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07-2-4 10:46:24
|
顯示全部樓層
金水用神论再见奇效_______________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题目之中第一金太衰(短竖就是弱金),一看就是一部劣片,怎能中奖?
<十面埋伏>是个好名字,可是跟历史事实分离,是张艺谋自己的游戏,浪费了一个好标题!若能以项羽\韩信为主角拍一部名实相合的<十面埋伏>,必获大奖!
中央八套,<卧薪尝胆>挤跑了<越王勾践>,其原因就在于前者的第一金比后者的第一金更重!
听说成龙想拍岳飞的电影,建议不要用岳飞做片名,若能定名为<枪圣神机武穆王>,必将大获成功!各位谁有成龙的网址,麻烦替我链接一下.
张艺谋看来是想跟"金水用神论"作对作到底,没得救了.以前我发过论电影片名的论文,在此附上,以便阅者对照.
原文:
论电影<英雄为何不能获奥斯卡奖>
英雄二字,自有大象,何须论数。若象五格般论数则不准矣。英雄二字信息总数23,23数被五格派吹捧得神乎其神,怎么偏偏到了该拿奖的时候不管用了?
英雄摄制组志在拿奖,奖者,为尊贵之重器,金木水火土五德之中,唯金能应之。土乃卑贱之物,木乃虚浮之物,不能应之,反而害之。“英”字字形,土旺,木旺,金衰;“雄”字之字形,土过旺,金适中。英、雄二字,毫无金、水透出,只见一片旺木,一片燥土,害气太重,故与小金人无缘。
想要获奖,给作品取个好名字的窍门在哪儿呢?在此透露:
1.整体形象要金重,辅以少量的木,因为金主权威光彩,木主文采,活用木气,用小虚空相对大虚空相发力也很好,气势张扬。
2.第一金,即汉字中的第一个竖笔要用重金,要一次成功,首战必胜,不许闪烁虚浮。
3.几个汉字的安排要疏密相间,疏密对比度稍高一点较好,允许有疏——疏组合,但不要有密密组合。
其中第二点非常重要,是核心要点,获大奖的作品《卧虎藏龙》、。《红高粱》、《孔雀》第一金都很重,除了电影,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例如《班主任》、《长恨歌》、《穆斯林的葬礼》、《棋王》、《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睁大眼睛睡觉》等获全国大奖的文学作品,第一金都很重;而与之相反的作品名字《废都》、《热爱生命》、《迟早有一天》第一金很弱,闪烁虚浮,虽有文采及震撼力,始终不获评奖部门的垂青,甚至得到的是评委们的敌视和压制。这就是汉字气场的影响。
对于获世界大奖和全国大奖的人名也是同样看。象张怡宁、聂卫平、李政道、杨振宁、高行健、袁隆平名字中的第一金都很重,而且整体金也很重,能禁得住大奖评委会的考验。
为什么作品名、人名中第一金会对获大奖起到关键作用呢?因为大奖的角逐异常激烈,汉字以金德为本,谁能在汉字气场中先出重金谁就占得先机,抢先争胜。第一金不重,更有甚者连出几个短竖衰金,就会失去先机,无缘大奖。
《英雄》正是犯了此等大忌,一败涂地。
那么,《英雄》是不是本身水平够获奖资格,受到了歧视与排挤呢?不是。因为《英雄》不只是第一金衰,而且整体金也不旺。根据汉字金德论:
1. 第一金衰弱是评委对作品或参评者态度不好,有老大成见,刻意刁难、抵制、欺压、损毁。
2. 整体金衰是作品在生产过程中不顺利,外在困难或某项资源不足影响了作品的最终质量。
《英雄》也犯了第2条,所以《英雄》的质量的确存在问题,不象炒作中说的那么好。
有人反问,那是不是待到电影摄制完成后给《英雄》改个利于获奖的名字,叫《打打杀杀》就能获大奖了?答案是不行。因为《英雄》这个标题在张艺谋的脑海里一出现,被他看中,作为主题预定下来,那么也就报出了一道消息卦,影响到了以后的选本、摄制工作。《英雄》的问题,就出现在选本、编剧上。等到电影拍完了,哪怕再更换名字,质量还是上不去。
又有人质疑:那么,是不是第一金重并且总体金也重的作品名字都能带来好运获大奖?不是,要看付出,看原定的目标和动用的资金、资源多少。《英雄》志在获奥斯卡奖,动用了巨额资金和身价最高的演员,制作精工,耗时漫长,在这种前提下,拿不到奥斯卡就算失败。而换成另外的摄制组,没有巨额资金填入,演员阵容不强大,用首金重、整体金也重之名字,获一中、小奖也算成功。
我相信本论坛中潜藏着风云人物,希望我的学说能够被他们发现而用世.本人的理论已经在商业生产方面用世了,至于电影电视方面,那就等等看吧!
[ 本帖最後由 周神松 於 2007-2-4 02:59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