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樓主: patton

道德經釋義總匯-純陽真人釋義(紫?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16 09:29:3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七章   為政 無為之政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總恆常是無為無欲,而自定自靜,復歸自然的,而且又是無所不致其用,應當做的,又無所不能作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侯王如果能夠守持秉正大道的無為之體,無不為之用,天下萬物將自然地,沐淳風而得教化了。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在這淳化的過程中,它們欲念妄起有所做作時,我就用無名的樸質,無名的原始狀態,無名的大道去收斂鎮撫它。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無名的原始狀態,亦將會無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萬物無欲無求,回到守始古而歸無名的狀態,便會寧宓,天下一切將會自己自然然地從動歸靜,由亂返定,總歸安定於大同之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17 10: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八章 論德 德之所宗

上德下德,是以有德。
有上等道德修養的人,不是有心為德,去彰顯表揚他的德行,所以看不出有道德,因而德臻大全。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行下等道德的人,是有機心去為德,而且他的德行不完美,有心為德之餘,做事藏頭露尾,戰戰兢兢,惟恐失去了謹有的殘缺不全的德行,所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行上等道德的人,抱無為之心而更無意有所作為,行下等道德的人,做事是有所為而為,也就是做作行為是有機心和目的。

上仁為之兩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行上等仁愛的人,辨事是沒有做作之心,上義的人,做事是有作為之機心,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上禮的人,有所為事,提倡禮教但是無人響應附和,於是卷起衫袖,舉起手臂膊胳,以表示見義勇為,義憤填胸去游說人追隨他,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所以失去了大道而後找德去補救,失落了大德然後則求之於仁,失落了仁然後講求之於義,失去義理然後求救於禮教規範。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而所謂禮,就是忠信走到了薄末亦是禍亂的罪魁禍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能鑑前而識知事物將來發展,具先見之明者,乃是道的虛花浮果和表象,不是大道的本身,而且是愚昧的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所以大道者,處身立足於厚德的狀態,而不居於淺薄無德的行止,處理事情實實際際,不去賣弄花巧。故所以去其輕宨浮躁而取其穩重踏實,質樸無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0 10: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三十九章 法本-法道之本

第三十九章 法本-法道之本

昔之得一者,
從古而來,得一者道之本的有如下,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天得到道就清明,地得到道就平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神得到道就聖靈,谷得到道就滿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萬物得到道就會生生不息,王者諸侯得道,他統治的天下就會堅貞正固。

其致之,一也,
它們致使的『清』『寧』『靈』『盈』『生』『貞』各以其一,統攝於一,

天無以清,將恐裂;
天不能失去了道,如果失去了道,天就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就要崩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地不能失去了道,如果失去了道,地就不能保持平寧,恐怕就要崩陷;

神無以靈,將恐歇;
神不能失去了道,如果失去了道,神就不能保持靈聖,恐怕就要消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谷不能失去了道,如果失去了道,谷就不能保持滿盈,恐怕就要枯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萬物不能保持生生不息,恐怕就要消失滅絕;
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
「蹶解作顛撲。」侯王不能保持堅貞正固,恐怕就要國傾城傾,並失去他的高貴一切。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故所以高貴就是要卑賤作為它的本根,高尚是以下層為本基。

是以侯王自謂弧、寡、不穀。
所以侯王帝主都自己謙稱為,孤家、寡人、和不善。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非乎?這還是不是都以卑賤謙下為基本嗎?難道不是嗎?

故致數輿無輿
故所以說人就車而數之,很多車的零件分開就沒有有車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琭琭解作美玉的樣子珞珞解作惡石的樣子。所以不願像翡翠美玉,為人所重貴,也不願像崢嶸礫石,為人所賤視。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0 10: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章 道用-道之為用

第四十章 道用-道之為用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返本還元,向對立面轉化而至物極必反就是道自虛無至靜而發生,繼而又從動再還歸於靜的運動規律,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示人以弱就是道的為用的法門。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都是從有而衍生的,而這個有又從無而產生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3 09:5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一章 始成-善始善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器根猛利的人,聽聞大道,由心往神慕開始,而去探訪履行,必定勤修苦學,由始到終。堅持實踐不懈;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悟性和道緣都是一般的人,聽聞大道,則似明似暗,半信半疑,所以修持大道的時候若即若離,不能堅持到底;

下士聞道,大笑之,
走卒凡夫的人,聽聞大道,就會哈哈大笑,一任置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不大笑,就不足以證明大道的玄妙幽深,至理真詮,非一般人所能認識。

故建言有之,
故所以從前有人說過,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了明大道的人,就好像是表現得很愚味,進道精進的人,行止表現得好傢道心退化,

夷道若纇,
「纇解作崎嶇不平,原意是蠶絲上攪亂了的結。纇:音內。」大道平坦無垠,好像是崎嶇滿途,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辱解作污黑的意思。」上德的人,是虛懷若谷的人。大明大智的人,好像污黑暗昧,
猶如最潔白的東西看似是不潔白的樣子,

廣德若不足,
道高德廣的人,彷惚立德不厚,積德不足,

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偷解作薄。說文:解作變污。」道德修持得敦厚反而看似淺薄偷減,氣質純真澄明又好像是浮污掠垢,不像又不著重質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正大方直,反似沒有尖梭銳角,大器物大建設是要費心勞力,曠時累日,積久才能成功,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洪量的聲音,聽來反似無聲,事物具象到極點,反而看不見形象和輪廓,

道隱無名。
大道冥隱幽深無名可引。

夫唯道善貸且成。
,一版本作貸,貸解施予,意即只有大道能擅長於施予而成就萬物。大道,才能一開始就秉其理於至善,一直去到終結也敬其善於大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4 11:32:1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二章  道化-大道生化

道生一,一生二,
大道化生成混元之氣,其可名一,這混元之氣,流布廣施,於是轉化變成兩儀具象的陰陽貳氣,

二生三,
陰陽貳氣互衍互含,相交而生成保合太和,的成形氣質,人和器物也得此氣質而成形,於是架構成天、地、人,這三才之道,

三生万物。
這三維空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用其已得的太和之氣,成其基本生化要素形、氣、質,演化廣生而成形而下的天下器界和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萬物負倚靠攏陰方而含抱懷涵陽方,

沖氣以為和。
而此陰陽貳氣互相沖虛接觸統一起來,周流不息而至歸中和為用,用這個天下之大本的中,與天下之達德的和,使人民和萬事萬物,各得其宜,處於大和諧之中。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侯以為稱
人民所厭惡的,不穀解作不善的意思。唯獨就是孤家,寡人和不善,但王侯將相,開口埋口也稱呼自己是孤家、寡人,並以此卑下之譽,沾沾自喜。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故所以事物謙躬自損,而實受其益,或者天道厭滿惡盈,不喜歡萬事萬勸物過乎其益,大失中和之道,於是益增其益反而去減損它。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前人給我這些教益,一版作我亦教之;我亦用這些道理去教化後人。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橫豪霸道的人,不得好死,我就將這句說話的願則,開宗明義,承先啟後,作為教化的開始,並以之為座右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7 10:28:30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三章 尊柔-以柔制剛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天下的最柔弱的大道,或最柔弱的事物,能在最堅剛環境和事物中,走竄回還。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虛無所有,但卻無處不入。我從這一方面,得知道無為的益處。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不用語言,而只是用心傳默授,意會融通,自然無為的教化天下。不作強為,而以無用為大用,無為為宗極的益處。

天下之希有者哉。
在天下間,能和它作一比較或相題並論的,畢竟很稀少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7 10:29:2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四章 立戒-知所有戒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名利和身軀那一樣親貴?生命和財當那一樣被看重?得到財富,但損失了生命,與挽回了生命,卻損失去了財富貴花岡石子路易松,那一樣較為有害?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所以過甚溺愛於名利財寶的行為沈緬於吝嗇,必會因小失大,過於貪得無厭,收藏太多容易因藏誨盜,必招致慘重的損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者不會受到困辱,凡事若知道適可而止,留有餘地,就不會遭逢危難,有這樣修為的人或邦國,才可以長治久安,壽永年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8 10:40:0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五 洪德 大德沛沛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修道修德以臻巔峰狀態的聖人,總是自謙自虛,認為自己還有缺欠不足之處,他的作用,範圍萬物而不過,容納萬有而若虛,是永恆不衰弊和窮盡的;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沖通盅 解為空中的器物,這裏借解為放虛。修道修德以臻充實滿盈的聖人,總是自視若鹿虛,但他的作用是無窮無盡;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納。
正直無私,光明磊落的人,就好像自己仍有理屈不申之處;機靈智巧的人,他的行為就總被人覺得是笨拙;最善於辯論的人,談論和說話的時候,總是表現得唯唯訥訥,口齒不伶俐。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快捷的動作能抵禦寒冷,心裏舒靜,氣定神閒則自然涼爽,不怕酷熱,清靜無為,才是天下的最端正法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8 10:40:51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六 斂欲 斂欲知足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有道,就會國泰民安,戰馬也解甲歸田,幫助以糞施肥的工作;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天下無道,就會邦國交戰,人民相爭,戰馬不足,雌性的騾馬也被派上陣,而且在郊野的戰場上生產幼馬。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罪過沒有以貪欲更為嚴重了,災禍沒有比不知足更為巨大,殃咎沒有比貪濫放恣,妄縱私欲以求有得更為厲害。

故,知足,知足常足
所以,只有心常知足而能夠滿足既有的人,才能夠得到和體會性恆常的滿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8 11:43:4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七 鑒遠 寧靜致遠

不出戶,知天下;
不必走出大門口,天下的事便能知悉;

不窺牖,見天道。
不必往窗外望,便能感覺了解自然界和天地萬物的存在和演化的大道理。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離開常觀無,常觀有的法則越遠,或解作出門越遠,則真知真見就越來越少,越容易陷入感性認識,無法深知事物本質。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所以聖人不必去實踐履行,就能清楚,

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名這裏解作明、明瞭的意思(韓非子),不必去廣見目視,就能明白,不必去硬幹蠻幹,就能成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10: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八 忘知-忘知忘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求知求學,日新其德,日進其功,益精求益,一定去到理窮物極,然後方知所止,求道則要萬事歸乎一本,鍥而不捨的每天去減少知見和情欲,務求達到一本萬殊的境況。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減捐又減少,一直去到無為的境界。

無為而無不為矣。
無為就是自然而無所強為而至無所不成,收其全功的意思。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經營取治天下,常應不擾民於事,不多所管治制肘,則天下無為而自化,如果真的生事擾民,則邦國事多,事多則人心散渙,與道日離了,這樣就不足以領導天下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10:04:49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四十九 任德 任信任德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之心,上則天心下應民心,故無思無為,心性澄明,所以沒有任性常在的心,卻以心為心,去治理和對應人民。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行為善良的人,我去善待他,即使是行止頑惡的人,我亦善待感化他,這是大道含煦大德,用之廣施教化,使人人皆同歸於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信孚誠泰者,我相信他,沒有信用和信實的人,我亦以信去孚育他,這是大德含煦至信,因之而廣施淳化,使人人皆執誠挈信。

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聖人在天下活動,歙歙焉解作遑遑然或收斂卑躬的樣子。  卑躬收斂,誠惶誠恐,安神淡薄,對眾生無所分別其類,皆善導他們返樸歸真,以昭明聖人渾然無求之心,而把天下人的心願渾然一體,作為自己心願。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人民皆專心注意,傾耳仰目,以聽教誨,以遵行止,聖人視百姓皆如赤子,關懷化育,善道善誘,使人民回復嬰兒一般的真、善、樸、純。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29 13:56:3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章 貴生 貪生不因

出生入死。
人出世叫做誕生,入土為安就做死亡。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
由出生計起,算至壯年的,有十分之三,由壯年過後,進入暮年至死亡的,有十分之三,人的生命,

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因自己的行為,導至動輒走向死亡的,亦有十分之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這是甚麼原因呢?就因為他們奉養自己的生命,太過豐厚了。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
我聽到了善於延生養命的人,兕解作犀牛或頭上有堅硬大角的猛獸。在陸地上行走時,不會遇見犀牛老虎,

入軍不避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
行軍打仗的時候,或進入軍隊裏,不會被武裝的士兵所傷害,受了他的感化,犀牛不和道怎樣使用角去抄他,

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老虎也不知所措,不會用爪去攫他,士兵也受致到感化,用不上他們的兵刃去傷害他。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原因何在呢?因為擅於延生養的人,身上沒有死處或死穴,不會置自己於死亡境地,亦只有出生而無人死。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8-31 10: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五十一 養德 畜養之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資生萬物,德畜養萬物。有資生和畜養,則品物咸亨,得以成形賦態。內在有利之勢態與外在具體環境輔翼之下,萬物得其發蔚蓬成。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因此萬物莫不尊崇道而貴重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之所以得其尊,德之所以得其貴,就是因為沒有人命令它而它也沒有指命萬物,而常常自然而然的去發展。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畜之,
故所以,道生化萬物,德畜之,長之畜之,

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亭解作孚育、生成。毒解作畜養、成熟。」 道德化育生成它們,養育孚成它們,道德含煦它們,庇護它們。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生育長養萬物而下據為己有,為萬物躬身盡瘁而不自恃己功,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居萬物的首長而不以自己為主宰,這就是淵冥幽邃的大德。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3 11:06 AM , Processed in 0.0224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