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8|回復: 0

關鳯翔風水筆記-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5-12 07: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關鳯翔風水筆記-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watermark]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蔣大鴻著地理辨正,辨偽文中有云:「古書充楝,半屬偽造,故有辨正一書,昌言救世,後復自言所得,作天元五歌,然皆莊蒙所謂糟粕,必求其精微,則亦不在此也。」
莊蒙,就是莊子,莊子名叫做周,係距今二千多年的戰國時代,宋國蒙縣人,故又稱蒙莊。
莊子一書,天道篇中說:「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按:造車輪的工匠名叫亞扁)在堂下斫車輪,突然放下椎和鑿,問齊桓公說:「請問你讀的是甚麼書?」齊桓公說:「是聖人講的話。」輪扁又問:「聖人還活著嗎?」齊桓公回答:「已經死了。」輪扁說:「那麼,你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所謂糟,就是蒸了酒的酒糟,所謂粕,就是榨了油的籽粕。換句話說,糟粕已經不是精華。
現代人研究的新事物,當然不再是「古」的東西。莊子的寓言,並不是否定古書的精華,而是針對那些抱殘守缺,墨守成規的人,缺乏分析的態度,只有仿古和泥古的心理。大家知道,現代人所「仿」所「泥」的,實在不知「古」為何物,所泥的郤是一些不自覺的「落後意識」。即如今日香港研究中醫、風水、命相、的人,十之八九都是古人的糟粕。
我大膽說,你們有沒有在不斷的實踐經驗中,能夠體悟真理,力求創新?那麼一來,鑽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忽略了交感互通的實際經驗了!
大匠能予人以規矩,而不能使人巧。所謂巧,乃存乎一心。朱熹說得好:「常可類求,變非例測,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我曾見有一位植物學博士,很懂得甚麼理論架構的知識,說來口沬橫飛,十分動聽。但他自己在家裏栽種的花卉盆栽,竟然頹敗萎頓,不堪入目。就是因為用死的知識,來代替經驗與實際體悟。可惜的是,很多人追求的,就是死的知識。
「事莫明於有效,驗莫大於有證。」我一向不盲目崇拜古人,而信真理。梁任公先生說得好,說得妙:「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所以,楊曾廖賴云乎哉?今日讀偽託他們之名而傳世的風水書,糟粕而已!
總之,沒有繼續不斷的實踐經驗和體悟,所謂甚麼「秘訣」,甚麼「先哲之言」,都是死的知識。就算怎樣溯流窮源,把易經,易緯,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序和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等等所謂「古書」,讀得滾瓜爛熟,背誦如流,只屬皮殼。莊子言外之意,具有訊息與感情,才不是糟粕。正是「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口雖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watermark]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5-12 19:02:1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鳯翔風水筆記-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好!真的是好文章,十分值得易友們學習及深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5-6 21:26:4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鳯翔風水筆記-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5-6-3 23:5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關鳯翔風水筆記-92 怎樣擷取精華而揚棄糟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1-7 11:55:21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文章!
说实在话,庄子我读了很多篇,就是没有想到这点上~佩服楼主心思邃密。学习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4-13 21:34:39 | 顯示全部樓層
十分值得學習及深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7-5-11 12:51:54 | 顯示全部樓層
好野,甚值深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2-15 08:34:05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1 11:08 PM , Processed in 0.0198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