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4|回復: 0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 金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6-19 20:27:16 | 顯示全部樓層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 金錄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金錄

到歐洲旅遊,發現人家對自己祖先的一磚一瓦都百般珍惜。古老街面的房子即使是破得不行了,也不能隨意拆掉,只能加固和改裝。不管你在裏面怎麼改裝,外面的門臉兒是不能改的。在荷蘭,有很多狹窄的單型車道,這些車道就是早先時候的馬車道。荷蘭人沒有為了現代化就把自己祖先留下來的馬道統統毀了。古老的馬道被熱愛自己文化的荷蘭人精心地保護下來。不能走大車,就走小車,不能雙行就單行。
在歐洲,保存完好的古老城鎮和建築是歐洲人心底中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傾心全力地對他們進行保護。遊覽歐洲,每一時,每一處,我都能體驗到歐洲人對自己文化的愛護。在比利時的Bruges,每一條古道,每一座建築都被精心地原樣保存下來。整個小鎮到處都是遊客,小鎮居民悠閒自得,開旅店,開飯館,擺攤叫賣,幾乎完全是靠旅遊業為生。小鎮裏石子鋪路,中世紀的馬車叮叮當當,你看不到高聳入雲的現代化建築,也不見吐著白汽滿街亂跑的現代化汽車。環繞小鎮的是一條古老的運河,運河兩岸,古老的住房被原樣保存了下來。導遊告訴我們這兩岸的房子主人是不能隨便改變其住房外觀的。

當我坐著小船沿著運河,在小鎮中間穿梭時,我心緒翻騰,感慨萬分。對比歐洲人對自己古老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我們中國人真是什麼都敢砸敢毀的敗家子呀。
假如當初××黨進北京時,要不是老毛非要象帝王似得進中南海不可,而是把他們的政府部門建設在北京的某個郊區縣城,然後把北京原來的城墻,街道,和四合院進行修茸改善,原樣保存下來,那麼今天的北京將是何等的非凡。她將會是今天世界上最宏偉,最氣派,保存最好的一個古老帝城。且先不說她會給後代留下了一個多麼大的文化遺產,就光是今天的旅遊收入就可以養活多少個北京人?
在中國,當初有多少個比Bruges更古色古香的美麗古鎮,她們現在都在哪兒?中國人用自己的雙手毀掉了多少自己家裏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每次回到北京看著那些平地凸起的高樓大廈我都很傷心,當很多人覺得北京越來越現代時,我覺得北京越來越醜了。
現在的北京成了一個中不中,洋不洋,不倫不類的怪物。不管你蓋多少高樓,你能比得上紐約和東京嗎?你永遠比不上。可是那東一座,西一座的西式高樓卻毀了北京原來那舉世無雙的古城墻,獨特文化的四合院。你的心被掏空了,你的靈魂不見了,你那獨具一格的東方神祕和美麗消失了。
為了幾塊石頭,你扔掉了你口袋裏價值連城的鑽石,當你沒有了自己的本色的時候,誰還會認得你?
前年回國到河北搞課題,聽說不遠處的滿城有一座漢代古墓,還有一個風景秀麗的黑龍潭,我便忙裏偷閒,和幾位同事乘車前行。這是一個基本上還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圖畫的縣城。縣城裏沒有什麼高聳入雲的現代建築,一條柏油馬路幹乾淨淨橫穿縣城。縣城西邊有一座山,名叫陵山。漢朝劉勝和夫人竇綰的陵墓就在這裏。古墓是1968年解放軍在山上修軍事工程時偶然發現的。據說當時郭沫若等人看了,然後推測說山上應該共有一主二次三個陵墓。按照郭沫若估計的位置,後來果然又找到了另一個古墓。現在山上已挖出了兩個陵墓。兩個陵墓一大一小,均座南朝北。主墓是一個十字型的廣闊山洞,東西兩耳廳,南北兩大廳,氣勢甚是宏偉。
且說,那天出租車在山前面停下來後,我們便紛紛下車。我走出車門,興致盎然,一邊端賞著周圍的景色,一邊向山門走去。可還沒走近山門,我忽然看見一座高高的灰煙筒直插雲霄。煙筒上頭黑煙滾滾,像一條惡龍在藍色的天空裏遊舞。再一細看,煙筒下面一個破舊龐大的灰色建築物矗立在山門南角,建築物裏馬達隆隆,機器聲轟鳴。
" 這是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怎麼建在了這古墓青山下?" 我急忙問同行的人。" 這是石灰廠,將從山上開採下來的石頭煉成石灰。" 出租司機指了指前面的山。" 你說是從這山上採石?" 我手指陵山,驚奇地問,語氣中特意強調了" 這" 字。" 可不,近唄。" 出租司機答道。我聽了,瞠目結舌。出租司機說這滿城縣山多地少,原來很窮。這些年由於各城市發展建築,對石頭和石灰需求大,於是滿城人便紛紛上山採石,靠賣石頭和煉石灰賺錢。
走進山門,是一個八卦陣。望著眼前那些零零落落,散布在山院裏的那些古老的,造型各異但又殘缺不全的美麗石碑石像,我心中嘆道:天哪,放著這秀麗的山陵,罕見的古墓,美麗的湖,美麗的森林,您不發展旅遊業,卻每天挖山鑿石,辦石灰廠污染空氣。等這山被挖得亂七八糟了,天空也變灰了,您的旅遊資源也沒了,您還賺什麼錢?再說了,這挖山鑿石這麼累,弄得灰頭灰臉的,又能賺幾個錢兒?哪有花點兒錢把這山和這山上的古墓好好發展發展,再在黑龍潭那森林湖水旁蓋上點兒帶有北方農村風格的二層小旅館,弄點兒什麼博物館之類的賺錢。
滿城離保定只有五十里,旁邊就是京石公路。交通方便,又有山有水有古墓有森林,靠著這些資源辦旅遊業,再在縣城公路兩旁的田野上盡種花卉,這地方得有多美。一望無際的花田既是一種獨特的景色,幫助吸引遊客,剪下來的鮮花又可以通過京石公路直運保定和北京銷售賣錢。這麼值錢的東西裝在滿城人的腰包裏,滿城人自己怎麼竟然意識不到,不知道珍惜?反倒把那口袋裏的銅錢當廢金屬賣,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嗎?您在古墓旁邊的山上鑿山採石,不是跟坐在樹幹上伐樹似的,自取滅亡嗎?
不過,我並不責怪滿城的農民。
中國不能把保護古跡文化和發展旅遊業的責任推給農民。他們沒有錢,也沒有決策的權利。再說農民們都窮怕了,也沒有那麼遠的眼光,見著點兒能賣錢的石頭就開就採,那是自然的。
有責任的是那些享受著權利的決策人員,肩負著保護和發揚中國歷史文化的知識分子。人民多麼勤勞,也只是幹活的。沒有一個好的管理體系,那勤勞常常會用到歪路上,像大躍進中的大煉鋼鐵和深耕密植;以糧為綱時的毀林耕種和圍湖造田;還有那不破不立,先破後立,拆城墻,毀古物的新中國建設。
看人家老歐,只因在滑鐵轤曾經打過一場出名的戰役,小小的滑鐵轤鎮就又造石獅子山,又建博物館,樹雕像,立戰圖,辦旅店,開飯館,把小城鎮弄得生氣勃勃。那重現當年戰場的立體遠景博物館,令人嘆為觀止,把當年那黃昏暮照下,戰場上戰馬嘶鳴,士兵們生死拚殺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坐進歷史電影院,大屏幕上先是幾個小孩兒在祥和寧謐的森林裏奔跑玩耍,接著就是炮聲隆隆,隆隆的炮聲把人們即刻帶回到當年的戰役中。在講解員渾厚的聲音裏,屏幕上顯示著各路軍隊的行動路線,你坐在那裏,從遠處審視歷史,靜觀著一場曾經改變了歐洲歷史的戰役。
這就是人家歐洲人,留戀自己的歷史,熱愛自己的文化,既有歷史感又實幹務實。在保護,發揚光大了自己文化的同時還不會忘了賺錢,發展經濟。當然了,歐洲國家在二戰中也毀了不少歐洲各國的名城古跡,象德國人轟炸倫敦,鹿特丹;盟軍轟炸柏林,以及英國和美國為了報復德國轟炸倫敦,對德國古城Dresden的徹底摧毀等。
但那是城門失火,殃及魚池,而且全是毀別人家的,不是毀自己家的。我還沒見著一個歐洲國家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進行摧毀的呢。
哪像中國人似的,不敢動別人的,就敢毀自己的。
中國自近代以來,西化和激進化是時尚,是潮流。中國近代化的歷史就是激進化的歷史。從嚴復的自×主義,到康有為的戊戌變法,到孫中山的共和革命,到提出" 文化革命" 的" 五四運動" ,到××黨的社×主義革命,以至到文化大革命。
中國人一直都在企圖用西方的概念來改造中國社會。一個運動比一個運動更反傳統,更要求西化,更鼓勵激進。
一些知識分子不但要追趕西方潮流,而且要追趕即使是在西方也算得上最激進的潮流。沒有早先一大批激進文人對中國文化一無是處的全盤批判和否定,哪會一下兒就會有後來文化大革命中瘋狂的毀廟,毀傳統,毀古跡,燒古書的" 破四舊" 運動。
有了追求法國暴力革命的共和革命,有了要求全盤西化和文化革命的五四運動,有了追求馬×主義," 要砸爛舊中國,建立新中國" 的××革命,怎麼會沒有文化大革命呢?在這個軌道上發展,沒有文化大革命才叫人奇怪呢?
要不是這些種種激進把人們心中的古老傳統都搞臭,砸爛了,人們怎麼能見著傳統的東西就砸就毀,沒有一點戀惜呢?
中國喊了近百年的西化口號,從自×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到共和主義,到××主義,都是外國人的口號,外國人的觀念,可中國成功了嗎?
東西雙方本身就是兩種風格迥然不同的建築。這種建築風格的不同,並不完全是由於建築師的問題,其中還有地勢條件,建築材料資源的原因。想徹底地脫胎換骨,完全西化和取而代之是不切實際的,只能越搞越糟。中國是要開放,是要學習西方,但最好是學對了。在學習之前,先好好研究研究人家到底是怎麼富裕發達起來的?
別舍本求末,東施效顰,拿著雞毛當翎箭,and Barking upthe wrong tree。學學人家自尊自信,實際務實,不追求空洞口號,不為表面現象所迷糊的實質精神。房子漏雨,該修該補,以完善為主,沒有動不動就要拆房子的。現在中國人還剩下了什麼?如果中國人再把自己的文字毀了,那麼中國在世界上真的是真正的一無所有了 。
文字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幾千年文化的結晶,關係著整個民族的精神生存。正是因為這樣,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很在乎自己的文字,對其極其謹慎。
現在只因為一部份人使慣了英文鍵盤,就一時興起,要將中文改變,這是不是有點不負責任了?上次回國,到原來單位去,見打字員打字如飛,問之,小女孩告訴我她用的是五筆打字法。我細看鍵盤,才發現那每一鍵上都標寫著中文的偏旁部首。看來要想打中文快並不是不行的,不過要先花點兒力氣而已。
所謂的要拋開感情,理性地討論文字,在下很難苟同。文字文化這種東西本身就帶著感情,把語言文字和民族歷史,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完全分離開討論,其本身就是沒有理性。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在討論自己的文字和文化時光用理性而不帶著感情的?為什麼法國人要把屠殺生靈的拿破侖雕像高高地聳立在凱旋門旁?
為什麼日本侵略中國時,強迫中國人用日語教學?為什麼法國政府如今每年都要花大筆資金在全世界普及法文?為什麼二戰後,美國借著其在二戰中的功勞,要求在國際事務中用英語取代法語?難道這些決定都是在對語言進行了理性討論後,發現日語比漢語先進,英語比法語先進的結果嗎?顯然不是!
因為語言文字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就是日本人當年的理性,二戰後美國人要求確立英語統治地位的理性,法國人今天努力普及法語,企圖奪回法語當年地位的理性。這也就是為什麼殖民者在殖民地首先要用殖民者的語言來代替被殖民者的語言的理性。
再說了,漢語英語各有千秋,很難斷定哪個就是絕對的先進,哪個就是絕對的落後。難道經濟政治一先進,就什麼都先進了?
中國人用漢字用了有三千年了,直到十六世紀這最近幾百年,中國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不是那也是文字的功勞呀?抑或是中國文字以前先進而現在不先進了?
中國實行近千年的科舉制度,其中弊多利少。由於是一條大路通羅馬,國人的聰明才智幾乎全都耗費在了搗鼓文字上,科學技術受到冷落。科舉制度唯一的好處恐怕就是留下了些漂亮文章,創造了點兒繽紛的語言,如今再把這點集中了許多前人智慧的文字扔了,且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什麼都沒撈到?
我愛中文,愛中國的方塊文字,不光因為她是一種我應用得手的語言文字,而且是因為她與中國文化歷史融會貫通。
一個漢字有時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思想,一個價值觀念。漢字的發展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緊密相連,水乳交融,體現著中國人的智慧。我從來沒覺得漢字難學。剛上小學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每天就拿本小紅寶書上學去,根本就學不到什麼東西。我的漢字是我在自己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的,從來沒覺得一點難處。剛上小學就可以看簡單的書了,接著以後就是看大部頭的書,後來就是古典文學。
對我來說,漢字是一種言傳意會,舉一反三,無師自通的東西。只要受過兩,三年的教育,自己就可以自學了。
我愛中文是因為中文還是一種藝術,一種千變萬化,妙趣橫生的排列組合。在不同藝術家手下的調將堆砌下,她會發出不同的光彩,讓人賞心悅目,樂趣無窮。藝術般的排列組合可以讓漢字把一個女人的美麗表達得多種多樣,活靈活現。如:美麗,漂亮,俏麗,秀麗,柔麗,艷麗,端莊,清秀,水靈,俊美,嬌媚,妖嬈,狐媚,驚艷,沉魚落燕,閉月羞花,花容月貌,傾國傾城,窈窕淑女…(有些詞是魏碑後來補充的,謝魏碑添磚加瓦)。她的細膩,她的精美常常令我陶醉,流連忘返。
中國文字隨著中國歷史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她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中國人的血液裏,靈魂上。我們日常的很多智慧有時都是從漢字中得到的啟發。
日本人和韓國人能大張旗鼓地改革漢文字,是因為那東西本來就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外來貨。為了另外一個外來貨而扔掉另一個外來貨,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漢字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國人的一種象徵,改了方塊字未必能幫助中國人思維,帶動電腦技術發展,但造成文化斷裂卻是肯定的。電腦技術在全世界都發展,有幾個國家要因此廢除自己文字的。有些中國人,要是那東西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就是幾分錢的東西也值錢,他也會百般珍惜;一旦那東西是大家的,就是百萬元的東西也分文不值,不要說珍惜愛護了,不幫著破壞就謝天謝地了。
中國人要學西方人,先學學人家是怎樣愛護自己的歷史文化的。西方人有一點我就十分佩服,那就是珍惜自己的東西,實幹務實,追求內容甚於追求形式。
發佈日期: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21 07: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 金錄


沉痛.......於心有戚戚焉
謝謝 GordonWu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5-6-22 06:29:51 | 顯示全部樓層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 金錄

下面引用由沈蓮舟2005/06/20 11:02pm 發表的內容:
沉痛.......於心有戚戚焉
謝謝 GordonWu兄.

沈兄,同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23 00:42:37 | 顯示全部樓層

珍愛自己的歷史文化 --- 金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7 02:05 AM , Processed in 0.0175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