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patton

道德經釋義總匯-純陽真人釋義(紫?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7-26 09:57:4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二章 益謙-益謙得全

曲則全,枉則直,
委曲謙讓可以保存而得大全,彎曲可以伸直,

漥則盈,敝則新,
卑不低漥,可以得到盈滿,殘舊破爛,可以得到更新,

少則得,多則惑
小取小佔,可以真得,濫貪多求,則多墜入困擾迷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所以聖人抱一守中,作為天下的榜樣和程序。

不自見,故明;
做事不會只顧自己,不存一己知見,故所以能昭明大道;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為是,容納真理,則真知灼見,才會彰顯;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高自大,吹噓粉飾,功業才能得到認同;

不自矜,故長。
不自矜持,不抱殘守缺,才能長治久安。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不能與之爭。
惟獨是不與人爭,故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一日之長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古時所說的曲己從眾不自專,則全其身,這句話,難道是空談的戲言嗎?

誠全而歸之。
誠然,得道的大全,才能返古復初,返本歸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6 11:59:0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三章虛無-虛無體現

希言自然。故。
悟道忘言,聖人行不言的教化,學道的秘奧就是要效法自然。故所以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烈風不會整朝不停的吹,暴雨不會整日不停的下。

孰為此者?天地。
誰去主宰這自然現象呢?就是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天地變化的氣象,尚且不能悠悠長久,何況是人世間苦短的事情呢?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
故所以,修持學道的人,學道的人,就要全神投人,務求與大道齊一,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修德的人,就要全力施為,務求與大德同濟,迷失的人,就到底都執迷不悟,終日與失誤為伍。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與道同齊的人,大道亦欣然接納他,與他一致,同臻至道之境;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與德相合的人,大德亦欣然接納他,與他一致,同臻至德之域;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與迭失同處的人,失誤亦然接納他,與他一致,同臻至誤之鄉。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到了彼此誠信都不足,你虞我詐的時候,就會有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人不信道,道不信人,則天人失所,人不能自立自存於大道之外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26 16: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四章-詠謙-謙之實益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兀起後腳跟,想去增高幾吋,反而站立不穩,雙腳一叉,想跨開大步走,反而不能行動,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只見一己之長,罔菲別人之短,立身處事,並不高明,自以為是的人,是非黑白,好醜善惡,都分不清楚,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自吹自擂的人,浮誇不實,有功績也是徒勞虛化,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長居久任。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從大道的角度來看,贅行可解作多餘又無全益行為。纍贅衍生的惡瘡腫瘤,以欠負纍無益的行為。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誰都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如此立身處地,也不會這樣去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30 10:40:1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五章 道法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大道浩然之氣,無物卻似有物,在宇宙誕生之前,就混沌而成了。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靜寂虛無,無邊無際,卓然獨立不倚,永恒無變,湛然常存,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周行流佈在天地萬物之中,永無止境,絕不力殆,可以稱得上是天地萬物的母體。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給它一個名稱叫道,或者勉強叫它做大。

大曰逝,逝日遠,遠曰反。
大就是廣大無垠,周流無滯、往反不息,若現若逝,往返不息,無遠弗屆,既至無垠遠邃,忽又反本還原,歸復始初。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故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無限的邊際中有四大,而且王就是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大道,大道效法於自身的所然。即大道無所效於它境,只是自效其法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7-31 09:2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六章 重德-重德崇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慎重就是輕浮的根本,安靜就是浮躁的宗本。

是以聖人終日行,
故所以聖人整天待人處事,

不離輜重。
都不離開秉誠穩重,如攜冕旒圭紳,徐步雅言,謹慎行止,尊重別人。
冕旒解以絲繩貫穿玉石,垂懸於冕的前後,冠冕則是貴族王侯的頭上常戴帽飾。
解作端玉(說文)上圓下方以封諸侯時用。解作大帶,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雖有榮瞻美譽,顯世殊榮,也一樣閒心靜處。滿不在乎,且忘欲忘情,超然物外。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嗟惜那超級大邦國的君王,還要那麼輕視己身的生死存亡,而且更輕視天下大勢,往往輕舉妄動,不一而足呢?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輕窕浮躁,則失去穩重的根本,妄為急躁,僨事逞強,則失去主宰能力與君權和君王的帝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1 11:02:4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七章 德用-大德之用

善行,無轍跡,
善於修行的人,循乎天理,做事順任自然,不銘記痕跡,不著形相,

善言,無瑕謫
善於言道,行施不言的教化,心傳默授,至聖至善,難以找到瘕疵,去貶謫他,

善數,不用籌策,
善於數術,知來者而不惑,洞明既往而不憂,也不用蓍龜,算策,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於守道禦侮,雖然不設置橫關豎楗,也沒有人能打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以抱一歸結,雖然不用繩結約束,也沒有人能夠去解開。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所以,聖人總是擅長於拯救別人;故所以沒有被拋棄和遺忘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常常擅長於拯救萬物,故所以沒有被廢棄的萬物。

是謂襲明。
襲明即第十六章,老言:知常曰明。故懂得常有常無之道就是明。這就是叫做暗暗中,不由心不經心地承繼因襲了靈明虛靜的道性。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故所以善道善德的人就是不善之人的師長,不善之人就是善人反省的借鏡,以教養德的借鑒。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不尊師重道,不愛惜從不善之人身上吸取教訓以作借鑒,

雖智大迷,是謂死要妙。
雖自以為聰明睿智,其實大昏迷,這正是其中的奧秘竅妙之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 10:07:1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八章 反樸-反樸歸真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知到雄陽的剛強,就應守護雌陰的柔弱,這樣就天下歸心依附,像河水匯聚的溪谷。

為天不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作為河水匯聚的溪谷,這樣就和恆常的德行合附著,不會分離,回復到嬰兒赤子一般的無知無欲,太和之氣常全。

知其白,∴∵守其辱,
辱解作鎒,垢黑的意思。∴∵『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為後人所加上的二十三個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套帛書道德經也沒有這二十三個字,而高亨等學者考證之為後人所加』。雖然知道昭昭明白,但也應復守之以默默然,而安處於卑隸之中,

為天下谷。
作為天下眾善諸德,攸攸有歸的山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胸襟廣闊得像天下山谷,則恆常大德乃純全備足,才能返還到樸質之本,淳全素真,復歸於道。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大全真樸,化整為零,則歸復於小成之器,就是天下間萬事萬物,聖人用這種復樸歸道,繼而散之一本萬殊的互相轉化的法則,師之輔之,去掌控馭駕它們,作為它們的首長統領。

故大制不割。
故所以大制統作它們,使它們持其樸質,與道合一,與天地齊一,抱撲歸一,永不分割裂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 09:50:0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十九無為-無為而治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將欲施行一套有為,強為,的治國方略,因為不得天道人心,所以以我的見解,他是不能達到目的。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治理天下的君王寶璽,九鼎神物,不可以,以有為的心去勉強圖謀。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勉強而為之就一定會失敗,執著而冥頑不靈的人也會失去治國的權力。

故,物或行或隨,或響或吹,
故所以,事物和人物,有他們個別的表現,或者一齊行動,或者在後跟隨,或者呵氣使你感到溫暖,或者吹氣使你毛管發寒,

或強或嬴,或載或隳。
或者孔武有力,或者潺弱到弱不堪用,或者乘車穩坐,或者墜出車外身陷危境。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故所以,聖人立身處世,言行舉止,不貪娛樂,不奢服飾,不圖安泰,凡事不使過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6 10:35:5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章 知止-知止近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用大道去輔佐邦國的侯王,不發動戰爭,兵臨天下,去揚威耀武,稱霸逞強,戰爭在各個方面,很快就有報應,很快就有後遺症出現。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部隊所駐紮過,做過軍事工程的地方,荊棘就會叢生;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大軍對壘,交戰過後,必定會有兵荒馬亂,顛沛流離的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善於戰鬥的人,但求得到勝利的戰果,點到即止,以求達到佐人主之功便是,不敢在各個戰術的層次方面,用兵威,械足,強力去取勝,吞併別國。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勝利了,亦不自高自大,戰勝了,也不會大吹大擂,勝利的一方,亦不會驕橫囂張,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即使打勝了仗,也是逼不得已的,戰勝後,更不會逞強強進,發動另一場戰爭。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一切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到了壯大後,會漸漸走向衰老,這就叫做不得其道,不得其常保太和之大道,如此無道,很快就會身死國亡,為天下所恥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7 10:24:1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一章偃武-偃兵息武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軍隊和軍械都是不吉祥的東西。任何人或物,都厭惡它,故所以持道修德的人,不會投身於兵凶戰危的機制上,去立身處地。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君子閒居於家室,就以左方為上處之位,行兵調將,則以位處於右方為上策,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
窮兵黷武是不吉祥的東西,並不是君子聖人所嚮往的事物,萬不得已的時候,方去使用它,

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輕描淡寫,點到即止,不以獲得豐碩的戰果為美譽,認為勝利的戰果是美譽的話,這個就是嗜血為樂的殺人王了。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吉慶的事情祟尚左位,悲凶的事情崇尚右位;

偏將軍居左,上將車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偏將軍居左位,上將軍居右位,這就是說用喪禮去處理它。

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殺人或戰死得太多了,應該用悲哀傷痛的心情去泣告它,打了勝仗,也要發喪禮去對待和行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8 10:12:0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二章 聖德-聖人之德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道總常是無名,淳素而未經處理,加工的原料雖小,天下沒有人能臣役它。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侯王若果能夠守著這樸質的資源物料,萬物就將會自歸於賓服,俯首稱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氤氳相合,於是降下甘露,萬物滋榮,人民沒有指令它,都可以自自然然均沾雨露。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邦國立基之始,已經制訂丁尊卑上下的名分,既然己制訂了名分,

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也應該點到即止。知所進退適可而止,就可以沒有災咎。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譬如大道彌蓋盈滿在天地之間,就好像百川萬水,盡向東流,終歸於江湖,匯集於洋海一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8 10:26:4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三章 辨德 辨德知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知人善任者,就叫做智,知彼是也,能夠看清自我就叫做明,知己是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夠戰勝別人,就叫做有威力,能夠戰勝自己,就叫做自強剛堅。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能夠知足,安分守己,必致富有,強這裏解作勤的意思。勤行不懈的人,就是有志之士,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不失根性規律的所以然者,必得長久,平等看待生死,而精神與道共存而不亡滅者,方得稱為永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8 14:50:1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四章 任成 任重大成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大道秉浩然之氣,無邊無際,汜汜無垠,若浮若沉,似有似無,充塞滿盈於天地之間,可上可下,可左可右,無處不屆。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萬物依恃此浩然之氣,生生長養,而它任自任然,不推不辭,成就了大功業,也不據名己有,衣被溫養萬物但不主宰它們。

常無欲,可名於小
尋常日用之間,沒有欲望,至於至小而無內,故可以名為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物歸附依順它,但它又不作為主人,包容都到大而無外,故才可以名稱它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就是它到底都不以恃自己是大,更不自以為大,故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事業。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15 10:42:0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五章   仁德        至仁至德

執大象,天下往。
聖人守一抱樸,掌握大道之至仁至德,天下萬物都移心歸往,天下的四維八表都依賴它而大蔚有成。

往而不害,安平泰。
大道所往攸宜,投入和靠近它都絕對安全,因為它不會害人害物,安穩和平孚泰。

樂與餌,過客止。
娛樂和美食,能使上路的過客,止步暫且留駐。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若用口舌去說出道的所以,就覺得道之為物,淡然無味。

視之不是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用眼睛去看它,卻不足以看見,用耳朵去聽它,卻又是聽不著,但是大道的功用,卻又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15 10:43:3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六章 微明 機微顯明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想要收縮歙斂它,必定要固然將它張開使它盈滿;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想要去削弱它,必定要先把它強化起來;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將快想要把它廢卻不要,必定要先把它振興壯盛;

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將快想要取得它,就必須要先給它一些甜頭。

是謂微明。
這就是洞觀幽微,明察秋亳觸機於先的大智慧,而能秉正道理顯明微妙。

柔弱勝剛強。
柔弱是可以戰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在水中的魚,是不可以脫離深淵而還可以生存的,國家的權力和武力,是不可以放置不理或交給別人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7:20 AM , Processed in 0.02196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