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MissC

【秋日養生特輯】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6-9-20 19:42:57 | 顯示全部樓層
注意秋季保健的健康常識!
  


中醫認為"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人乃氣之聚",肺與秋氣相應。秋季降雨少,空氣乾燥,燥邪最易傷津犯肺,使人出現咽干、鼻衄、咳嗽、膚澀等"燥病"。因此,秋天養生應以養肺為先,防病要特別注意防止呼吸疾病感染。下面分別談談秋季養生的幾個方面:

  (一) 調攝精神:樹立豁達的人生觀。秋風瑟瑟,黃葉凋落,常會使人感到淒涼,低落的情緒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降低。此時,人必須及時調整心態,振奮精神,培養樂觀的情緒。

  (二) 早睡早起:保證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這樣,以利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成人應保證8小時睡眠。

  (三) 練習吐納:晨起可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滿後,分3次嚥下,並用意念送至丹田臍下三寸處,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吐出。最後用兩手握拳輕輕叩擊背部,左右各3次。此法對肺和呼吸系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可於每日早、晚各練一次。

  (四) 調理飲食:以生津潤肺,養陰清燥、通暢大便為主。可選用百合、芝麻、蘿蔔、蓮藕、蜂蜜、銀耳、梨、鴨等食物,忌進食辛辣、煎炸之物,生冷食物也不宜多食。有高血壓與冠心病的老年人應防便秘,小兒要防秋瀉。以麥冬30克水煎代茶飲用,有滋陰潤肺之功。

  (五) 按摩鼻部:有些人鼻粘膜對冷空氣易過敏。臨床表現為流清涕,噴嚏不止。經常輕輕按摩鼻部,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亦有助於養肺。

  (六) 穿衣宜薄:"春焐秋凍"我國古代的一種保健方法,民間稱"薄衣法"。其做法是在夏末秋初之時,慢加衣服以逐漸適應外界的環境,達到鍛煉抗寒能力的目的。


(轉貼)


[ 本帖最後由 MissC 於 2006-9-21 12:34 A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0 20:38:51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季水果入膳 養生又美麗
   

秋季是柚子、柿子、梨子、木瓜與酪梨的盛產季節,這些當季水果不但品質好、價格便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裕昌、萬芳醫院中醫科主任李靜姿與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廖敏宏,更提供水果養生餐來保健強身。


柚子潤肺補血
營養成分:柚子熱量高,1顆柚子約有240大卡,但柚子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B2與鈣、磷、鎂、鈉等,是營養價值高的水果。
可預防疾病: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可舒緩孕婦害喜、消除酒後口臭、紓解宿醉等,還可防血栓、防靜脈曲張。不過柚子不可與藥物同時服用,以免與藥物起交互作用,又因性偏寒,也不適合易腹瀉、消化不良者吃。

01.gif
養生餐 柚皮豬心湯
材料:一顆柚子外皮、半顆豬心、適量米酒。
做法:1.柚皮洗淨與豬心放入鍋內,加入米酒調味,再加水直到蓋過食材。2.大火煮至滾後轉小火燉,直到豬心熟透後將柚子皮撈起,只吃豬心與喝湯汁。
功效:柚皮含揮發油,可治「肺氣不宣」,預防氣喘發作。


梨子止咳化痰
營養成分:梨子主要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果糖、蔗糖、維他命B1、B2、C等。
可預防疾病:梨子有生津解渴、清熱化痰等功效,多吃可以舒緩乾咳、喉嚨有痰、咳到失聲、消化不良等症狀。不過梨子偏寒,本身為常拉肚子、一吃到冰冷食物就咳嗽的寒性體質,就不適合多吃梨子或是不要吃冰過的梨子,建議將梨子煮成甜湯喝。

02.gif
養生餐 百合甜梨
材料:乾百合30克、梨子1顆、冰糖適量。
做法:梨子洗淨去核芯切片,再與乾百合放入鍋內蒸煮,煮至乾百合熟後,加適量冰糖食用。
功效:對於秋季乾咳喉嚨不適、久咳、咳到聲音沙啞的人都有舒緩功效。


酪梨養顏美容
營養成分: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並有豐富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A、D、E與水溶性維生素C。
可預防疾病:酪梨可養顏美容,具保濕、美白皮膚的功效,酪梨中的脂肪,對於秋天皮膚乾燥、便秘者都有效果,其中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E,可保濕皮膚,而水溶性維生素C,也有抗氧化作用。

03.gif
養生餐 酪梨紅棗薑茶
材料:酪梨半顆、老薑3片、黃耆4錢、當歸2錢、紅棗5顆、蜂蜜適量。
做法:1.老薑、黃耆、當歸、紅棗與3碗水放入鍋內熬煮,直到剩下1碗水份量後再將藥材撈起。2.半顆酪梨打成汁加入藥材湯汁,再依個人喜好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酪梨含油脂高,可滋潤肌膚,減少秋冬皮膚乾澀,但油性肌膚的人不適合。


木瓜健脾胃助消化
營養成分:木瓜含有豐富糖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C等。
可預防疾病:可健脾胃、催乳、幫助消化,因含有蛋白酵素,可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對於治療胃不適、高血壓、幫助產婦分泌乳汁等都有功效。

04.gif
養生餐 木瓜煲棗蓮子
材料:木瓜1顆、紅棗10至15顆、蓮子10至20顆、冰糖適量即可。
做法:1.紅棗與蓮子放到水中煮至熟爛後撈起。2.木瓜削皮、去籽、對切成2塊後,再加入紅棗與蓮子到鍋內蒸,熟爛後可依個人喜好再加冰糖食用。
功效:木瓜與蓮子可滋陰潤肺,預防皮膚乾燥,也可再加入白木耳一起燉,更加強滋陰潤肺功效。


柿子顧肺止咳
營養成分:柿子糖分高,但仍含有其他營養成分,包括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碘、胡蘿蔔素、單寧酸等。
可預防疾病:柿子有清熱去煩、潤肺化痰、健脾胃等作用,且含碘對於甲狀腺腫大、口腔潰瘍等有舒緩作用。柿乾可顧肺止咳,紓解如慢性咳嗽等久咳不癒者。也可將柿子蒂煮水喝,紓解打嗝。但柿子性偏寒,易腹瀉、消化不良、剛感冒的人較不適合吃。

05.gif
養生餐 柿子黑豆湯
材料:柿子1顆、黑豆30克。
做法:1.黑豆用水泡軟,柿子洗淨去蒂切成丁狀。2.柿子丁與黑豆放入鍋內燉煮,煮到黑豆熟後再將黑豆與柿子去除,只喝湯汁,一天喝1至2次。
功效:可清熱止血,舒緩血尿、痔瘡不適,不過寒性體質的人不適合喝。


醫師說

水分多水果可防秋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醫師 黃裕昌)
木瓜、酪梨與梨子因為含有豐富水分,對於預防喉嚨乾、咳嗽有痰的秋燥會比較適合,不過本身是寒性體質的人,建議不要吃冰過的水果。

空腹時不要吃柿子
(耕莘醫院中醫科醫師 廖敏宏)
柿子含較高的糖分,有糖尿病、血糖高的人並不適合多吃,柿子中也含有單寧酸,建議不要在空腹時吃,以免胃部不適。


(Apple Daily)


[ 本帖最後由 MissC 於 2006-9-20 08:40 PM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0 20: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喝茶飲 敷面膜 保濕美容


時序進入秋冬,許多美容廠商紛紛推出2006年秋冬保濕產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黃裕昌表示,中醫上如麥門冬、玉竹、杏仁等偏白色藥材,在中醫上有所謂的「美容藥材」之稱,不但有顧肺滋陰的養生效果,同時也可以做成簡單的茶飲與面膜,來加強保濕美容、修護臉部暗沈等功效,不但價格比市面上的保濕產品便宜,而且簡單又方便。


001.jpg
沙參麥冬棗茶
材料:沙參2錢、麥門冬2錢、紅棗3顆。
作法:將3種藥材一起放入杯中,再加入350cc的沸水,等約10分鐘後即可當茶飲用。
功效:沙參與麥門冬具有滋陰養陰的功效,可幫助皮膚保濕、保持光澤有彈性,同時也可以促進腸胃蠕動,來幫助排便。但容易脹氣的人則不適合飲用。

002.jpg
麥參飲
材料:麥門冬3錢、西洋參或東洋參3錢、五味子不超過1錢。
作法:將3種藥材放入杯中再加入350cc沸水,等約10分鐘以上即可當茶飲用。
功效:具有補氣養陰的功效,麥門冬可滋陰,改善皮膚暗沈與乾燥問題,讓皮膚保持光滑亮麗。但便秘與火氣大者不適合飲用。

003.jpg
桃仁玉竹面膜
材料:桃仁6克、杏仁6克、玉竹6克、白芨3克、牛奶約15cc、蛋白1個、蜂蜜適量。
作法:將4種藥材磨成粉放入碗中,加入牛奶、蛋白與蜂蜜攪拌均勻後,再敷在臉上,等到面膜乾後洗去即可。1個星期敷2次。
功效:有潤膚效果,可防止皮膚乾燥、活血化瘀、淡化黑色素。但油性肌膚者不適合使用。


(Apple Daily)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0 20:52:44 | 顯示全部樓層
戶外踏青 防恙蟲叮咬


隨著中秋節腳步逼近,不少人會到戶外烤肉踏青甚至露營,不過醫師也提出警告,到少人去的戶外草原,除了避免被蚊蟲叮咬外,更要注意被恙蟲咬。

萬芳醫學中心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恙蟲病是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認定的法定傳染病,不過並不是透過人與人傳染,而是藉由恙蟲叮咬而被傳染。一旦被叮咬後,只要接受抗生素積極治療就可以痊癒,但是若未接受治療,可能併發肺炎、腦膜炎,甚至有6成死亡率。


主要症狀為發高燒

李文生主任表示,恙蟲病是藉由幼蟲叮咬人體後,使立克次體進入人體而感染,因為幼蟲為紅色,因此又稱「紅蟲病」。恙蟲一般是聚集在人少的草叢,當經過時,幼蟲會叮咬人體的腿部下肢,或是往上叮咬如腹股溝、腋下等較溫暖的地方。被叮咬後部位會出現直徑0.2到1公分圓形黑色焦痂,傷口附近有淋巴結腫大,之後有3到5天的潛伏期,在有不明原因發高燒並持續3至10天,同時出現頭痛、關節痛、肌肉痠痛等。


以抗生素積極治療

李文生主任表示,病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因抵抗力佳,高燒退後復原,但也有人會持續發燒,如果沒有就醫治療,可能會併發腦膜炎、肺炎或心肌炎,並可能有呼吸衰竭、敗血症而死亡。如果及時就醫,醫師會詢問病患旅遊史或接觸史,若有去人煙少的草叢戶外或掃墓,會抽血檢測血清,確定是否是被恙蟲叮咬,若確定主要是以四環素治療。李文生主任表示,為了避免被恙蟲叮咬,建議盡量少去人煙稀少的草叢從事戶外活動,另外防蚊液是不能防恙蟲叮咬,因此建議穿上長褲、長袖,以隔絕皮膚與恙蟲接觸。


(轉)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0 20:57:37 | 顯示全部樓層
吃大閘蟹有禁忌 勿與葡萄柚、山楂、柿子一起享用



肥美的大閘蟹即將登場,要提醒饕客注意,台中曾經有一名男子把大閘蟹和葡萄柚一起食用,結果出現呼吸困難、嘔吐等症狀,中醫師提醒大家,葡萄柚、山楂等食物含有鞣酸,結合蛋白質後,不容易消化,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最好禁口。

大嗑大閘蟹,滿滿的蟹黃,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不過,這樣的美食,可不能胡亂搭配,台中曾經有一名45歲的男子,狂吃6隻大閘蟹後,再配上葡萄柚享用,竟然嘔吐、呼吸困難,幾乎要了他的命。

大閘蟹讓許多饕客愛不釋手,不過,醫生要提醒你,避免跟山楂、葡萄柚、橄欖和柿子等食物一起享用。
中醫師許淑雯表示,「葡萄柚裡面含有鞣酸,螃蟹就是高蛋白的東西,吃了鞣酸之後,就會讓蛋白質的吸收力變差,造成消化...比較容易消化不良。」

大閘蟹味質鮮美,含有高蛋白質,但是性寒,而且帶濕毒,除了皮膚病患者、體質虛寒的人要忍忍口之外,醫師還提醒,有幾種人最好不要吃。

許淑雯醫師指出,「像高血壓或者有心臟病,或者是尿酸比較高的人,就要小心。」

想要吃的新鮮、美味,要記住醫生的建議,最好加上黃酒、生薑和蒜,能殺菌又能調和寒性,才能夠吃的健康。」


(東森新聞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秋涼養胃護胃六要素  



入秋以後,隨著北方來的冷空氣的不斷向南侵襲,氣候變化較大,晝夜溫差懸殊。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使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再有,由於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腸的負擔加重,因而容易導致胃病發生。

尤其是原來患有胃病的病人在秋季很容易復發。秋涼以後預防胃病發作需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

一、飲食要規律、衛生。進餐有時過早,有時過晚,可口的就吃得多,不可口的就吃得少,或任意吃冷食、零食,使胃腸的工作量緊一陣、松一陣,這就容易造成胃腸病。飲食不衛生,腐敗的食物吃了容易中毒。因此,選擇食物,要注意新鮮、清潔,進食有規律,是防止胃腸病的首要問題。

二、口味要清淡。要保持胃腸的沖和之氣,就得常吃些素食淡飯,適當輔佐一些肉類肥甘食品。胃病患者的飲食應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吃生冷,並戒除煙、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潰瘍惡化和復發。

三、情緒要樂觀。研究表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人的心理、情緒息息相關。過度的憂愁、悲傷、恐怖、緊張、憤怒都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因此,預防和治療胃腸病,要經常心情愉快,保持樂觀,避免患得患失、焦慮、恐懼、緊張、憂傷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四、身體要鍛鍊。要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這樣有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迴圈,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要科學安排生活,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防止過度疲勞,減少發病的機會。

五、用藥要謹慎。臨床實踐證明,應禁服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的藥物。如因病需要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在飯後服用或同時加用保護胃的藥物。另外,服藥治療的症狀消失,也不等於胃腸病徹底治愈。慢性胃腸病多發展為器質性病變,症狀雖然可以很快暫時消失,但創面還需逐漸地恢復。患者應繼續服藥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

六、衣被要保暖。因此,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導致胃病發作。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12:14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天洗手水溫別太熱  



在乾燥的秋天,人們通常只關注面部的滋潤護理,卻往往忽略了對雙手的呵護。

在日常生活中,手部不僅經常曝露在日光下,還要從事很多繁雜的工作,每天的頻繁清洗,或是經常使用含消毒殺菌成分的香皂,都會對我們的手部造成損傷。如果洗手不當,最容易造成損害的是手掌心,這個部位角質層厚,皮脂腺稀少,稍不注意就會粗糙、乾裂,甚至脫皮;手背皮膚柔軟、細嫩,比臉頰的皮膚還薄,也極易老化、鬆弛。

因此,在秋季,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保護雙手不受損傷:第一,避免頻繁洗手,在清洗衣物時,不要讓雙手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第二,洗手時水溫不應過熱,否則會破壞手部表面的皮脂膜,促使角質層更加乾燥甚至皸裂,最佳水溫應該在20℃—25℃之間。第三,洗手時應選用無刺激性的中性洗手液,最好含有維生素B5、維生素E或羊毛脂、蘆薈等滋潤型護膚成分,儘量不使用肥皂等鹼性較強的清潔用品。最後,手洗乾淨後,不能任其自然風乾,因為在乾燥的空氣中,手部皮膚內的水分,會伴隨未擦乾的水分一起蒸發掉。正確的做法是:洗手完畢,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擦手,在皮膚未幹時,塗抹具有保濕功能的護手霜,只有這樣才能及時鎖住皮膚內的水分。(張芳)


(環球時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珍唾惜津才能防秋燥



古代養生對唾液推崇備至,把唾液譽為金津、玉液、甘露、神水等。現代醫學認為,人的唾液是由腮腺、頰下腺、舌下腺三對大的唾液腺體以及口腔黏膜和舌表面上無數微小唾液腺分泌出的。正常成人每天分泌量為1至1.5升唾液。唾液的分泌受神經系統的支配,由外界刺激引起,不同的刺激物還會引起不同成分的唾液。

唾液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僅能濕潤清潔口腔,而且其中的澱粉酶可將食物混合分解為麥芽棒,助其消化;溶菌酶等能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磷酸鈣能促進牙齒鈣化,修復牙齒上的微小孔洞;黏液蛋白能中和部分胃酸。細嚼慢咽的人由於唾液分泌增多,不但可以減輕腸胃負擔,胃潰瘍發生率也明顯下降。

秋天發“燥”,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嘴唇總是幹幹的,口感乏味,尤其是說話多了,更容易嗓音嘶啞,感覺喉嚨裏像“發火”一般。所以,保住津液是防燥的根本措施。喝水是補津液的最好方式,可是喝的水已經不少了,嘴唇為什麼還照樣幹?這主要是沒有注意保水的原因。雖然喝了很多水,又喝了很多湯和粥,可是你一到單位就因為一點小事大動肝火,或在人前口若懸河,這樣喝多少水也沒有用———嘴唇照樣幹。因此,不要隨意吐棄唾液。秋季多吃防燥的飲食,少吃助燥食物,再從全身及情緒方面把握自己,不使心火上升灼燒津液,才不會“發燥”。此外,可吃些雪梨、鴨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陰。也可服用秋梨膏、養陰清肺膏、龜苓膏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北京青年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16:39 | 顯示全部樓層
秋補四種素食更有效



隨著天氣的漸漸轉涼,大多數人都喜食肉類食物以增加營養,滋補身體,維持身體內部的平衡,以抵抗將來的嚴冬的寒冷。這時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食品,對於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可是,經過一夏的折磨,有些人脾胃虛寒,消受不了大魚大肉,是不是該選用些素食進補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素食就是秋季進補的寶貝,它們價格雖然便宜,但在營養上卻有許多獨到之處,是不少動物性食品所無法比擬的。

1、芋頭:芋頭富含澱粉,營養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有熱量91卡,蛋白質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並含乳聚糖,質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復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係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3、包心菜: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番茄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製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髮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4、蘿蔔: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他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蔔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參”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文匯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天曬被子最好不要拍  



  秋意漸濃,許多家庭都把閒置了幾個月的棉被拿出來禦寒。但是,被子從衣櫃或床屜裏取出後,可別直接就蓋,記得先在陽光下曬一曬。

  因為被子中會存留一些人體的皮屑、汗液等,即使是乾淨的被子,連續3個月不曬,裏面也會滋生幾百萬隻螨蟲,而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有效殺菌。另外,由於各種人造板和木制傢具中含有甲醛等化學物質,時間久了,放在裏面的被子會吸附大量的游離甲醛。所以,選個晴天,把被子拿到陽光下曬一曬,不僅能殺滅被子中的有害微生物,還可以使棉纖維舒展蓬鬆,讓您蓋著帶有“陽光味道”的柔軟被子入睡。

  曬被子時,還應該注意以下一些細節:首先,棉被可以直接曬。上午11點到中午2點,陽光最充足,這個時間段曬一下被子,棉纖維就會達到一定程度的膨脹。

  而羽絨被和羊毛被不要在太陽下曝曬,在陽臺等通風處晾1小時就可以了。

  其次,化纖布料或混合纖維布料的被子,不宜在陽光下曝曬,因為化學纖維長時間處在高溫下會釋放出化學物質。這類被子可以先覆蓋一層薄棉布再曬,就能保護被面不受損害了。另外,羊毛被和羽絨被的吸濕性和排濕性非常好,晾曬時最好也蓋一塊棉布。

  最後,曬好的被子切忌拍打。因為棉花的纖維粗而短,易斷裂,用力拍打會使纖維變成棉塵跑出來;合成纖維一般細而長,容易變形,拍打後纖維一旦縮緊不容易還原,成為板結的一塊;羽絨被更不能拍打,否則羽絨會斷裂成細小的“羽塵”,從而影響保暖效果。此外,被子經拍打後,表面的粉塵及螨蟲的排泄物會飛揚起來,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所以說,曬好的被子,只要用刷子刷一遍,去掉浮塵就可以了。


(文章來源:搜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26:00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季可吃梨解“秋燥”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中水分減少,此時人們易出現咽幹鼻燥、唇幹口渴、咳嗽無痰、皮膚幹澀等“秋燥”現象。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對秋燥症有其獨特的療效。

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等,主要用於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幹咳、咽幹舌燥,或噎嗝反胃、大便幹結、飲酒過多之症。秋天每日堅持吃兩個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梨還有清熱、鎮靜神經功效,對於高血壓、心臟病、口渴便秘、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患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梨還是肝炎、腎臟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梨的不同吃法,可產生不同功效

降壓: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梨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方法:用鴨梨1個、番茄1個,剝去外皮,放在鍋內煮熬,每天吃1次,連吃20天,可滋陰清熱,有防治早期高血壓的作用。

保肝: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多種維生素,有保肝、助消化、促食欲的作用。梨可作為肝炎等各種肝臟疾病的輔助治療食物。方法:用鴨梨1個,清洗切片,與柳枝3截同水煎,喝湯食梨,每日1次,可治傳染性肝炎。用生梨兩個,去皮、核,切片浸醋中,一日吃完,有清肝退黃疸之功能。

解酒:《本草綱目》說梨能“解瘡毒、酒毒”。方法:鮮梨搗汁,連服300~500毫升;或將梨放入米醋中浸泡1周後食用,每次半個或一個,可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解酒。酒後吃梨,備覺舒服。

痰喘氣急:把梨剜空,裏面放小黑豆,留蓋蓋住,小火煨熟,搗做餅,每日食用。

咳嗽:梨搗汁用,熬膏亦可,加薑汁、白蜜服用。

熱病口渴:甜水梨1個,切薄片,冷開水浸泡半日,搗爛取汁,時時頻飲。

“梨膏糖”更是聞名中外,它是用梨加蜂蜜熬製而成,對患肺熱久咳症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民間對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因此,生吃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現的咽喉幹、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

冰糖蒸梨是我國傳統的食療補品,可以滋陰潤肺,止咳祛痰,對嗓子具有良好的潤澤保護作用。

梨雖為佳果,但不宜多食,過則傷脾胃、助陰濕,故風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虛便溏者慎食。


(北京青年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28:5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事之秋”如何養生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時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氣清肅,金風送爽,萬物成熟,正是收穫的季節。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

“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被稱為“多事之秋”。

由於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調和情志 遠離悲秋

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

宋代養生家陳直說過:“秋時淒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可見,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正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鬱、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凍有節 和用強身

我國自古以來流傳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但對“秋凍”要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

自“立秋”節氣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寒露過後,北方冷空氣會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鍊,可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

寒冷刺激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文章來源:人民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30:09 | 顯示全部樓層
初秋不宜大補

  

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季的開始,但剛立秋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濕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食物。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劃清界限”,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則對身體大有裨益。

初秋之後雖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但也經常有“秋老虎”光臨。中秋時節若出現高溫、天晴少雨、持續乾旱、空氣乾燥時,“溫燥”便不請自來,它常損傷人體的津液,引起皮膚乾燥、舌紅少津、毛髮乾枯、大便幹結、口鼻咽幹、胸痛幹咳、少痰等症狀。晚秋時節,涼燥傷肺使人咳嗽痰稀、咽幹唇燥、鼻塞不通。但無論溫燥還是涼燥,總以皮膚乾燥、津液缺乏為特徵。為了預防秋燥,中、晚秋應食用一些性質平和且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作用的藥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燉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參與鴨一起煲湯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調服。為了預防秋燥,可適當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為首選,其次,像荸薺、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潤燥之物。但凡脾虛濕重而泄瀉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則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秋季進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進補還應因人而異,因此,對於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時健)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31:56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冬進補還是要養陰  



說起秋冬養陰,許多讀者也許不太了解,但要是說起冬病夏治,相信許多人都不會陌生,每年夏天一到三伏那一段時間,市內各大醫院中醫科便是車水馬龍,等待敷貼的病人早早排起了長隊。由於冬病夏治方法簡便,療效確切,因而深受患者歡迎。事實上,秋冬養陰與冬病夏治原本是一對孿生姐妹,只是由於冬病夏治早為人知,而秋冬養陰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祖國醫學認為,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在疾病的調理以及保健養生中,如果能將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便是這種思想的結晶。春夏兩季陽氣盛,陽虛之人,此時養陽可得天助,這便是冬病夏治中藥敷貼的理論基礎;而秋冬兩季陰氣盛,陰虛之人需滋陰養液,四季均可補,為何以秋冬最佳?這好比一株乾渴的鮮花,春夏養陰猶如中午澆花,澆下去的水分會被蒸發掉一大半;秋冬養陰好比傍晚澆花,同樣多的水分不但不會被蒸發,還可兼得晨露的滋養。可見,無論是秋冬養陰還是冬病夏治,均巧妙的運用了天時之利,自然事半功倍。

秋季女人要保鮮

那麼,哪些人宜在秋冬養陰呢?中醫認為,久病傷陰,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壓、慢性腎病、更年期綜合徵等一系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陰虛表現,養陰補虛是這類慢性疾病調理的重要原則,常用的補虛方劑有六味地黃丸等,其中六味地黃丸是中醫沿用千餘年的養陰經典名方,方以熟地、山藥、山茱萸“三補”和丹皮、澤瀉、茯苓“三瀉”組成,補瀉結合,調理陰陽,滋補肝腎之陰,廣泛適用於臨床各類陰虛疾病,秋冬兩季堅持服用,可有效改善久病陰虛體弱的症狀,增強體質,緩解春夏病情。(易崢)


(中國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6-9-21 17:33:18 | 顯示全部樓層
秋季應對脫髮小妙方  



氣候乾燥的秋天不僅是對皮膚的考驗,對人的頭髮也是十分不利的。因為秋天環境濕度太小,頭皮容易乾燥,毛髮容易乾枯。如果這時人體的營養攝入跟不上,就很容易發生脫髮現象。從生理代謝角度來說,脫髮本是一種正常現象,尤其是在秋季。

但如果每天掉發頻繁,超過100根/天,就應該認為是脫髮病了。因此,如果人們感覺一入秋,頭髮明顯比平時掉得多,就應該注意從生活等各方面進行調理,以減輕脫髮的程度。

減少洗頭次數

洗頭不要過頻乾燥的秋季,有人一感覺脫髮多就頻繁洗頭,結果是適得其反,頭洗得越勤,頭髮就掉得越多。秋季應該儘量減少洗頭的次數,一般每周洗頭1?2次就足夠了。洗髮水不要像夏天那樣使用去油脂和去頭屑的類型;儘量少用鹼性大的香皂洗頭;要多用護髮素;還可間斷性地使用些啤酒或在水中適當加點食鹽和醋洗頭,這樣可預防和減少脫髮。

防曬

仍要注意防曬秋天陽光中的紫外線含量並不比夏天驕陽時少,尤其是天氣乾燥、陽光猛烈的日子,不能忘記防曬,戶外活動也應該儘量打傘,以減少對頭髮的損害。

調整飲食

調理好飲食頭髮的生長、代謝和飲食營養有很大關係。鐵、硫、維生素A、維生素E和優質蛋白質是頭髮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因而飲食要多樣化,多吃一些植物蛋白,如豆類、海帶等;在飲食上還可多安排些滋陰潤肺的食品,如芝麻、蜂蜜、銀耳、核桃、百合粥和水果、蔬菜等。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B2,這些對預防脫髮等都有較好的作用。

治脫髮小妙方

★柚子核治脫髮:如果頭髮發黃、脫落或斑禿,可用柚子核25克,用開水浸泡24小時後,每天將汁水涂拭頭髮及頭皮2?3次。這可以加快毛髮生長。

★生薑治脫髮:將生薑切成片,在發黃、脫落頭髮的髮根處或斑禿處的地方反復擦拭,每天堅持2?3次。這能刺激毛髮的生長。 (伍新華)


(搜狐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4 02:14 PM , Processed in 0.0257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