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回復: 0

千古一真人 张三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1-21 11:5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当今道教》
http://www.taishandaojia.com.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61


千古一真人 张三丰(道教不是念经咒做法事,是觉悟自己的“道性”)清灵子办公41

   千古一真人 张三丰 2012-4-29 11:41阅读(53).
    (下文黑色为原文,括号内红色字体是太上老君回答他的话。)

    张三丰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按:张真人,是太上老君下凡。)

    其人及成道
  据史料研究,张三丰于南宋淳佑七年(西元1247年,时为元定宗丁未二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他5岁时患眼疾,幸得道长张云庵治愈。他跟随张道长学习道经七年,过目成诵,并兼读儒释两家之书,为以后人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法术金口诀:张云庵,是太白金星下凡,是把张三丰引进道门的“领路人”。)

(太上老君:不得眼疾,怎能近道?天数如此。)

    张三丰32岁时,父母双亡,他藉守孝之机辞去县令的官职,后离开妻儿和家乡远行访道,直到67岁时(西元1314年),他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而得大道真传。10年后,他到武当山,面壁九年修炼,终于得道成神。他是老子所传的“隐仙派”(亦称“独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
(法术金口诀:父母双亡时,张三丰16岁。没有当过县令,也没有结婚生子。
       火龙真人在地狱中,张三丰没见过此人。此事是后人私自添加,意在抬高“终南山”的知名度。

      到达武当山时57岁,已经是得道成神;“面壁九年修炼”,是胡说八道!

      “他是老子所传的“隐仙派”(亦称“独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是妖魔邪说
。)

(太上老君:派别,是后人执着的名相,吹捧的资本。)

   张三丰自称是张道陵天师的后裔,他长相奇异,高而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论寒暑,都是一顶斗笠、一件道袍,雨雪天披一件蓑衣。因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邋遢道人”,或者“邋遢张仙人”。他有很多名号,如:张君宝、张玄玄等,最后以“三丰”定下来。
(法术金口诀: 张三丰自称是张道陵天师的后裔,是出于对先朝神圣的尊敬,没有半点附会“姓氏、名号”自抬身价之意。)

   武当创绝学
   中国武术驰名天下,源于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一为少林达摩、一为武当张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
(法术金口诀:这种说法是妖魔邪说。

       达摩祖师不会武术,都是少林寺绑架达摩祖师的缘故,才有了“少林达摩、北崇少林”之说。

      “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是妖魔邪说!
       佛家不修炼,只要承当自己是佛就能成佛,修炼的都是与佛教教义截然相反的魔法。
       道家有修炼,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魔道!)


    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内家拳博大精深,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锦等,都注重内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相合。
(太上老君:中华民族广大百姓,共同的智慧结晶,非一人之功。)

   《明史?6?4方伎传》称他为武当丹士,是宋时的技击家。徽宗召见他,在入朝途中,遇武当山受阻而停留。夜晚梦见真武大帝指教拳法。第二天天亮上路遇贼,他凭一人之力就杀贼百名。这种拳法就是他首创的内家拳十三势(招)。武当传人王征南的墓志铭中,《张松溪传》中都记述了这件事。
(太上老君:后人杜撰的,没有此事。)

    张三丰早年求道期间曾去过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义,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炼方法,他得道后,把自己领悟的内修方法,诸如导引、吐纳等融炼到武术之中,形成了以修养生息、参悟道法为主的内家拳。内家拳是道家修炼方法,目的不是用于防身格斗,但随着修炼境界的提高,武术技能自然提高,可臻于化境。
(法术金口诀:在少林寺学武两年零八个月,不只是为了学习武术,还是想接近佛法、了解佛理。)

    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他的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虽然这种演变后的传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但是张三丰太极的原貌等于被毁坏,即使还可以养生、健体、防御,也不过是越演变越走向末技,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的境界。
(太上老君:习武强身,说是提升生命境界,太过了。

            道由心悟,参佛悟道,才能能觉醒。)


    张三丰修行过的武当山有两个。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境内,俗称“老爷山”。唐、宋、元时期,那里都建有道观,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张三丰梦受真武大帝教功,应该是在古武当。
(法术金口诀:“张三丰梦受真武大帝教功”是胡说八道!)

    元朝初期,张三丰从金台观携徒到古武当山修炼丹土与掌法。现在留下来的张三丰太极掌法就是传自古武当,而现在的邯郸成为世界太极拳的故乡也绝非偶然。
(法术金口诀:“携徒到古武当山修炼丹土与掌法”,应该是“携徒在古武当山练习”过。

       太极拳里面有很多掌,太极拳又称太极掌。
       现在留下来的张三丰太极掌法,是太极拳的变异,与张三丰无关
。)
      
  今天众人所知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明初年,张三丰带弟子们迁到这个武当山修炼,除荆棘,占卜地点,盖了草庐、草庵,定名“遇真宫、会仙馆”。庵前有五株古木,他常在树下歇息,“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他登山时轻捷如飞,隆冬常卧在雪中睡觉,令人惊奇不已。张三丰常跟武当人说:“异日,此山必大兴。”果然,到永乐帝朱棣时张三丰的预言一一应验。
(法术金口诀:“异日,此山必大兴。”这样说是为了提振跟随他进山静修的弟子的信心。)

   张三丰仙名远播,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召求并派人寻访而不得。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多次派人寻访,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下诏在武当山上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张三丰奉真武大帝为祖师,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派出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人,在武当山大建宫观,作为真武大帝的道场,并派员守候张“真仙”。称武当山为“太岳”,名位五岳之首。这都应了张三丰的预言。明嘉靖时又进行了扩建,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至今,武当山以其建筑、自然和文化之绝美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法术金口诀:“不是”张三丰奉真武大帝为祖师,是明成祖奉真武大帝为祖师。)

(太上老君: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那时候他受命下凡,正是武当山应天应运之时。
            现如今人已不存,只留下空山一座。还灵否?)


    崂山留神韵
   张三丰在一百多年间曾三次在崂山修行,最后他的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可以“散则为气,聚则成形”。
(法术金口诀:准确的说有四次在崂山修行,第一次是名不见经传而身微,被人忽略。)

   张三丰认为儒、释、道都是正教,同归于“道”。修人道是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是谁,只要平时积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指出“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这些说法与以往的道教不同,独树一帜,使普通人看到了修炼仙道的可行。
(太上老君:“以往的道教”已经被扭曲的不像样子了,所以要张三丰下凡恢复道教的本来面目。

            道教,不是念经咒、做法事。是让每一个普通人觉悟自己的“道性”。)


    明朝永乐年间,张三丰在崂山太清宫修炼时,移花栽木,营造了一派仙苑美景。他从海岛把一种“耐冬”山茶移植到太清宫的三官殿前。严冬叶色愈翠,正月开花,蕃艳可爱,花期半年。这株傲寒长生的“耐冬”山茶,成为植物界研究不透的奇蹟。
     耐冬花怒放时,像落了一层红色的雪,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就是从这株花得到了灵感,他在《聊斋》中塑造了香玉和绛雪,其中身着红衣、超凡脱俗的“绛雪”就是耐冬树神。今天,崂山及青岛各处都有“耐冬”山茶,实在是张三丰的一大功劳。
    自张三丰在崂山移花栽木后,明朝以后的道教宫观就兴起栽植花卉热,并影响至全国,提升了中国的园林艺术。
(太上老君:留下“仙草”做证明,其人其事真实不虚。)

     金台观见证
   张三丰多次在陕西宝鸡的金台观修道,他曾叫张三峰,据说就是见到宝鸡山三峰挺秀而来的。明朝时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在金台观立《张三丰遗蹟记》一碑,叙述了他父亲见到张三丰的事,此碑至今保存。
    碑上面说,他父亲张朝用13岁那年在金台观内读书,云游至此的张三丰问他是谁家子弟。张朝用说他父亲叫张维,为避战乱才举家迁入宝鸡。张三丰听后感慨道:“我就是张玄玄,当年云游柘城时就认识你先祖张荣并与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张毅的是你什么人?”张朝用说:“那正是我爷爷。”张三丰说:“唉!我认得他时他还是个童子。”张三丰勉励张朝用好好读书,将来可官至三品(后果为均州知州)。过了一个月,张三丰离开金台观时,张朝用也去送行,见张三丰离去时脚不履地,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惊奇。
(太上老君:事迹多了,还有好多没流传下来的。)

   《明史》和《微异录》中都有记载: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作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归来后给了弟子杨轨山一偈,预言元朝灭亡、明朝诞生。
    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张三丰的《云水集》)重新归来,必有未完成的使命要做。果然,从明初他开始草创武当,到最后鹤鸣山仙升,他的声名和事蹟在明史和民间大放异彩,整整影响了明、清两代。
(法术金口诀:确有此事。)

   真人何处寻
   明朝皇帝曾在武当山的老营宫前修建了一座碑楼,内立两尊特大的石碑,一刻明成祖赐张三丰书、一刻明英宗赐张三丰诏,称张三丰为“真仙”。但皇帝们都无缘一见真人,只有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有幸在四川见过张三丰。
  (法术金口诀: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有幸在大街上见过张三丰,交谈五分钟,劝他勤政爱民,临别自称“张三丰”,人才知道是他。)

    张三丰不在名、利、情中,他修成了真人,具足慈悲、智慧和神通。他似闲云野鹤,时隐时现于江湖,能见到他的人就会有福。
(太上老君:真人、道长的任务是云游四海去教化百姓,教化的方法多种多样,活灵活现。
            而不是接受帝王的邀请,专为皇帝一家御用,满足帝王的好奇心。
            
            凡人眼里有“慈悲、智慧、神通”这三种名相,真人眼里没有。
            学道的人,也应该觉悟,并没有什么“慈悲、智慧、神通”。
            是人没有认清自己本来面目之前,对外物的追逐。

            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为目的结果就是:“慈悲、智慧、神通”。)


     明代姚福撰《清溪暇笔》中记录了他在李景隆家见过张三丰留下的蓑衣和斗笠之事。蓑衣的垂须已经掉光了,只剩下打着百结的编绳,披上一直到膝盖。斗笠的独篾胎已经没了。李景隆的曾孙萼说: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张三丰在家住了几十天。张三丰临别时说:“你家超不过千日,该有大祸没吃的。我留两样东西。危急时,可披蓑顶笠绕着圆走,叫我的名字。”过了两年真出了大案子,他们全家被幽禁起来,朝廷不供给粮食。他们的粮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张三丰说的呼喊。一会儿,前后园圃里长出谷子,不足一个月就熟了。因为有谷子吃,才没饿死,谷子刚吃完,朝廷才给米。再呼喊就不长谷子了。
   《陕西通志》载,生员张恪在周公庙朝阳洞遇见张三丰,见他敞衣垢面,就没理会。当时天降大雪,正准备做饭时,张三丰出去片刻就拿着才采摘的新鲜蔬菜回来,说是从成都刚取来的。张恪不信,跑到门外一看,雪地里了无足迹。临走时张三丰才告诉他:“吾玄玄子张三丰也。”问他有什么愿望,张恪说:“苦无记性。”于是,张三丰向他耳内吹气,连说几声:“我让你聪明。”从此,张恪读书过目辄不忘,后来,果然成为永乐甲午十二年(1414)会试解元。
(法术金口诀:确有此事。)

   四海皆为家张三丰最后从历史上隐去,就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样不知所终。一些史料中记述了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在四川鹤鸣山等地,多处见到他仙升。暂且按这些来推算,张三丰当时在人间已经是200多岁的人了。
      在这200多年间,从能查阅的史料看,张三丰足迹从北到南遍布大半个中国,在各地留下了很多遗蹟和故事。张三丰诗、书、画、棋、琴、剑,样样皆精,从明、清两代的记录看,他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笠、衲、蓑、杖、笔砚等物外,还留下不少书法、诗赋、画作等。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实物已经不多了。

  《郴州总志》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张三丰在桂东县了髻山结庐修行,仙升。跟乡人告别时,用指在石上写“三丰”二字,隶书,如斗大,字入石一寸左右。虽经风霜剥蚀,字蹟宛然。
(法术金口诀:确有此事。)

   因为张三丰长寿,名号又多,栖止无定,到处为家,所以生卒年说法不一;籍贯的说法,也是异说纷呈,都跟他待住的地方有关,如:宝鸡,辽阳、义州、贵州、平阳、闽县、羊城(今广州)、金陵(今南京)等等。根据明史和多数史料考证,尤其是张三丰自传诗《云水集》佐证,一般认定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在辽宁彰武和阜新附近一带。懿州属辽阳所管,张三丰年轻时在辽阳一带游历,曾作《辽阳积翠村》等诗四首。

   结语
   张三丰玄奇而真实的一生,是惊世骇俗的千古绝响,再次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深邃而瑰丽。神仙本是真实,否定只缘迷失。他完全可称得上是中国的释迦牟尼,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足以顶礼膜拜。能不能礼敬我们自己优秀的先人,能不能重视祖先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人走向道德重生的关键。
(太上老君:张三丰,也是个普通的人,不过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告诉后来人:人人可学道。人人可成道。

            南宋时还有个济颠,和张三丰,都是佛道两宗的典范。
            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成佛成道的人,并不都是“一本正经”“道貌岸然”,也可以是“邋邋遢遢”的样子。
            成佛成道,与表面现象看起来,关系不大。
發表於 2012-11-24 15:04:35 | 顯示全部樓層
[wmv]<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M5NDU4NDky/v.swf" allowFullScreen="true"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wmv]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11:06 AM , Processed in 0.0225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