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注册
搜索
熱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2|回復: 0

[轉帖] 西鄂山秘闻――孔子是如何读到易经的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5-2 07: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鄂山秘闻――孔子是如何读到易经的
公元前500年的某一日,子路、子贡见孔子闷闷不乐,遂前去询问:夫子缘何眉头不展,是弟子有过失吗?拟或有什么事情需要弟子去做?孔子微微叹息一声,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吾已年近五十,并成为你们的夫子,可是我还没有读到《易》这本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呀!子路急忙说道:《易》之书乃周王室秘藏典籍,外人是看不到的。况且,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投奔楚国,定居在南阳一带,深居简出,不见外人,那周室典籍亦不知去向,或曰焚于战火,或曰藏之深山,又到哪里去寻《易》书呢?孔子一边听一边点头,待子路说完,便将目光转向子贡。子贡遂不慌不忙地说道:弟子知道夫子性喜读书,因而对周室典籍的下落亦时加留意。我听说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曾派人入楚向王子朝索要周室典籍,王子朝不肯,遂被刺客杀死。次年,周儋翩率领众人欲为王子朝报仇,周敬王闻之吃惊不小,以致离开王城暂避于姑获之地;不过到底是力量悬殊,并未形成什么大事件,只是从此周儋翩等人的行踪更为隐秘。子贡说到这里,见孔子面露失望之色,遂补充道:弟子行商时有不少商旅朋友,夫子如欲寻找《易》之书,尚请夫子准假,弟子亲去南阳,或许还能为夫子找到更多的周室典籍呢!孔子闻言喜形于色,正要说话,子路话已出口:弟子在山野之间亦有不少挚友,子路愿与子贡同行,只要《易》之书还在世上,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它寻来!孔子含笑说道:此事正合我意,你二人可打点行装,先向南行到沛地去见老聃,他是原周王室图书典籍档案文献馆的典藏史,因周室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老聃深为自责故而退隐沛地,他应当知道些消息的。子路、子贡带着孔子的亲笔书信去见老子,三人密谈一夜。次日清晨,子路、子贡告别老子,二人便分头向西而行。一路风餐露宿,少不得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亦难免遇到虎、豹、熊、罴,自是吉人有吉星高照,总能逢凶化吉,此乃寻常故事,不必多表。话说南阳地区有一座西鄂山,山虽不甚高,林木却密;而且有一股清泉,名曰清泠之渊。按说这是一个好去处,但是方圆百里的人们谈起此山无不面露惧色。原来这里有一状如猿猴的怪物,它有赤红色的双目,又长着赤红色的鸟喙,全身披着黄毛,却有着一个祥平的名字叫雍和;据说,它出现在什么地方,便预兆着那里将有令人惊恐的事件发生(参见《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丰山》)。因此,人们只是远远地望一望西鄂山,而从来不敢靠前,不过偶尔却能够听到从那里传来的幽幽钟鸣声。咚咚咚,咚咚,咚。雍和听到钟鸣之声,知道一年一度的纪念仪式又开始了。说来这已有十几年了,这是当年王子朝制定的规矩,每年霜降时节,都要鸣钟示警。因为正是霜降时节,王子朝听到宫中之钟无故自鸣,急忙占卜,这才知道晋国已出兵支持王子丐(即王子朝同父异母之弟,被立为周敬王)。由于提前获得此信,王子朝才有时间将周室典籍,以及周王室的青铜礼器打点行装,一并运往南阳地区秘藏起来(它们乃是王权王位的象征)。
唉,可惜王子朝被王子丐派人刺杀,周儋翩率众人避居西鄂山,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今后该有什么归宿呢?雍和正在沉思默想,忽听得远处有动静,定睛一看原来有一壮汉正向山上走来。雍和急忙戴上面具,披上黄毛衣,突然跳到那壮汉面前。此壮汉不是别人,正是子路,他已探得消息知周儋翩隐居于西鄂山,要想找到《易》,首先要见到周儋翩。子路正在盘算见到人后该如何言说,猛不丁见到一个黄毛红喙的怪物扑来,本能地闪到一旁。如果是早几年,别说一个子路,就是三五个子路,也不是雍和的对手。但是,雍和近来颇有些心事,身手大不如前;而子路志在必得,且身手亦不俗;因此二人过起招来,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其实,也就是子路,要是换了别人早就被雍和的长相吓跑了;这还要归功于孔子,因为孔子对弟子常教导不要迷信什么怪、力、神。因此,子路一边招架,一边也在思忖,它怎么跳来跳去都像人呢?自己可不要无端伤了人,否则下面的事就不好办了。
子路快快住手!雍和先生,雍和先生!请听我说端详。子路回头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子贡来了。雍和闻言一愣,来人何以知道自己身份?于是摘下面具,循声望去。子贡快走几步,向雍和施一礼,这才缓缓说道:我们是孔夫子的弟子,他是子路,我是子贡,经老子介绍特来拜访你家周先生。雍和虽然与周儋翩等人隐居西鄂山,但是却对外面的世界随时留意,因此孔子聚众讲学的事还是知道的;既然自己击不退子路,子贡又彬彬有礼,遂对二人说:你们暂在此地等候,待我知会我家先生后再说。说罢雍和便一溜烟地消失在密林之中,只留下一串脚踏落叶的声音。不一刻,雍和已换了周朝官服款款走来,随行还有几人,神态警觉而表情和善。雍和对子路、子贡说道:二位客人,请跟我来。子路与子贡交换了一下眼神,遂答道:尚请头前带路。雍和使个眼色,那几人便走上前来将子路、子贡双目用布条遮住,似架似搀地将二人带上路。左转右拐,右转左拐,只闻鸟啼声和潺潺流水声。待子路、子贡的蒙布被解开后,他们才知道自己被带到了密林深处的一栋屋宇内。二位委屈了,不知有何贵干,来此深山?子路、子贡这才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对自己问话。此老者白发白须,双目却颇有神采,他正是周儋翩,不过白发白须却是假的,严酷的生存遭际令他不得不防。子路、子贡忙说明来意,那老者仔细倾听,但却不时地微笑着摇一摇头,那神态的意思是:你们二人的说辞全然不可信,我这里哪有什么周室典籍?!子路见状对子贡微微一笑,然后上前对老者说:周老先生,我这里有一物,乃老子所托送予您。说罢便从身上摸出一物双手递予老者。老者略一迟疑便又恢复自信的笑容,缓缓将丝帛打开,只见那是一片磨得颇为光洁的龟甲,上面有七个钻窝,状似北斗七星,此外并无字迹。周儋翩心中一惊,手指一抖,那龟甲险些跌落到地,但随即又恢复常态,轻声问到:此物有何说辞?子路闻言一愣,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老子当时对他说只需将此龟甲献上,问题便可迎仞而解。这时子贡不慌不忙地走上前来,充满自信地说道:此物外背称,内壁承。其意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自《道德经》第四十章)周儋翩闻言长叹一声,随即对子路、子贡二人说:事已至此,你二人可下山小住数日,所需之物届时我另派人送去,只是不要将山上所见说与他人,切记切记!送客!说罢周儋翩便转身离去,雍和等人依然将子路、子贡二人双目蒙上,并送下山去。原来十几年前,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路上,老子曾劝王子朝把周室典籍秘藏深山,而不要交与楚国君臣。与此同时,老子又与王子朝约定,可选若干周室典籍抄出副本,传与爱书之人,并约定了暗号暗语。此后,王子朝便将此事交予周儋翩秘密操办,陆陆续续已抄出《书》、《易》、《诗》等等典籍副本。在此期间,楚王亦不断派人索要周室典籍和周室青铜礼器(包括九鼎、编钟、宝觚等等),并点名要大禹治水图(此图久已失传,幸有今人根据《五藏山经》绘制出约四百平方丈的巨画《帝禹山河图》)。由于王子朝一行借居在楚国地盘上,因此不得不忍痛割爱送给楚国君臣一批周王室青铜宝器以及制造青铜器的工匠(至今湖南湖北两省仍然时有出土青铜器);另外又将前朝典籍有关地理的内容,即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西周时期的《海内五经》编辑整理成《山海经》一书,一并送交楚王。但是,楚王君臣贪心不足,而王子朝又被周敬王派人刺杀,周儋翩只得率领族人(包括追随王子朝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馆的官员、学者及其后裔)隐居在西鄂山中。现在老子推荐的爱书之人已来到,正好可以了却此事,从此便可将周室典籍永藏深山,以待后世清明时代的到来――周儋翩主意已定,遂向众人交待分头行事。子路与子贡在西鄂山下的一处客栈中住了多日,却无任何消息。闲来无事,子路想起来便问子贡:你怎么知道那龟甲有此说辞?子贡眼见天气渐寒,盘算着路途难走,因此无心取乐,便一五一十告诉子路:这都是老子让我如此说的,恐怕是老子与周儋翩早已约定好的暗语吧。子路闻言感叹到:怪不得夫子要称赞老子是龙啊!正在此时,雍和闪进屋来,子路、子贡忙站起问候。雍和笑着说:你们要的货,我给送来了。三人走出屋外,只见院里放着十几挑柴,雍和见子路和子贡发愣,便低声耳语到:为防外人走露消息,只好将货藏在柴木里。子路、子贡闻言大喜,子贡忙从行李中取出黄金百两送与雍和,雍和坚辞不收,并匆匆离去。子路、子贡连夜将送来的周室典籍副本点清并伪装成寻常货物,他们二人也扮成商旅,第二天清晨便匆匆离开客栈向东行去。临行前,子贡将黄金百两留在客栈,因为他早已看出此客栈乃西鄂山人所开。日行夜宿,也就二十余日,子路、子贡便携带众多周室典籍抄本回到曲阜交给孔子。孔子大喜,日夜读《易》,以致苇编三绝”――那时的书是用竹简编成,编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可见孔子读《易》时反反覆覆的过程。此后,孔子将《易》整理注释成《易经》一书,又将《书》编校成《书经》一书,将《诗》删选成《诗经》一书,并流传于世。后来,子路、子贡又再返西鄂山,只见人去山空,周儋翩一行不知去向,周室典籍的原版本和原始文献亦不知秘藏在哪座深山。与此同时,南阳地区却多出了一个新兴行业,即图书出版业,从业者均自称是原周王室图书馆官员、学者的后裔,他们供奉的行业祖神则是王子朝、周儋翩和老聃,并坚信周儋翩和老聃仍然活在世上。当地尚有晁姓人家,自称王子朝之后裔也;而王子朝的墓地亦在南阳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乡老则称曾见周儋翩与一女子云游西鄂山。再以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直至汉代,南阳地区仍然是人才辈出,计有大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大医学家张仲景,以及政治家晁错、军事战略家诸葛亮等等。再以后,风水轮流转,西鄂山的秘闻渐渐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补注:关于周室典籍被王子朝秘藏一事,可参阅笔者所著《老子传奇的一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1月版)、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等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8月版)。重构(王红旗) 1999119第一稿 2000814修订稿北京山海文化企划苑D14400 电话51843850信箱whqtpw@sohu.com
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份轉帖,來源網址漏記了,作者名字及電話郵箱都保留在末尾處。內容史實無從稽考,當屬戲說一類,不可盡信。但讀後一笑之餘,或亦可引發遐思。是故借花敬佛。

手機版|小黑屋|術數縱橫

GMT+8, 2025-10-26 10:38 PM , Processed in 0.0209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