能及早控制血壓,將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


降壓藥保護心血管
一項名為「TRANSCEND」的國際臨床試驗日前在2008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台灣地區試驗總主持人、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陳志鴻指出,過去曾有心臟衰竭、中風、冠心病、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若以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塞、中風這3大目標來看,除原本使用的降血脂藥物和高血壓藥物外,再加上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能再降低風險達13%。不過,此項試驗中對於因心臟衰竭住院的治療目標,並未達到如預期的結果,所以,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啟宏表示,再合併另一項研究「PRoFESS」的結果來看,這些患者持續使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達6個月以上,就可達到預期目標。
另外,此次「TRANSCEND」試驗可更加確定,亞洲女性在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時,比西方人更易出現咳嗽副作用而停止用藥,這時可改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以達到保護心血管的目標。


依病史選擇降壓藥
糖尿病患者是所有慢性病中最難控制,也是風險最高的疾病!黃啟宏醫師認為,糖尿病患若積極控制血壓,可有效保護心血管,而在眾多降血壓藥物種類中,挑一類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藥物,是較好的治療法。例如已有腎病變或腎病變高風險群、曾心肌梗塞、曾心臟衰竭,可選擇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曾有心肌梗塞的患者,建議先選擇乙型阻斷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6:05 | 顯示全部樓層
C肝患者 糖尿病風險高
蘋果日報
【陳柏因╱台北報導】



根據國外最新研究,C型肝炎感染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三點七七倍,醫師提醒C肝患者,若合併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體態肥胖應測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若合併有肝功能異常,則應提高警覺接受C肝篩檢。


應注意血糖控制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黃建榮昨天表示,很多民眾都以為C肝與糖尿病是兩種疾病、沒有關聯,但根據美國最新研究發現,C肝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三點七七倍。
除美國有此論述外,黃建榮表示,國內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也發現,高達三成五的C型肝炎病患合併血糖耐受不良,其中二成八為糖尿病,其餘是空腹血糖偏高,相較一般人糖尿病盛行率僅一成三明顯偏高。
C肝病毒的核心蛋白可抑制細胞訊號傳遞,導致胰島素阻抗性並造成血糖上升,不但感染C肝患者較易罹患糖尿病,C肝患者在使用干擾素治療時,也有引發血糖值升高的併發症,建議C肝與糖尿病患應注意肝炎病情與血糖控制。


C型肝炎小檔案

◎盛行率:約4%
◎症狀:胃腸不適、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病程:急性C肝8成以上會變成慢性C肝、而慢性C肝約有2成會變成肝硬化
◎傳染途徑:輸血、不潔針頭、刺青、穿耳洞等
◎注意事項:
.C肝沒有疫苗可預防,感染者應依醫囑接受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
.避免不必要的輸血
.避免共用刮鬍刀、針頭、牙刷
.C肝病患肝功能指數可能高高低低,一次檢驗正常並不代表痊癒,應遵照醫囑每3?6月接受追蹤
資料來源:肝基會、黃建榮醫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醫知識》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
uho
uho編輯部



您知道什麼是「糖化血色素」(HbA1c)嗎?它可以當作人體最近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所以現代的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指標已經不只是單純看血糖的高低值,而是以糖化血色素值作為控制良好與否之指標。

所謂「糖化血色素」(HbA1c)是指人體血液中的紅血球含有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因此檢查血中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可以反映體內最近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就愈高,一般人糖化血色素的正常值約為4-6%,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若能有效控制並降低糖化血色素的值,則每降低1%,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病變的機率,就可降低25%。

糖尿病人大多會去瞭解血糖值的高低,作為是否控制好病情的判斷依據。不過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形,且可能受到疾病、藥物、飲食、運動等因素影響,而有起伏變化。所以有些糖尿病人平時不忌口,看門診前才臨時抱佛腳,開始規則服藥、控制飲食,希望有較低的血糖值,但醫師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大安糖氏家族~控糖樂活班」的學員蔡裕憲先生在退休前常因應酬多,暴飲暴食而導致罹患急性胰臟炎,甚至病危,接著出現糖尿病合併症。歷經10年糖尿病病程,開始省思自己的生活習慣,也了解控制血糖是自己的責任,學習自我健康管理,除了規律服藥、飲食及太極拳運動控制。另每日早上飯前及睡前積極監測血糖,透過「大安糖氏家族護照」做健康監測紀錄及運動紀錄,定期就醫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追蹤糖化血色素,經過12週積極自我血糖控制後,飯前血糖值由原先165mg/dl降至101mg/dl、糖化血色素由11.4%降至7.7%,連三酸甘油脂亦由259 mg/dl降至157mg/dl,可說是自我血糖控制成效卓越,亦可作為其他糖尿病患者之學習典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6:38 | 顯示全部樓層
男血糖控制差 性功能老10歲
蘋果日報
【甯瑋瑜、邱俊吉╱台北報導】



台灣每20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且有年輕化趨勢,而國內醫界最新研究發現,年輕、中壯年男性患糖尿病,若不積極控制血糖,性功能將大受影響,約比同年齡者老10歲;醫師也強調,男性若空腹血糖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標者,即「葡萄糖耐受不良」者,須調整飲食或減重,以防不舉。


吸菸加劇不舉
高雄榮民總醫院對792名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男性做調查,結果有83.6%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礙,43.2%屬嚴重不舉;排除可能干擾因子後發現,血糖長期控制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為是否陽痿的關鍵。
研究主持人、高榮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說,對未滿60歲的病患來說,血糖控制好壞是性功能指標,「血糖控制愈差,陽痿風險愈高;若又吸菸,陽痿會更嚴重。」高雄榮總一般內科主任呂志成表示,血糖與勃起功能障礙間的關係過去並不明確,此研究則證實,不控制血糖,確會影響性功能。


國外研究發現
簡邦平指出,國外研究發現,糖尿病男性病患的性功能,比同年齡、未罹病者還要老10歲,但民眾不要得了糖尿病才擔心不舉,發現血糖值偏高,達到「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標準,就要控制血糖,既可防糖尿病也可防不舉;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文正說,葡萄糖耐受不良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過140,也稱為「糖尿病前期」。


避免陽痿注意事項
.戒菸、減肥、不過量飲酒、不熬夜,避免勞累
.不吸毒、不濫用藥物
.妥善控制血糖值,尤其是糖尿病患更要控制病情
.若有勃起功能障礙,如不舉或硬度不足,應就醫
資料來源:簡邦平、許志成醫師、《蘋果》資料室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6:54 | 顯示全部樓層
控制糖尿病 洋甘菊茶有妙用
自由
〔編譯魏國金?綜合16日倫敦外電報導〕



英、日研究人員發現,長期被用來舒緩神經、幫助睡眠的洋甘菊茶也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併發症,比如失明、神經與腎臟病變等出現。

有助預防第2型併發症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報導,在以洋甘菊萃取物餵食患有糖尿病的實驗鼠後發現,洋甘菊不僅能降血糖,還能封鎖一種與糖尿病併發症生成有關的酵素之活動,這項研究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中。

第2型糖尿病通常與肥胖有關,在已開發國家中,該類糖尿病患呈現攀升之勢。而洋甘菊應用廣泛,舉凡紓壓、解熱與減輕經痛等都有效。

日本富山大學教授加藤敦的研究小組以洋甘菊萃取物連續餵食糖尿病老鼠21天後,與控制組老鼠作比較,結果發現,前者的血糖濃度明顯降低,顯然洋甘菊能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

在老鼠的組織檢體中也發現,洋甘菊能降低醛醣還原?的活動,該酵素有助於將葡萄糖轉化成山梨糖醇。

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當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上升時,醛醣還原?的活動就增加,然而山梨糖醇不容易通過細胞膜,因此在眼球、神經細胞附近形成過度堆積,造成眼球與神經細胞嚴重受損。

英國糖尿病協會的醫師金恩指出,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健康均衡的飲食與運動,加上服用處方藥物,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7:09 | 顯示全部樓層
美研究:常用寶特瓶 易患糖尿病
TVBS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許多塑膠製品,包括寶特瓶,還有嬰兒用的奶瓶等等;美國一個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塑膠製品中,含有一個叫做「雙酚A」的化學物質,如果被人體吸收,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的機率就會大增;換句話說,您常常使用寶特瓶來喝水,就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炎炎夏日,隨手買一罐塑膠瓶飲料,方便又解渴;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製造塑膠容器的其中一個化學成分BPA,也就是雙酚A,如果被人體吸收,可能會引發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肝臟相關病變。 研究人員讀了1500人的尿液數據,發現如果尿液中,BPA濃度比較高,他們得到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接近4成;現在,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正在舉辦聽證會,消費者保護團體希望,至少可以嚴格控管嬰兒奶瓶的製作。 另外,愛吃甜食的人,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美國肯塔基大學研究發現,顏色鮮豔的甜食,會產生情緒覺醒,如果沒有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很容易成為甜食的奴隸,把過量的甜份吃下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7:27 | 顯示全部樓層
夜間頻尿未必是攝護腺肥大 可能糖尿病作怪
中廣
張文祿報導



一名47歲的林姓男子,一直為頻尿所苦,以為自己攝護腺肥大,經檢查發現,患者頻尿並不是泌尿系統問題,而是糖尿病引起,醫師提醒男性朋友,兩者病程不一樣,民眾身體有異狀,最好盡快就醫。

男性朋友出現頻尿時,大多以為是攝護腺肥大惹的禍,其實並不一定,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兆畬表示,一名林姓男子近一個月來,出現頻尿症狀,且一直有口渴的感覺,後來解尿困難,懷疑可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到泌尿科檢查,醫師研判是糖尿病,檢驗後,血糖高達正常值的五倍多,並不是攝護腺肥大所引起,進一步治療後,血糖值下降,先前頻尿、解尿困難也獲得改善。

許兆畬醫師說,糖尿病與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都會出現頻尿,但兩者的差異在於,攝護腺肥大一般以排尿困難為主,較後期才會出現頻尿;糖尿病併發症則以頻尿表現為主。

許兆畬醫師強調,有很多民眾不知道本身有糖尿病,往往等到發生併發症才就醫。而糖尿病有三多,多喝、多吃及多尿,有時發病時,並不一定會按照標準的框架出現,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麻、視覺模糊、皮膚有傷口不易癒合等,也有可能沒有不適的症狀。醫師提醒,如果有家族史或一直覺得口渴想喝水、近期體重下降等,可以進行小便檢查、血糖檢測,以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7:44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醫五大處方 治療糖尿病腎病變
uho
uho編輯部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您還停留在『只是』慢性病之一的印象中嗎?

當糖尿病控制不好時,容易使視網膜、腎臟和神經造成傷害,也會加速心臟、腦部和四肢動脈血管的粥狀硬化。其中最令人害怕的首推「腎病變」diabetic nephropathy (DN),若演變成尿毒症,就有可能要終生洗腎。

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糖尿病患者在發病10~15年後,30~40%會發生尿蛋白,而腎病變的發生從早期尿蛋白到腎衰竭尿毒症平均要8~10年左右,在長期透析治療的尿毒症病患中,因糖尿病所造成的比例愈來愈多,在歐美國家糖尿病已是形成尿毒症的第一位,所以早期篩檢出尿蛋白並積極治療就很重要。蔡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依其臨床症狀,可分為五期:

◎ 第一期:腎小球高過濾期,糖尿病初期。
常用處方如:白虎加人參湯。
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肌酸酐清除率增高。中醫多屬『燥熱陰虛』,治療以養陰清熱潤燥為主,降低高過濾作用的超負荷現象,血糖穩定、並使腎功能恢復。

◎ 第二期:進展期。
常用處方如:生脈散、六味地黃湯。
腎小球結構上開始受損。運動試驗出現微量白蛋白尿。中醫多屬『氣陰兩虛』,益氣養陰為主,促進修復受損結構,避免腎臟進一步破壞。

◎ 第三期:明顯期,腎病變早期。
常用處方如:參苓白朮散。
出現臨床上持續白蛋白尿,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開始下降。中醫多屬『脾腎氣虛』,以健脾溫腎利濕為主,降低腎臟負擔,加強腎臟的修復。
◎ 第四期:臨床腎病期。持續性蛋白尿。
常用處方如:金匱腎氣丸。
尿素氮、肌酸酐開始升高。腎小球濾過率每年降低10%。開始出現清晨眼瞼浮腫、以後波及全身。中醫多屬『脾腎陽虛』,以溫陽化濕為主,提升腎小球過濾功能,降低水腫及蛋白尿。

◎ 第五期:尿毒症期。
常用處方如:真武湯、二陳湯。
腎小球廣泛硬化,嚴重高血壓,水腫,貧血。中醫多屬『陽衰濁毒瘀阻』,以溫腎助陽、降濁化瘀為主。幫助尿毒排泄,增加尿液排出量。

蔡醫師提醒患者,罹患糖尿病不能逃避,必須維持血糖穩定、控制血壓之外,也需要定期抽血檢查血中的肌酸酐及尿素氮數值,及尿液中的蛋白測定,聽從醫師指示,才能有良好的癒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8:05 | 顯示全部樓層
阿斯匹靈無助糖尿病患預防心血管病 研究不建議患者使用
(路透倫敦18日電)



英國一份研究指出,醫師不應該定期開給糖尿病患者阿斯匹靈預防發生心臟病或中風。

研究人員指出,儘管阿斯匹靈對已經有心臟病或中風患者有效,但是對糖尿病和一種常見血液循環問題患者並沒有好處。

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海雅特(William Hiatt)在發表這份研究報告的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撰文指出,「雖然阿斯匹靈便宜且取得容易,醫師和制定醫療指導方針的人有必要遵照證據所顯示的,阿斯匹靈應該只限於用在已有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患者。」

蘇格蘭(Scotland)丹狄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的貝契(Jill Belch)率領同僚進行的這份研究對象包括從未發生心臟病或中風,但因有糖尿病或末梢動脈血管疾病而屬於高危險群的1276名男、女,他們有的服用阿斯匹靈或者安慰劑,有的服用抗氧化物或安慰劑,經過8年後,他們的心臟病和中風機率大致相同。

研究人員指出,阿斯匹靈對於降低已有過心臟病和中風的男性與女性來說依然是有效的降低風險藥物,「不管是阿斯匹靈或者抗氧化劑,我們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沒發現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死亡率的證據。」中央社(翻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8:21 | 顯示全部樓層
6大降血糖食物 克制糖尿病
時報周刊
記者:邱玉珍



罹患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常因吃錯食物,而導致血糖飆高,引發嚴重併發症;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DCFL不慌糖168新生活」運動,協助糖尿病患吃對食物、做對運動,控制病情。

統計發現,成年後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就高達九成;許多病患在這項飲食運動以及血糖控制的長期計畫中,常面臨許多困擾與挑戰。糖尿病衛教學會日前自美國引進DCFL(Diabetes Control For Life,糖尿病自我管理計畫),幫助糖尿病患從行為、生活中改變,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說,控制糖尿病需要循序漸進,許多病患都知道相關的知識,卻很難落實到生活中。如果生活中,能夠把握「一周改變一個生活習慣」的原則,例如第一周養成每天定時監測血糖值,第二周學會計算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及熱量等,循序漸進、不操之過急,能夠更有助控制血糖。
蘇秀悅強調,現在大多數糖尿病患大都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所以在飲食上的控制更是重要。在臨床上,看到不少糖尿病患因吃錯食物,導致血糖飆高而送醫院急救;事實上,患者只要吃對食物,就可控制血糖,預防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後遺症。而DCFL新生活運動,則是教導病患按時服藥外,如何用食物控制血糖,避免病況惡化。


正確習慣控制病情

蘇秀悅表示,糖尿病衛教學會自今年五、六月,針對十六位病友為期六周的DCFL飲食計畫,結果發現,十六位病友學習了正確習慣後,每人平均瘦一?一公斤,空腹血糖值降低了百分之十左右,從一百三十三毫克?百毫升降至一百二十二毫克?百毫升。
「這套新生活運動在美國已實施多年,成功地幫助三十二萬名糖尿病患控制病情。」蘇秀悅說。根據美國一項針對參與過類似DCFL計畫使用者的網路調查顯示,患者在接受二十四周飲食及生活型態改變計畫後,體重平均減少百分之七?五,空腹血糖值平均降百分之十四。

調查也發現,有高達百分之六十的人認為血糖值獲得改善,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常監測血糖,百分之六十二的人體能變好,還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更注意飲食的選擇。蘇秀悅強調,食物的選擇對糖尿病患來說是一大考驗,選錯食物會讓血糖飆升,選對食物血糖就控制得相當好。

因為食物選擇很重要,所以在美國有些醫師建議糖尿病患吃全素,控制血糖。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吃純素更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研究者針對九十九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為期二十二周遵守低脂、低血糖的純素,或是遵守ADA(美國糖尿病學會)的指南,結果發現,吃純素的人對血糖控制,比均衡飲食來得好。
彰化秀傳醫院營養室主任張水秀認為,吃純素能降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絕大多數原因跟患者吃很多蔬果有關。她解釋,蔬菜水果本來就含有豐富的纖維質,有益於血糖控制;但她並不太建議國內糖尿病患吃全素,因為有些人不適合吃素,怕造成貧血或營養不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8:42 | 顯示全部樓層
升糖指數操控血糖

張水秀表示,影響血糖上升的因素很多,包括食物本身的醣類含量及醣類的特質,如糖的種類、澱粉粒的性質、纖維含量、蔬果的成熟度、食物油脂含量與酸鹼度、烹調的方式和時間等。基本上,比較不成熟的蔬果,纖維含量高或是油脂較多,以及顆粒較粗的食物,升糖指數都會比較低。
低升糖指數食物大都是釋放熱量、糖類較慢的食物,由於這類食物通常具有豐富纖維質,可以減緩葡萄糖消化及吸收的速度,降低餐後血糖和胰島素上升的幅度,對糖尿病患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如主食類包括全麥麵包、全麥麵;水果類包括芒果、桃子、蘋果、奇異果、柳橙、木瓜以及草莓等,都屬於GI值小於六十的低升糖指數食物。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則易使血糖上升較快且較高,如蛋糕、白吐司、白米飯、白麵包、麵條、油炸食物等,都屬高升糖指數食物,糖尿病患應少吃,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升糖指數並不是絕對的標準,像是洋芋片、冰淇淋的升糖指數比白米飯和麵條還要低,但因為其油脂含量高,並不表示比白米飯和麵條有益健康。


每周運動二·五小時

選對食物降血糖外,運動也可降血糖。蘇秀悅說,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預防糖尿病體重控制很重要,只要減輕百分之七的體重,就可預防百分之五十八的前期糖尿病。專家建議,體重過重的人,每周至少運動一百五十分鐘,可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也認為,運動是控制血糖最好的方法,他建議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以低阻力、高重覆性、低負重的運動為主,例如游泳、慢跑、騎腳踏車,或是在家利用看電視或是早上起床,做做簡單伸展操,也可以達到運動效果。

他指出,糖尿病患的運動量最好達到人體六○?八○%的儲備量即可,所謂的儲備心跳數是指,最大心跳數(二二○)減去年齡,再減去休息時的心跳數。例如一位六十歲的患者,其警戒心跳數為二二○-六○=一六○,減去休息時的心跳數(六○?八○),儲備心跳數則介於八○?一○○之間。
也就是說,運動時不要把所有的積蓄用完,只要用掉六?七成即可。以儲備心跳數一○○為例,運動時只需消耗掉六成(一○○×六○%=六○下),其餘的四成則可以保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六成的儲備運動心跳數,加上休息時的心跳數,一位六十歲糖尿病患運動後的心跳數介於一二○?一四○間最為理想。
因此他建議民眾,糖尿病患者每周的運動頻率最好三?四次,每次二十?四十分鐘,運動時間最好在餐後六十?九十分鐘,或注射胰島素之前。若不方便外出運動者,也可在家裡做一些簡單體操運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認識升糖指數

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值)只是一個相對的數字,當食入含有50公克醣類之食物使血糖上升的面積,比對含等量醣類的標準食物對血糖效應的比例值。
簡言之,升醣指數GI值就是特定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GI值愈高表示升糖指數愈高,GI值愈低升糖指數愈低。
GI值以60為界線,高於60稱為高升糖指數,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讓血糖快速升高;低於60稱為低升糖指數,而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會讓血糖上升較為穩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10-21 15:4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降血糖食物

糖尿病患最難控制的就是「血糖」,稍不留意,血糖就會飆高,影響健康。營養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要讓血糖維持穩定,可多吃蔬果、五穀雜糧。以下介紹幾種可降血糖的食物,供民眾參考。

★洋蔥
功效:可讓血液順暢流動
洋蔥含硫化合物,防止血液中的血小板凝固,使血液流動流暢,並且還有消除自由基的功效。此外,洋蔥裡還含有一種叫做環蒜氨酸的物質,可溶解血栓。有研究發現,洋蔥抑制血糖的上升,雖然血糖可經由藥物來抑制,但是有時藥物作用太強,反而會導致低血糖。洋蔥降血糖效果雖不若藥物來得快,但它可讓患者的血糖維持在穩定狀態。
營養師叮嚀:洋蔥雖可降血糖,但不宜吃過量,張水秀表示,身體五臟六腑需要其他營養素,不能只吃洋蔥,每天只要吃要攝取50克(約1/4個)洋蔥,就能發揮很好療效。

★空心菜
功效:抑制食物中血糖吸收
前陣子很多人吃香椿降血糖,事實上,空心菜、小白菜、萵苣等葉菜類,富含纖維質,可以抑制食物中糖分的吸收,達到降血糖的功效。營養師表示,民眾要藉由食物抑制血糖上升,不需花大錢買高貴食材食用,菜市場裡很多蔬菜都有這種功效。
營養師叮嚀:多吃蔬菜確實可控制血糖,但民眾千萬不可把它當成主食,飲食上還是要搭配肉類,營養才均衡。

★茶類
功效:避免血糖上升
茶葉本來就有很好的消脂、降血糖功效,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有此功效。目前研究發現,芭樂茶、桑葉茶可預防血糖上升。芭樂茶中含有芭樂多酚,能抑制分解糖的酚活化,緩解糖的吸收,避免人體吸收過多的糖分,抑制血糖的上升;有研究發現,桑葉中特有的1-去氧野尻酚素成分,能抑制將多糖分解成葡萄糖的α-糖甘酚,抑制血糖上升。
營養師叮嚀:桑葉茶要在飯前飲用才能抑制飯後血糖升高,在飯後飲用則沒有這種功效。

★山苦瓜
功效:調整血糖、血脂
最近苦瓜很受歡迎,連飲料也把苦瓜製成茶,讓民眾更方便飲用。苦瓜為什麼如此夯,主要是因為國科會委託台大、中國醫藥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教授研究都發現,苦瓜中篩選出可以改善胰島素抗性之活性天然物,簡言之,苦瓜有調整血糖、血脂的功效。
營養師叮嚀:並不是所有的苦瓜都有此功效,此研究係針對山苦瓜。苦瓜雖然好處多多,但有些人不宜吃苦瓜,像孕婦、兒童及低血糖患者。

★山藥
功效:可有效改善高血糖
研究發現,山藥含有胰島素分泌必不可少的鎂和鋅等成分,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可促進血液中葡萄糖的代謝。此外,山藥的黏滑成分由黏蛋白形成,它會包覆腸道內的食物,使糖分緩慢吸收,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調控。
營養師叮嚀:山藥雖然有益人體健康,但它屬澱粉類,吃多了就不宜再吃米飯,否則可能會吃進過多的熱量,造成血糖上升。建議患者把山藥當成一道菜,不宜過量。

★糙米
功效:預防血糖上升
糙米飯富含較多的纖維質,飯後產生的血糖高點較低,且亦有飽足感,可以解決病友覺得吃不飽的問題。且糙米飯富含鉻等多種礦物質,能促進脂質和糖的代謝。如果體內缺乏鉻,會使胰島素的功能降低,容易引起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因此糖尿病患更應預防鉻的流失,建議可多食富含鉻的食物,包括海藻類、魚蝦、糙米等。
營養師叮嚀:糖尿病患不能只單靠食物控制血糖,最好能搭配運動效果更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5:07 PM , Processed in 0.0237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